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齿茎长蠹1年1代,以成虫在虫道内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成虫危害期,主要危害栾树和国槐的幼树主干及大树枝条,危害直径0.4-2.0cm,危害株率达80%以上,株虫口密度37头/株,成虫平均爬行能力为每公钟87.8cm,平均每头成虫日排出木屑量0.0618g。  相似文献   

2.
杨树对杨干象抗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杨干象危害80%以上的人工杨树林内,以抗杨干象、速生等综合指标,选出了抗虫优树。对3年生优树后代室内外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结果表明:106号优树比周围3株优势水平均胸径高9%,树高高7%,材积高61%,室内接种其诱虫数、取食孔数都低;野外接种,虫株率低40%以上,危害指数低69%;自然感染的虫株率低54%,危害指数低50%以上。优树生长量较对照原种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高得多,但低于小黑杨(P.×xiaohei)。其抗虫性与树皮内含物果糖和酚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槐豆木虱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槐豆木虱是近年来临夏州国槐上严重发生的害虫。报道了该害虫的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该虫在临夏州1年发生4代,若虫5龄,以成虫在国槐主干树皮缝内、树冠下杂草、落叶中越冬。  相似文献   

4.
锈色粒肩天牛与寄主树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桂华  唐燕平 《林业科学》2002,38(3):106-113
在连续 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基础上 ,本文初步报道了锈色粒肩天牛与文献报道中的几种寄主树种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根据室内饲养下成虫对不同树种的取食及产卵情况和在不同树种上接种 (卵 )的幼虫情况 ,可将几种寄主树种分为 4类 :高感树种 (国槐 )、低感树种 (云实、黄檀 )、抗虫树种 (刺槐 )、免疫树种 (旱柳 ) ;(2 )酚酸类物质在旱柳中的含量 (3 0 3~ 9 73mg·(10 0g) - 1 ) ,显著高于其它树种中的含量 (1 71~5 39mg·(10 0g) - 1 ) ,可能是锈色粒肩天牛在旱柳上表现拒食、拒产卵、拒钻蛀的重要原因。氨基酸含量较高、组分相对最全 (17种 ) ,以及较高的C N值 ,是国槐基本营养物质的显著特征 ,这可能是锈色粒肩天牛嗜食国槐 ,对其造成严重危害的根本原因。锈色粒肩天牛很少取食危害刺槐 ,这与刺槐树种的各部分C N值过低 ,造成营养失调有关。黄檀木材纤维平均长度为 0 837mm ,平均宽度为 18 90 μm ,长宽比为 5 0 96 ,其韧性是参试树种中最大的 ,因而可能造成幼虫啃食困难 ,加上木材中的C N低 (0 36 ) ,因此 ,具有较强的抗虫性。云实树皮薄而光滑 ,造成成虫产卵困难 ,因此 ,在自然状态下 ,锈色粒肩天牛不易对其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杨树品种和不同方法,人工饲养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感虫品种大官杨比抗虫品种I69杨生长发育快1.2-2.9倍,化蛹率高2.9倍,化蛹早19天;用大官杨树皮浸提液浸润天牛卵比I69杨浸液孵化早2-4天,孵化率高1.7倍;通过对大官杨及I69杨树皮及木质部营养含量分析,表明感虫品种大官杨营养比率,可溶性糖含量比抗虫品种I69杨高5.9倍和22.6%,而I69杨树皮及木质部中都含有甘露糖,在大官杨中没有发现甘露糖,甘露糖可能是抑制肩星天牛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苦豆草中抑制杉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的物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预试验发现苦豆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对杉炭疽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进一步用不同溶剂 ,在不同 pH条件下萃取将苦豆草乙醇提取物分离为 4个组分。生测表明其生物碱部分对该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将生物碱部分用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得到 7种单体结晶。用熔点、旋光度、红外、和GC MS得到的MS数据与文献相应数据对照鉴定了这 7种生物碱 ,它们分别是 :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莱曼碱、槐定碱、苦豆碱、野靛碱。用纸环法生测表明这 7种生物碱对杉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它们的EC50 为 :苦豆碱 72 0 μg/mL ,野槐胺碱 1 98 0 μg/mL ,苦参碱 86 0 μg/mL ,槐果碱 2 4 0 μg/mL ,槐定碱 2 6 0 μg/mL ,莱曼碱 1 2 6 0 μg/mL ,而相同条件下的常用杀菌剂 75 %百菌清和 70 %甲基托布津的EC50 值分别为 82 0和 1 1 8 0μg/mL。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法从罗汉果渣中提取碱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碱法提取罗汉果渣木质素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波处理,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0g样品在碱浓度0.5mol/L、碱液用量30mL/g、超声波处理时间90min、水浴温度40℃、恒温时间2.5h,木质素的溶出率由5.04%提高到8.60%,提取率由4.91%提高到8.40%;提取物中木质素含量为罗汉果渣中木质素总含量的56.19%。测定了IR光谱图,并且通过粘度法比较了其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化学和形态因素与星天牛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几种不同抗虫性能木麻黄的基本营养物质、酚类等化学物质及木材纤维形态等检测结果,分析了木麻黄化学和形态因素与星天牛危害的关系,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理。木麻黄树皮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含量的分布差异不显著,木质部的则有明显差异,即随抗虫性能增强而含量降低,造成各品系木麻黄木材内部环境差异,形成蛀干害虫星天牛生存环境的差异。高感品系C23可溶性总糖含量(2.80%)明显高于高抗品系C44(0.62%),是高抗品系的4.52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感品系C23(1.857g)是高抗品系C44(0.955g)的1.94倍;同时采用葡萄糖溶液和清水对比浸泡木段,木段模拟蛀道接星天牛幼虫饲养试验,也验证了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星天牛幼虫生存率的提高,说明木质部营养物质的含量与星天牛幼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酚类化合物中如邻苯二酚、咖啡酸在高抗品系C44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系。木材纤维形态,高抗品系C44木材纤维平均长度为0.77mm,平均宽度为12.07μm,长宽比为63.6,是所有参试品系中最大的,说明该品系木材韧性最强,抗弯强度最高,造成星天牛啃食困难,与其既抗虫又抗风的性能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娜  周志强  王洋 《林业科技》2009,34(3):62-64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室温下,80%甲醇超声波辅助提取30min为样品最佳提取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东北红豆杉不同部位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含量排序为:树皮〉当年生枝〉当年生叶〉假种皮,与树皮相比,虽然当年生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低,但作为可更新资源,具有替代树皮成为提取紫杉醇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栗瘿蜂危害下不同板栗品种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栗瘿蜂危害与未受害板栗叶片和韧皮部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板栗受害后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栗瘿蜂的发生、发育密切相关,抗虫品种与感虫品种间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对于不同品种板栗,受害板栗韧皮部与未受害板栗叶片、韧皮部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均无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桑天牛幼虫血淋巴对球孢白僵菌的防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球孢白僵菌侵入后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对照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种类和数量基本稳定,而接种白僵菌分生孢子对桑天牛幼虫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接种第1天,感染昆虫血细胞总数与对照差异不大;1天后,血细胞总数逐渐上升,显著高于对照;至2.5天达到最高值.接种2.5天后处理虫体内的血细胞总数开始下降,并逐渐降至较低水平.被感染虫体血淋巴中的浆血细胞和粒血细胞表现出类似规律.  相似文献   

12.
桑天牛对白杨派树种的选择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育抗桑天牛的杨树树种,对桑天牛危害白杨派杨树的产卵选择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事内饲养及野外接种桑天牛,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桑天牛在白和其他白杨派树种之间,桑天杨派杨树的不同树种或无性系卜的产卵和孵化选择性无显著差异,在林间三倍体毛白杨牛产卵选择也无显著差异;根据桑天牛的发生特点,确定了简便易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分析方法研究桑天牛危害对杨树次生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害植株与健康植株之间单宁、黄酮及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害植株单宁、黄酮含量增加,总酚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桑天牛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现称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其猖獗危害已成为我国养蚕业、林业及果树种植业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类广谱性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15目149科的700  相似文献   

15.
桑天牛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桑天牛的防治适期、防治阈值和防治方法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氯仿提取 ,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 ,在 41 7nm波长下测定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89)和回收率 ( 1 0 0 1 %) ,RSD为2 3%。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 (F =2 31 3,P <0 0 5 )。结论 :测定方法简单快速 ;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以 8月中下旬最高 ,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以 1 0月中下旬至 1 1月上旬最高 ,半夏最佳采收期以 1 0月中下旬至 1 1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17.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其猖獗危害已成为我国养蚕业、林业及果树种植业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李会平等(2006)从诱集自土壤中的9株白僵菌中初步筛选出了对桑天牛幼虫具有较高致病性的Bb00菌株.  相似文献   

18.
水蒸汽蒸馏提取法和溶剂提取法得到14种试验引诱试验样品,在室内用多孔道诱捕器引诱试验测定,最后筛选出A1、E1等对桑天牛的取食引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场意杨的定点观察和调查,意杨的蛀干害虫有3种:桑天牛、云班天牛和星天牛,对蛀干害虫发生猖獗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桑天牛和云班天牛2种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特点、产卵习性和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蛀干害虫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桑天牛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桑天牛是重要的蛀干害虫。文章从其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生态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