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胡瓜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控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绿色柑桔生产技术,我县2007年引进胡瓜钝绥螨,开展以螨治螨,研究了胡瓜钝绥螨的迁移性,柑桔全爪螨的的消长,胡瓜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室内测定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和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Lee的耐饥饿能力,并分析了饥饿程度对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若螨的功能反应和捕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捕食螨各螨态的耐饥时间与发育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饥能力明显强于尼氏真绥螨;不同饥饿程度的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朱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均为霍林-Ⅱ型,饥饿程度虽不能改变它们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但可使功能反应模型的各参数值发生较大改变;饥饿24小时的巴氏新小绥螨和尼氏真绥螨雌成螨在取食朱砂叶螨若螨的24小时内,其捕食作用主要集中在前8小时阶段,未经饥饿处理的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速度在24小时内各阶段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重庆市北碚区塔罗科血橙园和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温州蜜柑园,开展了释放巴氏钝绥螨Ambl yseius barkeri控制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试验.结果表明,放螨后半个月巴氏钝绥螨控制了中心虫株上的害螨向其他植株扩散蔓延为害;化学防治园和空白对照园害螨数量增加;释放巴氏钝绥螨和胡瓜钝绥螨持续控制害螨的时间长达120天,两者效果相当;化学防治喷一次药控制害螨的时间较短,在15天左右,如不继续喷药,害螨数量回升很快.巴氏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具有较好控制效果,值得在防治柑桔害螨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拟小食螨瓢虫Stethorus parapauperculus对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Rahman et Pumjab)的控制潜能,开展了16、20、24、28和32℃恒温条件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杧果小爪螨成虫的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杧果小爪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2℃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918 6和0.022 1d。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杧果小爪螨成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腐食酪螨可对多种食用菌造成危害,剑毛帕厉螨是其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可用于防控食用菌上的腐食酪螨。本研究中测定了剑毛帕厉螨对腐食酪螨的取食偏好及捕食能力,结果发现雌、雄剑毛帕厉螨成螨皆喜食腐食酪螨幼螨,不喜食成螨;剑毛帕厉螨雌成螨的日捕食量大于雄成螨,雌成螨和雄成螨的捕食量和捕食速率在第1小时内最大,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试验结果为剑毛帕厉螨大规模饲养以及食用菌中腐食酪螨的田间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草菇真革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菇线虫为饲料饲养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msanguineu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菇真革螨一生经历了卵、幼螨、Ⅰ期若螨、Ⅱ期若螨、成螨5个虫态历期。当食料充足,温度为30~35℃的条件下,一个世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4d和4.5~5.5d,雌螨平均寿命为30~40h,卵产尽后即死亡。雄螨平均寿命为16~24h。该螨以卵、Ⅱ期若螨越冬。在25℃下生长发育停止。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巴氏钝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豇豆上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的控害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田间释放捕食螨对普通大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随着蓟马密度增加,捕食螨日取食量逐渐增加.不同温度下捕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 Berlese)联苯肼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的捕食能力差异。【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在16、20、24、28、32℃条件下等钳蠊螨联苯肼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对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的捕食作用。【结果】等钳蠊螨联苯肼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对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的捕食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联苯肼酯抗性获得并未影响等钳蠊螨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功能,因此,等钳蠊螨有发展成为生防天敌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释放人工繁育的捕食螨防治柑桔害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桔农一直依靠多种化学杀螨剂防治红蜘蛛,导致螨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使化学农药施用次数越来越多,一般年需喷药12次左右,甚至达20次或更多,但仍然控制不住红蜘蛛的猖獗为害.这既造成用工和生产成本增多,又给果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因此,改革创新柑桔栽培管理技术,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柑桔害螨,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已发现的柑桔红蜘蛛天敌有120种以上,其中捕食螨45种以上.在南方柑桔园捕食红蜘蛛等害螨的捕食螨主要有尼氏钝绥螨、德氏钝绥螨、纽氏钝绥螨等,人工繁殖形成商品的有柏氏钝绥螨、胡瓜钝绥螨等.钝绥螨是蜱螨亚纲、寄螨目、植绥螨总科、植绥螨科的一类捕食螨,雌螨体长为0.3~0.9 mm,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取食后体色随食物颜色而异,饱食红蜘蛛后呈红色,有4对细长的足,行动敏捷.广东省潮州市中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推广利用人工繁育的、有明显效果的捕食螨(柏氏钝绥螨),可以用于防治柑桔害螨.  相似文献   

10.
新型杀螨剂螺螨酯对桔全爪螨的活性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测定了螺螨酯对桔全爪螨雌成螨的活性。结果显示,螺螨酯对桔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较高,处理24和48小时的LC50值分别为27.47和18.97 mg/L,LC95值分别为96.24和56.88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螺螨酯对桔全爪螨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持效期很长,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0、50和60 mg/L药后10天的防效均在86%以上,30天后防效均保持在97%以上,是目前防治桔全爪螨最好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测定及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莲藕食根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成虫的取食、繁殖行为。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莲藕食根金花虫在湖北地区1 a发生1代,卵历期8~10 d,蛹历期15~18 d,成虫期7~12 d,以幼虫越冬;莲藕食根金花虫的雌虫产卵量为175.67粒·头-1,22~32 ℃时,温度升高,卵孵化率增加,卵历期降低,25 ℃以上孵化率可达90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74±2.36)℃,有效积温为(158.08±22.98)日·度。  相似文献   

12.
Avocado plants were kept in growth cabinets at 33°C day, 28°C night (33/28); 25°C day, 20°C night (25/20); and 17°C day, 12°C night (17/12), with a 12-h photoperiod and light intensity of 26000 1x. At 33/28 and 25/20 flowers opened in the afternoon as females and again the following morning as males (type B floral cycle) with some overlap of male and female stages at 25/20. At 17/12 very few flowers had a female stage, the majority opening once only as males. The duration of the flowering period decreased with a rise in temperature as did total number of flowers opening. Reproductive growth was inhibited in favour of vegetative growth at 33/28, as exhibited by smaller floral parts and abscission of buds and flowers. The rate of pollen tube growth increased with a rise in temperature, but abnormal growth was frequently observed at 33/28 and tubes failed to reach the ovary at 17/12. Endosperm and embryo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to occur at 25/20 but not at 33/28 or 17/12 although a positive effect of pollination on fruit retention was evident at 33/28. This effect also occurred at 25/20 but not at 17/12. The most suitable temperature regime for floral behaviour, pollen tube growth and embryo development was 25/20.  相似文献   

13.
以信阳板栗为材料,在贮藏期内,通过对简易气调冷藏板栗定期测定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并分析气体成分与板栗贮藏5个月时好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平均浓度在9.5%~17%范围内与板栗贮藏5个月的好果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控制氧浓度为17%左右,二氧化碳浓度在4.5%左右,可使信阳板栗贮藏5个月的好果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大久保桃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萍  韩涛 《果树学报》2000,17(2):97-100
大久保桃采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然后分别于室温和冷库中贮藏。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对果实有保硬作用,但这种作用与水杨酸浓度及处理后果实的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有关;常温下水杨酸的保硬作用不显著,(2 ± 2)℃和 8~ 10℃冷藏的后期,0.3 g·1~(-1)和0.5 g.1~(-1)处理的果实硬度明显高于对照。水杨酸对桃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水杨酸处理后果实总酸含量均先下降,低于对照;虽然在低温贮藏后期,水杨酸处理果实总酸有高于对照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水杨酸对常温和低温贮藏果实总酸含量并无显著影响。水杨酸处理可增加冷藏后期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测定法,通过研究成虫、蛹、卵在不同温度和湿度胁迫下,成虫存活率及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期明确温湿度胁迫对该虫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在39~43℃下处理1 h,其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1.5~42.5℃是成虫的致死敏感高温区;35℃或41℃下处理0.5~10.0 d,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成虫在31~41℃下驯化1 h后,在43℃高温下的存活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在43℃处理2 h或4℃处理3 d后,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蛹在33~47℃下处理4 h,羽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在41~43℃下分别处理15、30、45 min,卵孵化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蛹的羽化率随沙土含水量升高而降低;湿度胁迫不同日龄蛹的羽化率差异显著;蛹在沙土含水量0%下处理1~9 d,羽化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25℃下,成虫在RH 0%或RH 100%下处理10~130 h,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干旱胁迫下,羽化率随高温或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以上研究表明,温、湿度胁迫对瓜实蝇存活和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温、湿度持续时间及胁迫时各虫态龄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冷藏对油桃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慧  饶景萍 《果树学报》2004,21(2):173-175
在(1±0.5)℃、(3±0.5)℃、(5±0.5)℃及常温条件下,研究了油桃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可延缓油桃果肉硬度的下降及叶绿素的分解速度,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迟呼吸跃变时期,并抑制了果实后熟过程中PG、CX的活性。其中(1±0.5)℃的效果最为显著,(3±0.5)℃和(5±0.5)℃对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且后者还出现冷害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不同倍性蜜枚西瓜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蜜枚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了西瓜品种的不同倍性幼苗在冷胁迫下冷害指数、细胞保护酶(SOD、POD)及PRO、MDA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没有冷诱导时M4x、M3x的耐冷性不如M2x。随着冷胁迫时间的延长,SOD、POD活性都有所增加,M2x比M4x、M3x增加幅度大,最后下降。MDA含量变化呈相反的趋势。M2x的体内活性氧积累少,表现出比多倍体耐冷性强。PRO含量变化M2x、M3x先上升,4d后表现下降,M4x的PRO含量从开始就表现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耐低温性不同的3个茄子品系幼苗为试材,研究设施内亚低温(D 18℃/N 13℃)处理及恢复常温后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含量,以及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亚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SOD、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在亚低温处理2~4 d出现,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降低;恢复常温2 d后,除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外,其它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耐低温性不同的3个茄子品系间,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相近,变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下耐热性不同番茄多胺水平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番茄4个耐热和2个不耐热品种体内腐胺、精胺和亚精胺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期,不耐热品种叶片和花器官中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在昼/夜温度33/25 ℃下显著高于对照(25/20 ℃),38/28 ℃下显著低于对照;耐热品种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8/28 ℃时最高。在25/20 ℃ 、33/25 ℃下,不耐热品种的精胺和亚精胺含量与耐热品种相当或者高于耐热品种,在38/28 ℃高温下耐热品种显著高于不耐热品种。所有参试番茄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中腐胺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以完全甜柿‘富有’ (Diospyros kaki L.‘Fuyu’) 为试材, 研究了在室温(20 ±2) ℃贮藏条件下1 - 甲基环丙烯(1-MCP) 0.50 μL·L-1处理对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其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衰老软化进程; 12MCP处理通过抑制果实中LOX活性的升高和MDA含量的积累,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果肉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 延缓甜柿果实的软化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