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鉴别覆盖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大约99%的130个水稻品种(其中12个是适合酿酒的品种),本研究开发出了4组多重PCR引物。确定了区分每个样本的基因排列,并设计了15组STS(序列标记位点)引物。将这些每一个引物组用来对这130个品种进行PCR分析,以便检测到对每个品种很适合的区分显带。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F0003-F0004
埃及棉花研究所是棉花科研的权威机构,下设以育种为中心的5个研究室和以纤维品质检测及纺纱性能测试为主的4个研究室以及品种资源室(有152个品种)。该所的育种室是棉花育种的主要单位,埃及绝大多数棉花品种由此育成。此外,种性保纯研究室(提纯复壮室)、区试研究室(区试站)、地区研究站以及植保所、植病所等单位在进行研究、试验工作的同时,也协助进行一些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法宏  赵君实 《作物学报》1995,21(2):244-246
对作物不同产量潜力品种特征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作物生理知识,而且可以为作物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卢川北曾对甘蔗栽培品种的更替与叶片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孙世贤、王群英等也从栽培角度分别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玉米茎、叶组织结构的影响;陈化榜则从育种角度出发,分析了5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品种的演变过程中,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前人对禾本科作物玉米(左宝玉等,1991)和小麦(Henson,I.E.et al.,1989)的气孔效应也曾做过详细报道。但迄今,对小麦不同产量潜力品种组织结构特点的研究还少见报道。对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明确小麦高产品种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保护贵州育种单位知识产权,指导当地甘蔗杂交育种亲本组合的制定。采用SSR标记和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SSR-CE/FD)的技术,对12个贵州甘蔗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利用NTsy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1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共获得131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0.1%,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2个条带。其中11个条带为7个品种(系)中某一品种(系)的特征条带;利用这些特征条带可以迅速将该7个品种(系)的中某一品种(系)与其他材料区分开。引物SMC31CUQ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且可以将12个甘蔗材料完全区分开,是分辨率最高的引物。UPGMA聚类分析表明12个甘蔗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4~0.9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贵州3个审定品种和9个区试材料基于131个SSR条带的指纹图谱,12个甘蔗无性系之间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育种工作中应选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甘蔗亲本,从而拓宽贵州甘蔗品种(系)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菊花芽变和相似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在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5对中国传统菊花的芽变品种和2组形态相似品种,运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其进行了品种鉴定。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从22个2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高效引物,扩增出13条带,扩增的多态性片段多在501~1000bp之间,其中有2个引物(ch1.21和ch1.25)能将试验中的7组材料全部清楚地区分开。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效引物的RAPD分析能够有效地将选定的样本区分开。因此作者提出RAPD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菊花芽变及相似品种鉴定中。这就为进一步开发更多RAPD随机引物,开展菊花的品种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罗田县是中国著名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之乡,栽培的板栗品种多,这些品种仅依据形态特征难于准确区分。本研究以该地8个主栽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嫩叶、老叶及树皮为材料提取DNA,然后进行SSR标记分析,以建立品种的分子标记识别卡及鉴别体系。结果表明,嫩叶、老叶及树皮三种材料提取的DNA均可用于SSR实验;13对SSR引物对8个品种共扩增出了11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带百分率85.22%;建立了各品种的SSR标记识别卡;两两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0.82之间;构建了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品种遗传关系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47处,可将这8个品种分为2组;依据SSR分子标记,13对引物中,有3对引物可以单独将8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用引物S13的SSR标记编制了8个板栗品种的鉴别检索表。研究结果为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遗传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抗枯、黄萎病育种以来培育的105份骨干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20个AFLP引物组合在该品种群体中扩增了1498个AFLP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32个,占总标记数的15.5%。单一引物组合扩增的DNA标记数变幅在49-111之间,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的总标记和多态性标记分别为74.9和11.6。  相似文献   

8.
遗传多样性的估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本试验的目的是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形态性状和系谱记录来研究Croatian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来自两个育种中心的小麦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将RAPD标记与形态性状和系谱数据比较,评价了该标记在估计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方面的适用性。用来自Cavetian两个育种中心的14个小麦品种和育种品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36个引物来作RAPD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树无性系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我国36个主要茶树无性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0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中共扩增出36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的99.7%,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达0.90。供试品种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和0.38。茶区内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总体水平,江南和华南茶区主栽无性系品种的多样性高于西南茶区。AMOVA分析表明区域因素引起的变异(占5.6%)远小于品种因素(占94.4%)。供试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8~0.84,平均为0.69,显示出我国茶树主栽品种的遗传基础已相对比较狭窄。ISSR聚类分析表明,中国台湾品种金萱与大陆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形成单独的个类。35个大陆品种聚成一个大类群,其中除宜红早形成独立的个类外,其他品种又聚为3个亚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我国主要茶树无性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茶树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对甘蔗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一种测试,有利于全面了解甘蔗品种的各方面表现,为甘蔗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鉴定(认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年(二新一宿)5个地点的区域试验,对5个甘蔗新品种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LCP85-384。闽糖93-730,福农93-1103等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蔗糖分较高、适应性较广的特点,蔗茎产量均比ROC16增产,与ROC10增产或基本平产,适宜于福建蔗区示范推广。LCP88-1762蔗茎产量比ROC16。ROC10均有一定程度减产,适应性一般,宿根性较差,不适宜在福建蔗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雷州山羊和隆林山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中国热带、亚热带主要山羊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14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隆林山羊和雷州山羊不同分布地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隆林山羊(柳州)、隆林山羊(百棚)、雷州山羊(徐闻)、雷州山羊(海南)各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5、0.600、0.483、0.518;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281、0.421、0.121、0.157;平均等位基因数(k)分别为5.17、4.93、4.64、4.5,3组数据综合说明两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相对匮乏,群体遗传变异较低;NJ法聚类显示,隆林山羊两个群体聚为一类,再与雷州山羊(徐闻)聚在一起,最后为雷州山羊(海南),这与两个品种的来源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此研究结果为中国热带、亚热带山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甘蔗自育品种DNA指纹身份证构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以云南27份甘蔗自育品种为材料,从国际微卫星协会提供的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品种区分率高、易统计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8对SSR引物共产生129条带,123个为多态带,多态条带比例为95.35%,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45,品种相似性系数在0.269~0.767之间,其中引物SMC1047HA,MSSCIR21不仅多态性丰富,而且单个引物就可区分所有品种,是最有效的核心引物。8对核心引物两两组合的效率分析表明,MSSCIR36/MSSCIR2、MSSCIR16/MSSCIR36和MSSCIR36/SMC336BS是高效引物组合,可以完全有效区分所有品种,且品种相似性系数较低;同时使用蔗区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主栽品种验证3个高效引物组合,结果表明, MSSCIR16/MSSCIR36是最佳引物组合,不仅能有效区分所有云南自育品种,而且能将云南自育品种与10个主栽品种最有效地区分开。使用品种的国圃号、国家地区代码、育种单位英文缩写、核心引物名称和分子数据组成云南甘蔗自育品种的DNA指纹身份证,不仅包含了品种的重要信息,而且其中的分子数据可用于品种的真伪鉴定和遗传关系分析,为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甜菜CDDP核心引物的筛选及利用CDDP引物鉴别甜菜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CDDP引物在甜菜育种上的应用,选用12个甜菜品种对35条CDDP引物进行筛选。随后,利用筛选的引物对43个甜菜登记品种进行鉴别。结果显示35条CDDP引物中有10条引物可以作为甜菜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核心引物。这些引物扩增的条带具有清晰、易于识别、多态性高的特点,普遍分布在50~400 bp之间。其中,引物KNOX-3就可以鉴别全部43个甜菜品种。引物MADS-1和F3’H4的组合也可以鉴别全部的43个品种。甜菜CDDP核心引物的筛选,对于将来利用CDDP引物鉴别甜菜品种、对甜菜种质资源进行分类,为有效维护农民、育种家以及糖厂的利益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存钰  白和盛 《种子》2002,(2):70-71
本文介绍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的育种成果,分析了主要育成品种(组合)的特点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十五”及今后水稻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水稻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的全面提升.Peleman等提出了水稻“设计育种”(Breeding by designl的育种理念,即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水稻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以达到育种目标.最大化满足人类对水稻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主要甘蔗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主要甘蔗品种简介雷朝云,刘玉国(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贵州省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据《兴义府志》记载,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黔西甫就有植蔗及制糖。至今,甘蔗生产上种植的品种改良发生了巨大变化。1949年前,生产上主要种植罗汉蔗和竹蔗;19...  相似文献   

17.
大豆育种方法影响品种选育的成败与效果,分析已育成品种的育种方法,既可以总结过去又可以指导未来,在大豆品种改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已育成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19个,其中有性杂交育成品种97个,系统选择育成品种6个,无性嫁接育成品种2个,有性杂交与辐射育种结合育成品种7个,有性杂交与航天育种结合育成品种4个,杂优利用育成杂交大豆品种3个,说明常规育种仍是最有效的育种方法。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目前,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尚未在育种上广泛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贵州大白菜品种资源特点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初步搜集整理,全省大白菜地方品种略有50个左右,均极耐环境阴湿和土壤瘠薄。在这些品种资源中,既有适合不同季节种植的品种,又有一些遗传性状(如品质、冬性等)特出的品种;它们都是大白菜育种和研究的珍贵材料。目前仅有“安西白”品种群得到较深研究,唯有强冬性遗传性状被开发利用,新育强冬性特晚熟大白菜优良品种“黄点心2号”和“冬春1号”现已问世。  相似文献   

19.
蛇龙珠葡萄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个酿酒葡萄品种和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多态性引物,用于15个样品的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3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扩增带99条,占73.9%。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出品种的遗传距离,并构建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红地球、瑞必尔与其它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最远,巨峰系列的葡萄品种间遗传距离值较小,蛇龙珠品种与其它3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遗传基因上存在差异,与品丽珠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0.
引进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鉴定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新引进甘蔗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提供材料。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湛江的甘蔗黑粉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浸渍接种法,对17个引进品种进行一造新植一造宿根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抗(R)的品种有Q200B、Q124、Q171、Q190、Q138、Q208、Q151、Q96,占参试品种的47.1%;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品种有Q135、Q170、Q182、Q183,占参试品种的23.5%;抗性水平为感病(S)的品种有Q155,占参试品种的5.9%;抗性水平为高感(HS)的品种有Q157、Q200A、Q117、Q120,占参试品种的23.5%;没有抗性水平达高抗(HR)的品种。此外,还初步推断出广东省湛江蔗区应该存在3个或3个以上甘蔗黑粉菌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