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按规模和频度对黄土高原重力侵蚀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力侵蚀具有普遍性、沿河谷分布、区域差异明显等区域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地质地貌因素对各种主要重力侵蚀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塌陷在碳酸盐地层存在地分布较多,高陡边坡地区易于形成巨大滑坡,群发性崩塌、滑坡以及泥流的形成多发生在沟谷密度较大地区,巨大泥流的形成在沟头地区多有较大的汇水面积等。因此在防治重力侵蚀过程中,必须充分地研究各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地防治不同类型的重力侵蚀。  相似文献   

2.
神府东胜矿区侵蚀营力及风、水蚀相互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府东胜矿区主要侵蚀营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侵蚀营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分布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力、水力相互作用及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形成了风、水蚀地区特有的坡面徽地貌形态和垂直分带。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周山地灾害地貌分布规律的大地构造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四川盆地周围边缘山地(即四川盆周山地)的泥石流,滑坡等主要山地灾害地貌的面状,线状和点状等平面分布特征,从地质力学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周山地大构造体系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大地构造格局对四川盆周山地灾害地貌在区域分布规律方面的控制和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山地区地震液化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液化是同震震动引起的,同时也受地貌活动创造的土壤条件控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野外观察分析了唐山地震区的地貌格局,结合唐山地震区的液化现象,对液化和地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区冲沟地貌演化动力机制及其生态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沟侵蚀是干热河谷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干热河谷区内冲沟分布范围广、沟壑密度大,冲沟侵蚀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威胁。从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手,论述了干热河谷区冲沟的地貌演化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水力侵蚀过程和重力侵蚀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冲沟发育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并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小兴安岭山区的水土流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小兴安岭山区包括大兴安岭北端和小兴安岭的绝大部分,总面积19.72万km2,其中水土流矢面积3.52万km2。该区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区内的19个市、县均程度不同地存存着水土流矢,同以条带状、斑块状相对集中分布,具有层次性、区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等特点。区内侵蚀形大多样,冻融侵蚀、面蚀、沟状侵蚀、重力侵蚀均有发生,年土壤侵蚀模数1000~2000t/km2,按此侵蚀速度,再用70~10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把全部黑土层侵蚀殆尽,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神府矿区束鸡沟流域的侵蚀类型和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鸡沟流域属于典型的风蚀交错地区,风蚀分布普遍,水蚀主要分布在沟谷,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在空间上相互重叠,具有多种侵蚀营力复合侵蚀的特点,流域具有较大的潜在侵蚀能力,流域输沙量主要来自谷坡泻沙和沟蚀,占输沙总量的70%以上,控制侵蚀产沙的难度大,其关键是沟谷治理(包括坡面沟蚀)。  相似文献   

8.
宇宙核素地学研究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宇宙核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用来直接获取地质、地貌体的暴露年龄或埋藏时代,揭示本地、小流域、大区域范围的地表过程演化特点和速率。简述其在冰川地貌、构造地貌、岩石风化、侵蚀与风化壳(土壤)形成、流域侵蚀与搬运过程、阶地、台地以及喀斯特地貌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来自其本身物理特性、样品所处地质、地貌条件及样品制备和测量等方面的尚存问题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县内地质地貌结构复杂,水土流失类型较多,以面蚀、沟蚀、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主。"5.12"地震发生后,对我县原有水土保持设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遭受重创,损毁严重。为了将地震带来的水土资源损失降低到最低,提出了个人认为值得实施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貌是黄土沟道中重力侵蚀发生的重要条件。基于对黄土沟壑区桥沟小流域的实地观测和DEM数据,从沟道侵蚀的垂直分带性、沟道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坡面坡度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流域地貌因素对重力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桥沟流域存在<20°、20°~32°、32°~42°、>42°四个类型的坡面,其中30°左右是梁峁坡的临界坡面,40°左右是坡积物堆积坡的临界坡面,42°以上可以作为沟坡的判定界限。对不同坡度坡面水流输沙能力进行对比,可以估算出桥沟流域典型坡面重力侵蚀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4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它的形成和发育对荒漠生态系统生态修复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生物土壤结皮的厚度、各类型结皮盖度、机械组成和结皮及其下层剖面土壤容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对不同地貌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丘顶微生物结皮少量分布,迎风坡以浅灰色的藻类结皮为主,背风坡以黑褐色的藻类结皮为主,丘间地以苔藓结皮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结皮层微生物总数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生物土壤结皮的优势成分不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其形成和发育是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复杂地貌条件下流域水沙运移规律。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机理和运动波方程,构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耦合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模拟模块,并考虑梯田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建立适用于黄土高原的分布式流域水沙过程模型。选取黄土高原延河支流西川河流域多年实测场次洪水过程的径流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6以上,平均值超过0.70,模拟次洪过程的峰形、峰值、峰现时间与实测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侵蚀产输沙模拟精度较低,其纳什效率系数均值率定期为0.79,但验证期仅为0.45,模拟结果整体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但输沙量模拟峰值比实测值偏低。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模拟黄土高原流域洪水产汇流过程,但输沙量模拟值偏低,一方面由于产汇流模块的误差传递;另一方面,对重力侵蚀考虑不足。因此,未来模型将考虑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过程,提升模拟精度和效率,为流域水沙过程模拟与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专家介绍我国着名的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学专家景可研究员景可研究员,男,江苏丹徒人,九三学社社员,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景可同志30余年来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从事过工程地质地貌,地震地质,河谷地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城市雨洪空间格局的新思路,分析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依据。[方法] 建立GIS数据库,将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空间格局。[结果] ①研究区域潜在地表径流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影响呈网状分布,共计1 274条,成本率为0.83,网络结构复杂,汇流过程具有显著方向性;②子汇水区径流连通阈值为19.16,重力大于阈值时汇水区间出现断流;③径流路径单元密度随子汇水区间重力增加而降低,6个不同重力条件下区域径流分布都呈显著聚集性,但随重力增加而递减,即汇水区之间重力越大越易产生汇流。[结论] 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能直观地反映不同降雨阶段地表径流汇流网络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典型黄土地貌高程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双    李飞雪    刘爱利  李满春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6
黄土高原地形与地貌自南向北有序变化,构成其独特的地理景观。为了研究不同黄土地貌之间高程的空间变异特征,选择7个典型黄土地貌样区,以其30 m分辨率DEM数据为数据源,使用变异函数模型特征参数定量地反映样区地貌的个体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4 000 m为最能突出高程空间变异规律的窗口,并在此尺度下分析得出不同样区高程空间分布规律:地貌越复杂、破碎,高程空间自相关性范围越小;高程的空间变化幅度随地貌的发育不断减小;高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变化为各向异性。5个指标按样区顺序从淳化向北到神木,按大—小—大或小—大—小的顺序变化,与黄土高原由南到北的地形复杂程度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机理,采用fish语言编写多层复杂地形建模的前处理程序,对多层复杂地形建模进行了二次开发。从力学稳定性角度,采用有限差分FLAC3D软件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概化模型进行重力侵蚀机理研究,分析了流域重力侵蚀的发育过程,并对小流域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模型能真实地表现小流域地形、地貌,仿真效果良好。小流域重力侵蚀过程分为发育期、成熟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沟头溯源区是小流域侵蚀最强烈的部位;凹形的边坡整体几何形态利于边坡稳定,减缓了重力侵蚀的发生程度。建模方法和数值模拟结果可应用到重力侵蚀研究中,为推动流域侵蚀产沙时空规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貌分异特征,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为石漠化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照。[方法]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基于2005,2010和2013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石漠化数据和地貌数据,运用地形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貌分异进行研究。[结果]①在2005—2013年间,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园地的面积在减少;石漠化的面积有所减少,石漠化程度正在逐渐减轻。②不同地貌条件下,每一个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其存在的优势分布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分异基本稳定。③土地利用程度的地貌分异特征趋于稳定;2005—2013年,土地利用程度大小表现为:侵蚀台地峰丛洼地丘峰台地Ⅴ型峡谷溶蚀—侵蚀陡坡。④不同地貌条件下不同石漠化等级在各土地类型中的分布方面,由侵蚀台地、峰丛洼地、丘峰台地、Ⅴ型峡谷、溶蚀—侵蚀陡坡地貌的石漠化土地类型分布来看,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上,水域不存在石漠化现象;2005—2013年,石漠化在不同地貌条件的地类中总体呈较好转变。[结论]每一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其分布的优势地貌区;不同地貌条件下,石漠化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存在差异,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域。  相似文献   

18.
李长江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3):120-124,129
黄河中游晋陕蒙地区分布着大量以红色黏土为主的晚第三纪沉积。作者对晋陕蒙交界地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在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貌分区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地貌演化特征,并进行了研究区的晚第三纪地层对比。研究发现该区晚第三纪沉积受沉积时地貌部位、沉积过程等影响,沉积物类型多样,分布复杂。其中晚第三纪的河流相砾石的分布为研究本区古水系发育历史提供了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19.
崩岗侵蚀地貌分布的海拔高程与坡向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崩岗侵蚀地貌在华南地区广泛分布,近年的崩岗普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根据统计结果,重新认识了早期提出的崩岗侵蚀地貌的分布具有海拔高程和坡向选择性的特点。通过对几个典型崩岗发育区资料的分析表明,人类生产活动的高程范围影响着崩岗的发育和分布,崩岗分布的地形相对高差研究较海拔高程研究更具现实意义。以推理方式质疑已有崩岗侵蚀地貌分布坡向性选择的成因解释,并提出可能是由于统计盲点而导致的表象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崩岗发育的推论有其限制条件,应将人类生产活动作为崩岗侵蚀地貌发育新的驱动力给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猫仔山矿区开采过程,由于地貌和植被破坏,剥离土多,碎石量大,难免产生大量的土壤流失。针对矿区土壤流失的成因、特点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可以防止或减少矿区开采中的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