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红松、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及次生林皆伐迹地上红松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松迹地上更新的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幼林生长缓慢,土壤养分含量低;次生林和油松迹地上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幼林生长快,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迹地上红松也能正常生长。指出营建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皆伐迹地为其最佳宜林地。红松采伐迹地不应继续营造红松,应以改善林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为目的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本溪市现有3.33万hm2红松人工林中、幼龄比重很大,人工修枝的情况,通过近几年对红松人工林修枝的观察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修枝技术,以达到通过修枝促进红松人工林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辽宁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是辽宁三大用材树种、80年代初对红松、樟了松、落叶松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开展了定位与半定位的试验研究,历经10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介绍和描述了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人工中的幼林有间代取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今后开展三树种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工作,及指导林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石头林业局红松林资源丰富,经调查统计,截止2008年末红松林面积共计9590公顷,其中林冠下人工红松幼林有565公顷。目前,林冠下人工红松幼林树龄在25年以上的.尚有418.8公顷没有结实。为了推动人工红松幼林管护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三年,我们在凉水林场后山红松人工幼林内,发现二十二年生红松幼树梢头分叉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成材,我们在小兴安岭其他林场红松人工林内也发现同样的情况.看来,这种现象在红松人工林内是比较普遍的. 一九七四年,我们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想要了解人工林内造成红松幼树分叉的原因,哪一年开始分叉以及林分因子对树木分叉的影响.方法是:1、我们选择十四和十六两个林班为标准地,采用随机取样五点式调查方法,在每一林班上取五个点(成梅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工林不同立地等级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土壤是构成林分立地条件的重要因素,其物理性质和营养元素组成,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因此有必要对红松人工林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及其与红松生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目前,在红松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土层厚度方面曾有过报导,但对红松人工林下土壤的化学结构,特别是各种营养元素与红松生长的关系,尚无系统报导。本文试图对人工红松林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随立地指数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各种营养元素与红松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疱锈病为害。国内最早于1957年在我省草河口地区的红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至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13万亩(不包括近年新植幼林)红松人工林,发生面积达6万亩,占该地区红松总面积46.1%,已有1600亩红松林毁于该病的为害。发病严重的林分发病率达75%,严重威胁着红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1958年以来,中科院林土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东北林学院等单位,对该病  相似文献   

8.
红松、胡桃楸人工混交林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核桃楸人工混交林到底怎么样?和纯林相比,到底存在着哪些潜在优越因索?哪种混交比例好?在营林事业上有没有推广的意义?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1979年秋,对我县热闹林场的红松、核桃楸人工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从九月五日开始到14日外业结束。选择不同的混交比标准地13块,作了138株解析木,标准地总面积12000平方米。经过内业整理分析,混交比红五楸五生长的最差;红六楸四红松生长的较差;红七楸三;红八楸二红松生长的比较好;但都较红松纯林生长的差些。从红松、胡桃楸二者蓄积的总和来看,红八楸二、红七楸三都高于红松纯林的蓄积。土壤肥力混交林高于纯林。本文重点介绍红松、胡桃楸人工混交林各种不同混交比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油松、樟子松成活率达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平均仅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0.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公,樟子松成活率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仅公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1.
我局广大革命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教导,在荒山秃岭,采伐迹地上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但自1969年以来,7-9年生的红松幼树,发生根朽病。红光林场有2,000多亩人工红松林,遭受危害。楸皮沟经营所、红星林场等处,亦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并逐渐蔓延,严重的影响了红松林的正常生长。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红光林场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对我站防治红松根朽病,给予极大的支持,于1971年7月上旬,用代森锌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证明,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红松是东北林区珍贵的用材树种。解放后、营造了大面积红松人工林。但是、近十多年来,延边地区营造的红松人工幼林,出现了大面积的旱害。轻则针叶枯黄、延缓了生长、重则成片干枯死亡。特别是1968年、1978年和1979年春季发生了三次旱害干枯死亡高峰、据八家子林业局1978年在泉水、仲里、庙岭三个林场调查7~22年生红松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不同侧面论证了红松、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并与红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的生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红松是我省更新造林的一个主要树种.解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红松林.目前,部分已经郁闭成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但由于当时多半是在各种不同密度的天然次生林下进行更新造林的,加之红松幼龄时期生长缓慢,至今仍处于林冠下或灌木丛中,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红松人工幼林的透光抚育就成为当前生产中一项急待解决的任务.据此,我们便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有关红松透光抚育的几点初  相似文献   

15.
以辽东红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下该林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红松人工林内双子叶植物的种类都大于单子叶植物,红松人工林对照区中单子叶植物科的数量最小,其他3个区随间伐强度增大单子叶植物科的数量增多。红松人工林对照区的双子叶植物属数最小;弱度区、中度区、强度区三区随间伐强度增大,属数依次减小,但都高于对照区。蕨类植物在红松人工林内虽出现但数量很少。裸子植物在红松人工林内未出现。红松人工林的草本多样性以弱度区最高,弱度区与强度区相近。红松的灌木多样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34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shufica Rup.)、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紫椴(Tilia amurensis)、色赤杨(Alnus tinctoria Sarg)、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林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红松纯林,其中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最好,依次为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内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少;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水曲柳-红松、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生态稳定性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评估指标。红松人工栽植在辽宁东部得到广泛推广,研究人工红松种群动态是认识辽宁东部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分析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的种群动态的影响对认识局部地区的生态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人工红松种群的5块强度间伐区,经过连续20年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强度间伐后的红松人工种群生长规律大致为a_(81)a_(66)a_(71)a_(44)a_(38);在密度1670时为下凹生长趋势;郁闭度对人工红松种群生长有促进作用,林下没有发现更新幼苗,说明强度间伐后红松人工林生态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局樟子松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总面积已达七千多亩。自一九八二年以来,由于鼠害的发生,给樟子松人工幼林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直接威胁。一九八二年十月至一九八三年四月,我们对害鼠的活动规律及其为害特点进行了详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发生与危害到一九八三年春季为止,全局受害的樟子松人工幼林面积达5,750亩,占樟子松人工幼林总面积的82.1%,其中受害严重的有2,880亩,约占受害面积的一半。在受害的樟子松林周围的红松、落叶松、杨树等树种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被害部位有的呈条状或环状剥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是地带性顶极植被.本文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类型分布的斑块和年龄特征、垂直分布特征,论证郁闭度对红松群落数量、幼林生长群落的影响,阐述不同林分类型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对红松幼树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证明:透光抚育为红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上层抚育可显著提高林冠下红松幼树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保存率,提出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延边各地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大多数已郁闭成林。但近年来发生了较严重的枯死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总发生面积达四万九千多亩,枯死率一般达10—25%,有的林分枯死率竟达60—70%,成为营林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1980年以来,我们对红松人工幼林枯死原因进行了较广泛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综合两年的工作,对延边地区红松人工幼林枯死的原因,提出我们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