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鲁如坤 《土壤学报》1989,26(3):280-286
本文根据我国建国以来主要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略的阐述。我国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变幅:N是0.04-0.38%;P是0.017-0.11%;K是0.05-2.50%。耕地土壤几乎全部都需补给氮素,大约有1/2-1/3缺磷;1/4-1/3缺钾。缺钾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北方土壤的缺钾问题也需要及时注意。成土母质、风化程度和人为的耕作施肥措施是影响土壤氮、磷、钾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土壤发生和发育过程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成敏  龚子同 《土壤》2000,32(3):145-150,166
土壤发生和发育研究已从定性全面走向定量化研究。随土壤发育程度的提高,土壤的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微形态和矿物学特征、有机质、磁学、电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诸多方面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可以根据土壤的特性推断土壤发育程序和土壤的相对年龄。  相似文献   

3.
南口古土壤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凤荣  李连捷 《土壤》1993,25(1):15-17,52
本文分析了南口台地上古土壤性质与现代土壤之性质的异同,证实它们是古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文章强调了研究土壤发生必须充分注意时间对土壤发生与性质的影响,土壤分类系统必须以土壤实体的本身性状为分类依据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香港土壤和土壤科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子同 《土壤》1998,30(3):121-124
1997年11月下旬,应香港大学邀请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很多化验室采用吸管法分析土壤粒级,可是,此法要求在特定的深度吸取悬浮液较麻烦而且费时,本文阐述了一种快速,容易取样的新方法,即用注射器水平插入隔膜吸取土样悬液)粘粒和粉粒),二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相同,但注射器法更适宜于系列土样分析。  相似文献   

6.
铁岭市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8年秋后对辽宁省铁岭市七个县(市)区55万hm^2耕地的747个土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8%,仍然是较缺和中等状况,但较缺面积有所增加。全氮含量平均为0.089%,略有下降,也处于中等和较缺状况,同样,较缺面积增大。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3.8mg/kg,明显增加,已处于中等和较缺状况,并且有一定面积达到较丰富状况。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14mg/kg,明显下降,大面积处于中等和较缺状况,而且较缺面积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A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 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土壤变暖对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酸化土壤对森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藻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土壤微藻对于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并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以土壤和水为两种不同基质 ,在基质中接种 5种土壤微藻藻液 (立方色球藻、土生绿球藻、舟形藻、沙角衣藻以及由 4种藻种形成的混合藻液 ) ,进行见光和黑暗培养 ,分别在 0 ,2 0 ,4 0 ,60 d时 ,测定环境 p H值、微生物量 (不包括藻类 )、有机质含量 ,作极差分析和图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 p H值变化、微生物量变化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在不同藻种相同培养条件下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藻种变化对 p H值和微生物增加的影响大于因基质变化和光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基质变化对于环境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因藻种变化和光照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微藻在土壤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均大于在水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四种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雄  张健  廖尔华 《土壤通报》2006,37(5):901-905
通过2003~2004两年的试验发现,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粪还园三处理纤维分解菌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清耕处理(对照),且两种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少。前三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都较清耕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各处理酶活性也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低。2004年刈割覆盖、刈割压埋两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2003年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畜粪还园、清耕两处理三种酶活性两年间差异很小。经相关性分析还发现,纤维分解菌除与脲酶相关性不显著外,它与其余的酶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硅酸盐细菌与所有的酶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土壤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I Yan-Li  LIU Xiao-Yi 《土壤圈》1995,5(3):215-220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pplied magnetic field was performed with six types of soils collected from northeastern China.Magnetic field was found to cause changes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An appropriat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could cut down soil zeta-potential,soil specific surface,soil water potential and soil swelling capacity;raise the charge density on soil colloids and the activities of invertase,hydrogen peroxidase and amylase in the soils;enhance soil aggregation and improve soil structural status and soil water-releasing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2.
绿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洁  陆炳章  陈正斌  崔芳 《土壤》1989,21(1):32-34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壤动物学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和讨论了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面。1、土壤圈与其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3、植物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4、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5、土壤动物个体生态学。6、土壤动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的海涂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腾辉  杨萍如 《土壤学报》1990,27(4):427-437
广东面临南海,岸线长而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众多河流的来水来沙,形成沿岸大面积的海涂土壤。其土层深厚,质地不一,盐分和养分含量较高,气候条件优越,开垦利用价值很高,潮间带宜农垦面积以珠江口较大,是今后围垦种植的主要基地,适时围垦后可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广阔的潮下带及不适宜农垦的潮间带,宜发展海水养殖业,这是今后海岸带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并毗邻港澳、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前缘,因此,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涂土壤资源,对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是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进展与未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理解和表征土壤的时空变化是土壤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评估和合理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的时空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岩石圈风化、地表物质迁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圈层变化过程相耦合。围绕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新近进展,本文综述并展望了土壤形成和演变过程、土壤形态学、土壤调查、土壤分类、数字土壤制图与土壤退化的发展态势。未来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过程耦合机理与模拟、多尺度土壤-环境关系与模拟、多元土壤信息的融合机理与数据同化。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将涉及到关键带科学引领的土壤形成和演变研究、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完整和详尽的国家和全球土壤资源清单及共享平台建设、区域土壤资源退化机理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定植3,13,34年热带胶园的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教林  陈爱国  刘志秋 《土壤》2000,32(6):319-322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定植3,13,34年热带胶0-20cm深的土壤磷素形态,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随着定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磷素总量(∑P)基本保持不变,但土壤中的无机磷(∑Pi)增加了273%,有机磷(∑Po)降低了55%。并且发现,残留磷(Residual P)在长期耕作条件下是无铲的。由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使土壤磷素有效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蔬菜栽培对土壤盐分积累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保护地土壤盐分含量及其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保护地蔬菜栽培对土壤盐分和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和电导率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露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29 g/kg,露地改为保护地10年左右土壤的平均含盐量上升至1.56 g/kg,相应的EC值达到0.53 mS/cm,已超过作物的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6年,土壤pH值从6.50降低至5.50以下,超过了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的临界土壤pH5.52,保护地土壤NO-3,SO2-4,Cl-和Ca2+,Mg2+,K+,Na+等盐分离子含量均较露地土壤大大增加,但HCO-2则低于露地土壤;保护地土壤pH值的下降与NO-3,SO2-40,Cl-的大量积累关系密切,而全盐中Ca2+,Mg2+,Na+相对比例的下降在土壤pH值下降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泰土门林场四种林地土壤蓄水性能及渗透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泰市土门林场内麻栎、刺槐、侧柏和油松四种林地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渗透速率。结果表明:四种林地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渗透速率均明显高于荒坡地。四种林地0~20 cm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20~40 cm层;四种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的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刺槐林〉麻栎林〉侧柏林〉油松林。四种林地土壤的渗透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刺槐林〉麻栎林〉侧柏林〉油松林。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土壤及其农业利用改良区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论述广东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利用改良分区,阐述了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等主要土类的性质及利用现状,分析了各个地带、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组合以及土壤利用改良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广东今后土壤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