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田间调查、血清学技术、电镜技术、RT-PCR技术对侵染云南食用百合的主要病毒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百合病毒病的症状类型多为花叶,斑驳或者无症等类型. 病毒种类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 其中通过ELISA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53.3%,LSV的检出率达到46.7%;通过RT-PCR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60%,LSV的检出率达到50%,LMoV的检出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调查、血清学技术、电镜技术、RT PCR技术对侵染云南食用百合的主要病毒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百合病毒病的症状类型多为花叶,斑驳或者无症等类型。 病毒种类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 其中通过ELISA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53.3%,LSV的检出率达到46.7%;通过RT PCR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60%,LSV的检出率达到50%,LMoV的检出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3.
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是侵染百合科植物的主要病毒之一。根据该病毒不同分离株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荧光探针,建立了LSV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LSV的2个阳性样品,均能够得到典型扩增曲线,而在百合斑驳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等其他病毒阳性样品中没有典型的扩增曲线,表明了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普通RTPCR法相比,此方法灵敏度提高10倍。应用该方法,2012年6月至今,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荷兰进境的67批百合种球样品中检出53批百合无症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3%。  相似文献   

4.
侵染观赏百合病毒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个观赏百合品种样品ELISA检测,发现甘肃省观赏百合主要受黄瓜花叶病毒(CMV-Li)和百合无症病毒(LSV)的侵染,并且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现象.5品种中CMV-Li和LSV检出率分别为40%和80%,复合侵染率为40%.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寄主范围较窄,CMV-Li不能侵染CMV的常规鉴别寄主普通烟、心叶烟和苋色藜,但可侵染黄瓜、曼陀罗、菜豆(美国),侵染后植株可产生明脉、花叶、皱缩等症状,接种发病的菜豆和黄瓜经ELISA检测,可以作为CMV-Li鉴别寄主以及CMV-Li和LSV分离寄主.  相似文献   

5.
百合无症病毒的RT-PCR和IC-RT-PCR检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DAS-ELISA,RT-PCR和IC-RT-PCR技术检测百合无症病毒(LSV)。 结果表明:RT-PCR和IC-RT-PCR分别可从2 ng和200 ng百合叶片组织中检测出LSV,分别是DAS-ELISA敏感度的1 000倍和10倍。百合鳞茎的不同取样部位对PCR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RT-PCR难以从鳞片和根部检测出病毒,但IC-RT-PCR可以检测出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来自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卷丹(Lilium tigrinum)、野百合(Lilium brownii)、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山丹(Lilium pumilum)、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病毒病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并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ptomless virus,LSV)3种病毒进行检测,旨在确定野生百合是否感染病毒及感染种类,并初步判断不同种对病毒的抗性。【方法】采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方法调查野生百合病毒病发病情况,采用RT-PCR检测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野生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进行鉴定。【结果】异地栽培条件下,6种野生百合中除岷江百合外,其它5种野生百合都不同程度表现出花叶、斑驳等病毒病症状。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岷江百合无病毒侵染,卷丹感染百合斑驳病毒(LMoV),野百合、大花卷丹、山丹和宜昌百合均被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百合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结论】岷江百合、山丹、野百合、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在原生地不带病毒。在异地保存且有毒源存在的条件下,野生百合易感染病毒。不同种野生百合的抗病毒特性不同,岷江百合对病毒病的综合抗性最强,抗病程度为免疫;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属中感类型;山丹、卷丹和野百合对病毒病抗性为高感类型。  相似文献   

7.
病毒病是引起兰州百合产量下降、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准确、高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在百合脱毒种球生产和推广应用中十分重要。根据CMV、LSV和LMo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百合18S rRNA为内参照,建立兰州百合病毒RT-PCR、二重RT-PCR检测体系。对兰州百合主栽区病毒病的抽样调查发现,CMV、LSV带毒率分别达到98%、100%,LMoV检出率在不同时期样品中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龙山卷丹百合无症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龙山卷丹百合的病叶作为试材,采用DAS-ELISAS检测法对样品进行百合无症病毒的检测,检出率为58.3%;提取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其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为287 bp,和预期条带大小一致。经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发表的LSV CP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9.
百合无症病毒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百合品种应用ELISA检测法进行百合无症病毒检测,发现样品、阳性对照与底物的反应均表现出阳性,结果表明样品100%带有LSV病毒.  相似文献   

10.
茎尖培养及热处理技术在百合脱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百合花卉栽培存在病毒侵害、品种退化严重的状况,以东方百合"Tiber"品种经过初代培养的无菌苗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方法进行脱毒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法对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潜隐病毒(Lilysymptomless virus,LSV)进行检测。证明了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MV的脱毒,仅用茎尖培养即可达到很好的脱毒效果。对于LSV的脱毒,茎尖培养结合30 min热处理的脱毒效果优于普通组织培养和茎尖培养。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was to molecular identify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 occurring on lily. Lily corm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grown in the greenhouse. The total RNAs were extracted from younger leaves, and partial amplification of the CP gene was performed by RT-PCR with primer pairs specific for PNRSV. An expected cDNA fragment of about 450 bp was amplified from lily, cloned into pGEM-T-easy vector, sequenced, and shared 84.5-99.1% homology with the 27 PNRSV isolates reported previously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indicating that lily is a new natural host of PNRSV.  相似文献   

12.
利用DAS-ELISA和RT-PCR等检测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的百合植株进行了检测,并将RT-PCR扩增到的产物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验证。DAS-ELISA结果表明:百合叶片的粗汁液与TuBV的抗体呈现阳性,初步确定北京市延庆地区百合感染郁金香杂色病毒(TuBV)。RT-PCR检测结合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郁金香碎色病毒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AB090385.1,AB078007.1和S44147.1)郁金香碎色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已登录的(qb|AAB19407.1|,dbj|BAD02938.1|和dbj|BAB8389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5%以上,同源性较高,进一步证明北京市延庆地区百合感染有郁金香杂色病毒(TuBV)。  相似文献   

13.
利用DAS-ELISA检测侵染观赏百合黄瓜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制备的黄瓜花叶病毒———观赏百合分离物(CMV-Li)抗血清中提纯了IgG,并用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了检测CMV-Li的DAS-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enzyme-linked immumnosor-bent assay)系统,利用此检测系统并结合生物学方法,对临洮切花百合田间病样和百合不同部位带毒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CMV-Li的侵染率为23.81%,叶片的带毒量明显高于花和鳞茎.  相似文献   

14.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生产脱毒百合种球的最佳途径,通过对5种百合进行茎尖切块大小、热处理方式以及病毒唑浓度三方面的试验,探茎尖培养、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病毒唑、茎尖培养加热处理结合病毒唑4种方法对LVX,CMV,LSV 3种病毒的脱除效果。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存活率和脱毒率,单纯的茎尖培养难以脱除病毒,3种方法结合脱毒的效果最好。即茎尖培养(0.5~0.8mm)加热处理(变温热处理)结合病毒唑(10mg/L)的方法脱除病毒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兰州百合病毒多重PCR和ELISA检测体系的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重PCR和ELISA 2种方法分别对兰州百合中的主要病毒进行检测,以调查田间发病率,对比筛选病毒检测最优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多重PCR,从带有黄瓜花叶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百合斑驳病毒的样品中同时扩增出3条与试验设计大小相符的特异条带.ELLSA检测表明,兰州百合病情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2年生>1...  相似文献   

16.
侵染百合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PNRS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百合上发生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方法】对待测百合种球随机抽样,在温室内种植并观察,长出叶片后,用RNA Extraction Kit (Sangon, China)从幼嫩的叶组织中提取核酸,将反转录出的cDNA用 PNRSV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PCR产物得到了450bp的目的片段。低熔点胶回收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从百合中所扩增的450bpcDNA的核苷酸序列与27个早期已报道的PNRSV分离物的CP 基因的同源性为84.5%~99.1%。【结论】百合是PNRSV的一新寄主。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