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中国西南地区为害较为严重。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CPV)制剂的应用对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分析方法,比较了在DPWCPV和农药2种防治方式下,云南松林内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山松毛虫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PWCPV防治松林内昆虫的物种丰富度高,天敌昆虫类群优势度高,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较小;而在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的松林内昆虫多样性较低,昆虫的物种数量少,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大。研究结果为揭示DPWCPV持续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有体病毒(简称文山松毛虫CPV)作为防治文山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的一种手段,没有化学农药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后果,对人体、畜禽、鱼虾等无害,环境污染也不大;宿主特异性高,人工散布后可引起松毛虫群体内的大流行,而不会杀灭害虫的天敌。而且,病虫尸体成为新的传染源,仍可有效控制着虫口数量。 1975年,江川县江城镇翠峰乡的8467.5亩云南松林,遭到文山松毛虫的危害,这些松树的针叶全部被松毛虫食光。当时我们采用6%的“六、六、六”粉,敌百虫粉进行全面毒杀幼虫,收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杀死了不少的害虫天敌。1984年以来这里的云南松又受到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的危害,受害面积达6815亩,平均虫口密度为95  相似文献   

3.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云南省是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利用生命表技术来研究Dpw CPV施用区和化学药剂施用区文山松毛虫自然种群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寄生是文山松毛虫蛹期的第一致死因子,捕食是其它发育阶段第一致死因子;在Dpw CPV施用区,文山松毛虫除卵期外的其他发育阶段,病毒是排在首位的微生物致死因子,云南松Pinus yunanesis林内的文山松毛虫种群趋势指数为0.61,预测下一代的种群呈下降趋势;在化学药剂施用区,文山松毛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微生物致死因子各不相同,云南松林内的文山松毛虫种群趋势指数为1.82,预测下一代的种群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准确预测文山松毛虫种群变动规律,揭示Dpw CPV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玉溪市北山林场文山松毛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 ,于 1997年对其进行了烟剂防治 ,通过烟剂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该害虫的发生。取得了连续 4年云南松有松毛虫株率控制在 1%以下的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玉溪市北山林场文山松毛虫各虫态的生活习性以及烟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玉溪市北山林场文山松毛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于1997年对其进行了烟剂防治,通过烟剂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该害虫的发生。取得了连续4年云南松有松毛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的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玉溪市北山林场文山松毛虫各虫态的生活习性以及烟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开展对文山松毛虫的综合防治,寻找以鸟治虫的生物防治途径,1985年丰都林场特从安徽定远县引进灰喜鹊,人工驯养防治文山松毛虫。三年来已初步掌握了灰喜鹊的生活习性,饲养和驯化技术。目前,灰喜鹊除能在新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发育外,并能随饲养员的哨声带到林间捕食文山松毛虫,据室内放虫统计,一只灰喜鹊的成鸟一天能捕食160多条2  相似文献   

7.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CPV)系1983年采到,为我国首次发现。经多次回感试验,效果均在80%以上。几年来进行了人工大量复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利用文山松毛虫CPV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试验。1985年以来共完成防治面积2750亩,防治效果分别为87.6%、91.3%,通过试验表明;文山松毛虫CPV可以在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砚山县危害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有松纵坑切梢小蠢、文山松毛虫、按树病虫害等,介绍了它们的危害特点,分析了病虫害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莉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405-407
砚山县危害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有松纵坑切梢小蠹、文山松毛虫、桉树病虫害等,介绍了它们的危害特点,分析了病虫害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是我省危害松林的主要害虫。常在文山、思茅、红河、楚雄、曲靖等地区大面积发生,猖獗为害,严重地影响国计民生。如何除治松毛虫是当前林业生产上的迫切任务。为了探索防治松毛虫的有效措施,我们深入林场、生产队,与林业职工、贫下中农一起,开展白僵菌的土法生产及防治试验。一年多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山松毛虫(Dendroliums punctatuswenshanensis Tsai et Liu)是我州北部松林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两代,每年成灾十余万亩。过去使用六六六、DDT防治,污染了环境,后来改用白僵菌、赤眼蜂防治,受环境因素影响,效果不稳定。为此,我们在1985年进行了灭幼脲Ⅲ号防治文山松毛虫试验。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从1984年—1991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CPV病毒防治文山和云南松毛虫37283亩,当年防效70.4—92.8%,持续感染明显。文山松毛虫CPV病毒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具有传递感染的作用,是我省松毛虫综合管理中控制松毛虫种群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山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两种生物杀虫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观察了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一年发生1代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室内外各龄幼虫的取食量。跟踪观测了文山松毛虫各虫期的存亡状况,研制出一个完整世代自然种群生命表,整个世代死亡率达99.90%。应用Bt乳剂和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wCPV)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试验表明,Bt和DpwCPV防治5龄幼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松毛虫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DpwCPV制剂,在云南弥勒市1 000 hm~2松林分别实施了3种松毛虫生物防治模式,经过1 a的综合应用,示范区松毛虫虫口数量相比治理前下降了59.1%。结果表明,基于DpwCPV制剂的3种生物防治模式具有方便、易操作的特点,可在松毛虫生物治理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于1991年、1992年、1994年,在献词主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达1729.27hm^2,松毛虫开遍率分别为90.78%、85.7%、89.6%,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有虫株率由98.6%下降到27.66%,虫口密度由14.24头/株下降到0.618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文山松毛虫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对文山松毛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生产中推荐使用量为62.5~93.75g/hm2,施药时期在松毛虫幼虫4龄前,浓度以0.125%~0.08%药液为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对虫害进行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和CPV病毒混合液对石岩寨林场寄主林分进行了13年的文山松毛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是我国松林的大害虫,它的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危害大,一直是国内开展防治的主要对象。因此,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防治森林害虫的技术水平。对于松毛虫,在五十年代主要采用人工防治,如捕杀幼虫、采茧、摘卵等;六十年代使用了有机化学杀虫剂,如六六六、滴滴涕、敌百虫等;到七十年代,逐步发展了生物防治,如白僵菌、赤眼蜂等,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过去的工作,多数着重于减少松毛虫本身的数量,很少从森林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控制松毛虫的问题,往往形成“重除治,轻予防”,“重治标,轻治本”的局面。特别是七十年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省株洲地区,用马尾松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并进行41组213个配对的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杂交,以及杂交种第一、二代自交和回交,一般都属正常,所产虫卵一与般能受精发育,幼虫一般能正常生长、结茧、化蛹和羽化。文山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杂交所产的后代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其与马尾松毛虫回交所产的第二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文山松毛虫幼虫耐饥饿饲养和灯诱试验的结果表明 :文山松毛虫各龄幼虫均有一定的耐饥饿能力 ,且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强 ,但饥饿能显著影响下一代的虫口数量 ;文山松毛虫 5~ 6龄幼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