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液相色谱法分析,采用乙腈匀浆提取,氨基柱净化,经有机膜过滤进样检测,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回收率分别为83.0%~100.5%和87.0%~109.5%。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10.2%,均符合农药检测要求。试验表明: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施药后1 h土壤中的残留量最大,随着间隔时间延长残留量逐渐减少;砂质壤土中农药降解速度明显快于砂土。砂质壤土中农药残留消解方程:虫酰肼Ct=0.847e-0.1848t,T1/2=3.75 d,R2=0.9554;呋喃虫酰肼Ct=0.875e-0.2895t,T1/2=2.39 d,R2=0.929;在砂土中降解方程:虫酰肼Ct=0.816e-0.12541t,T1/2=5.53 d,R2=0.9418;呋喃虫酰肼Ct=0.8657e-0.1462t,T1/2=4.74 d,R2=0.9399。  相似文献   

2.
呋喃虫酰肼在花椰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与最终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郊进行了1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福先)在花椰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后14 d呋喃虫酰肼在花椰菜菜叶中的平均最终残留量为0.20 mg.kg-1;在土壤中的残留量2005年未检出,2006年为0.38 mg.kg-1;花椰菜菜花上的残留量为0.04 mg.kg-1。研究表明,呋喃虫酰肼在花椰菜菜叶、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花椰菜菜叶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19 d(2005年)和4.19 d(2006年),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43 d(2005年)和5.73 d(2006年),在花椰菜菜花上的半衰期为4.07 d(2006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和生态安全性.[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虫酰肼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柱净化,采用HPLC-UVD测定.[结果]在稻米、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稻壳的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3个质量水平虫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86.79% ~ 110.47%,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9% ~ 6.08%;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3 ~ 9.05、7.76 ~ 13.32、3.14~7.31d;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推荐使用剂量)和315 g/hm2(高剂量)间隔7d分别施用2次和3次,稻米中虫酰肼的最高残留量为0.10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虫酰肼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2 mg/kg.[结论]在水稻移栽田施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间隔7d,最多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 d以上,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定虫隆、虫酰肼和茚虫威在花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了定虫隆、虫酰肼和茚虫威3种农药在花菜中的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定虫隆、虫酰肼和茚虫威在花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PSA净化,净化液经氮气吹至近干后用1 m L 0.1%甲酸溶液/乙腈(V︰V=8︰2)定容,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在10~1 000μ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定虫隆、虫酰肼和茚虫威在花菜中添加回收率在70.5%~98.4%之间,变异系数为5.9%~9.1%,在花菜的检出限分别为2.5、0.25和0.5μg/kg,符合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要求。田间残留试验表明:定虫隆、虫酰肼和茚虫威在花菜中降解符合动力学曲线,在花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6、4.2和1.7 d。  相似文献   

5.
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降解呋喃虫酰肼的菌种,设置不同的农药梯度,研究细菌对不同浓度呋喃虫酰肼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到7株细菌能对呋喃虫酰肼进行降解,7株细菌在含10%呋喃虫酰肼悬浮液培养基中生长的最佳浓度为0.002 g/m L和0.013 g/m L,菌株DDH2在含10%呋喃虫酰肼悬浮液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
用20%虫酰肼·毒死蜱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以24%虫酰肼乳油与48%毒死蜱乳油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虫酰肼.毒死蜱乳油110ml/667m2、120ml/667m2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24%虫酰肼乳油30ml/667m2和48%毒死蜱乳油150ml/667m2的防治效果好,差异极显著。该药持效期在7d以上,对甘蓝菜安全。建议生产上在斜纹夜蛾幼虫盛发期使用,使用浓度110ml/667m2~120ml/667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和评价20%虫酰肼悬浮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推广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利用20%虫酰肼悬浮剂对甘蓝甜菜夜蛾幼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虫酰肼悬浮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治,在有效成分用量200~300 g/hm2范围内,药后1~2 d防效为83%~99%,药后3~5 d防效为86%~99%,药后7~10 d防效为89%~98%,防效好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其速效性好、持效性较长。20%虫酰肼悬浮剂可以作为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有效替代药剂进行推广使用,最佳用药量以有效成分用量200~30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呋喃虫酰肼(JS118)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以叶片药膜法测定了不同龄期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1和5龄0.842 mg.L-1,且对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对3龄幼虫体内CarE和GST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对ACP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MFOs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作用;对5龄幼虫体内CarE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ACP和GSTs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和MFO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作用。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后,3龄舞毒蛾幼虫的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随着呋喃虫酰肼质量浓度的增大以及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对舞毒蛾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明显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体内主要解毒酶系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甲氧虫酰肼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甲氧虫酰肼在番茄上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过酸化的甲醇高速匀浆提取,经过二氯甲烷萃取,采用甲醇:乙腈:水(30:55:15,V/V)为流动相,利用symmetry C18柱(4.0 mm×250 mm)进行检测.[结果]在0.01、0.50、2.00 mg/kg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甲氧虫酰肼在番茄上的回收率为8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4%.相关系数(r)为0.9998.甲氧虫酰肼在番茄上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mg/kg,最小检出量为2 ng.在实际样品检测中检测出有甲氧虫酰肼的残留,但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结论]在实际样品检测中,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样品进行检测,为大量样品的检测提供了数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甘蓝中的虫酰肼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量.应用分散固相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即以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吸附剂,乙腈为萃取溶剂,实现样品快速制备;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上,以0.1%乙酸水一乙腈溶液(50/50,V/V)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质谱检测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m/z 297为检测定量离子.虫酰肼保留时间在15 min左右,线性范围为0.01-20μg·g-1,相关系数为0.999 5,添加浓度为0.02,0.20,2.00mg·L-1时,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0.5%~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2%~8.O%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定量范围宽,耐用性强,可作为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的可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揭示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叶片药膜法、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对舞毒蛾食物利用以及对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和5龄0.842 mg/L。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3龄幼虫后,其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经LC50剂量呋喃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和5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的作用;3龄和5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3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通过影响舞毒蛾生长发育、食物利用及幼虫体内保护酶的活性,表现其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