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 5组泥鳅分别摄食不同配合饲料后鱼体营养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摄食配合饲料后 ,粗蛋白质( CP)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粗脂肪 ( EE)质量分数提高 ,含水率下降 ;蛋白质中氨基酸 ( AA)种类齐全 ,蛋氨基( Met)质量分数最低 ,谷氨酸 ( Glu)质量分数最高 .摄食配合饲料后 ,泥鳅鱼体中 AA、必需氨基酸 ( EAA)更丰富 ,EAA/AA更高 ,其中 ,4 #(摄食 4 #配合饲料 ) AA总量、EAA和必需氨基酸指数 ( EAAI)分别是空白组( CK)的 1.56、1.61和 1.0 4倍 ;2 #(摄食 2 #配合饲料 )营养指数是 CK的 1.32倍 .摄食配合饲料后 ,鱼体蛋白质中人体 EAA达到成人需要量模式 ( FAO/WHO/U NU推荐 ) ,基本满足儿童和婴儿的需要 ,同时保持天然泥鳅所固有的风味和品质 .试验组与 CK中 6类呈味 AA质量分数的变异程度 1.752 % ,属可接受范围 .试验组与 CK脂肪酸组成均以 C12 、C16、C18脂肪酸为主 ,此 3系列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的 64.7% - 92 .2 % ,其中又以 1#(摄食 1#饲料 )所占比例最高 ,CK最低  相似文献   

2.
设计配制蛋白水平为30%~50%的5种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养平均体重约4.7g的5组3重复的泥鳅鱼种8周,以探究泥鳅鱼种饲料中蛋白最适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蛋白质水从30%逐渐升高至40%,鱼体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不断提高,而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升高反而下降(P〈0.05);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泥鳅摄食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后,各试验组之间的鱼体存活率、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30%的试验组泥鳅其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蛋白水平为40%、45%和50%的试验组(P〈O.05),但与饲料蛋白水平为35%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蛋白水平(X)和鱼体增重率(y)呈二次曲线的关系,得出抛物线回归方程:y=0.1187x2+9.3896x-109.9(R2=0.9481),求出饲料中蛋白水平为39.55%(占干物质)时试验泥鳅获得最大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大泷六线鱼对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循环式水族箱中,用酪蛋白和秘鲁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种半精制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4.64%-57.69%)饲养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7周,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为(70.12±1.92)g,水温为(19±0.5)℃。结果表明:蛋白质质量分数为50.94%和53.62%的试验组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Y)和蛋白质效率(F)与饲料蛋白质水平之间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求得大泷六线鱼饲料中蛋白质最适量分别为51.9%和51.08%;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体(去内脏)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较高水平饲料蛋白会使鱼体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泥鳅的营养价值,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泥鳅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泥鳅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1.81%,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8.1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4.4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69%;泥鳅肌肉中主要由C18:2n-6、C18:1和C16:0脂肪酸组成,C18:2n-6脂肪酸含量最高。泥鳅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脂肪和蛋白质间的替代作用对鲫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雪锋  李国富  吴江  吴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76-11578
[目的]为饲料企业调整饲料配方提供参考。[方法]以方正鲫鱼为试材,分别给其投喂不同的饲料(A:用3%的脂肪取代B中6%的蛋白质;B:蛋白质37%、脂肪6%、能量16.2MJ/kg;C:用6%的蛋白质取代B中3%的脂肪),比较不同试验组鲫鱼的生长性能、形态指标、鱼体成分和血清非特异性指标等。[结果]A组鲫鱼的特定生长率、粗蛋白含量和每500g鱼饲料成本分别较B组降低了3.21%、8.64%和4.63%(P〈0.01),饲料系数较B组提高了5.00%(P〈0.01);C组鲫鱼鱼体水分、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和每500g鱼饲料成本分别较B组提高了1.41%、17.38%和9.24%(P〈0.01)。[结论]A饲料降低了鲫鱼的生长性能,C饲料对鲫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鲫鱼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几种添加剂对哲罗鲑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哲罗鲑Hucho taimen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用流水饲养,研究了小肽、柠檬酸、氯化钠和大蒜素对哲罗鲑(6.35g±0.21g)摄食、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周期为56d,水温9.2—14.1℃。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小肽后,显著提高了哲罗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体成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1.0%氯化钠对哲罗鲑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0.5%柠檬酸组哲罗鲑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25mg/kg大蒜素显著降低了哲罗鲑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鱼体水分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降低(P〈0.05),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方法]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18%、29.81%、34.31%、39.68%、44.81%的5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g的泥鳅幼鱼,经50d饲养后,对其特定生长率、饲料壶5率、成活率和鱼体肌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在蛋白质办平达39.6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24.18%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槌组,但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泥鲫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4.31%-39.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咸海卡拉白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池塘养殖的2龄和3龄咸海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的鱼体组成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龄和3龄鱼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59%、16.39%,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1%、6.72%;3龄鱼的含肉率为65.02%,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129%(鲜重,质量分数,下同),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916%,其中赖氨酸Lys极为丰富(2.19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8.549%)明显高于其它鱼类,而谷氨酸Glu含量最高(4.087%);用气相色谱仪测得3龄鱼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24.1108mg/g),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22.3932mg/g),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少(10.2916mg/g)。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添加剂对异育银鲫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设计中草药配方Ⅰ和Ⅱ,各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异育银鲫(体重1.6-2.2g),2个月后,测定鱼体肌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各种脂肪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Ⅰ和Ⅱ对异育银鲫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无不良影响(P>0.05),其中,配方Ⅱ的2%添加量可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鱼肉的脂肪含量,从而改善鱼的肉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中草药配方Ⅰ和Ⅱ,各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异育银鲫(体重1.6-2.2g),2个月后,测定鱼体肌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各种脂肪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Ⅰ和Ⅱ对异育银鲫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无不良影响(P>0.05),其中,配方Ⅱ的2%添加量可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鱼肉的脂肪含量,从而改善鱼的肉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34.85%、40.48%、46.54%、51.54%、56.69%,记为D1、D2、D3、D4、D5组)和不同质量分数的磷(0.96%、1.16%、1.60%、2.03%,记为P0、P1、P3、P5组)的饲料对星斑川鲽Platiehthysstellatus幼鱼生长、摄食、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D4、D5组均较大;摄食率和饲料系数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D4组最小;D4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6h和18h后,D5组的NHz—N和NO2—N总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12h后,D5组显著高于D1~D3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相同时,饲料中不同的磷水平对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摄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6、18h后,P0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投喂12h后,P0、P1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P3、P5组(P〈0.05)。  相似文献   

12.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国对虾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为30%~60%)对中国对虾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30%~50%时,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高于50%时,酶活性下降。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脂肪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对虾的生长效果显示,饲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时,中国对虾具有最大生长率,为50%时,对虾具有最高成活率。另外,还对中国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对所摄食饵料的适应性和适应速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试验设计的颗粒饲料中鱼粉含量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为21.6%,试验组矿物质添加量为千分之一。供试的尼罗罗非鱼种平均重量为14.8g,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尼罗罗非鱼种增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饲料系数为2.04;此外,鱼体肌肉组织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及其蓄积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亦以试验组的较高,而试验组鱼体肌肉和肝脏的Cu、Zn、Pb、Cd等重金属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证实,配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对镜鲤Cyprinuscarpioyar.Speculari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组为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大蒜素(纯度为25%);C、D、E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女贞子粉。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125.55g±19.14g)。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女贞子粉试验组镜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女贞子粉对镜鲤中肠和后肠消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D组外,其它试验组镜鲤前肠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镜鲤前肠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贞子试验组镜鲤肌肉的持水能力和D组的pH1值显著降低(P〈0.05),对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家蚕原种为研究材料,探讨小蚕用人工饲料育及继代中,蚕生长发育、蚕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及SOD和CAT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32和芙蓉经过3代的选择,疏毛率分别从14.6%和9.4%提高到52.4%和53.8%,存活率从20.5%、19.2%提高到38.2%、32.0%;而湘晖、7532选择效果不明显.(2)人工饲料育的湘晖和7532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都比桑叶育低;而932和芙蓉三代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保持在52.50~55.00和41.50~52.50mg/g,与桑叶育基本保持不变.(3)蚕卵的SOD和CAT的活力与蚕品种和饲料有关,人工饲料育蚕卵的SOD和CAT活力比桑叶育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计的颗粒饲料中鱼粉含量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为21.6%,试验组矿物质添加量为千分之一.供试的尼罗罗非鱼种(Oreochromisniloticus)平均重量为14.8g.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尼罗罗非鱼种增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饲料系数为2.04;此外,鱼体肌肉组织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及其蓄积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亦以试验组的较高,而试验组鱼体肌肉和肝脏的Cu、Zn、Pb、Cd等重金属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证实,配制的矿物质添加剂对尼罗罗非鱼种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11.0~20.0℃、盐度35、pH7.5的实验室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9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放养在60L的塑料水槽中,投喂添加30、60、90mg/kg 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饲料,分别记为A、B、C、D、E、F组,以不添加此物质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G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0d后测定幼参的生长和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β-胡萝卜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7%、73.33%和100.0%,但仅C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添加60mg/kg和90mg/kg虾青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113.33%和66.67%,但仅E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饲料中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除A、B组外其余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虾青素的各组仿刺参体腔液的平均总抗氧化能力(12.77U/mL)比添加β-胡萝卜素的各组平均值(8.77U/mL)高45.61%,表明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高于β-胡萝卜素;C、E、F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B、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体壁成分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虾青素与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的饲料饲喂血鹦鹉(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紫红火口C.synspilum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研究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试验1: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30、100、300、500、700、900mg/kg虾青素,饲养60d后,各试验组鱼的尾鳍色素含量分别为24.12、34.62、88.42、110.91、146.83、163.56、167.67mg/kg(干组织),皮肤中色素含量分别为34.02、48.3l、68.68、79.41、118.87、132.50、141.97mg/kg(干组织)。试验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3%、5%、10%、15%的螺旋藻,饲养60d后,各试验组鱼的尾鳍色素含量分别为24.12、30.22、33.47、47.74、55.79、62.35mg/kg(干组织),皮肤中色素含量分别为34.02、38.66、36.99、39.70、52.74、54.62mg/kg(干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均可有效改善血鹦鹉体色,且虾青素的增色效果显著强于螺旋藻,建议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50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