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解规模猪场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情况,评价猪瘟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对6个规模猪场的种猪群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补苗、再检测。结果表明种猪群通过科学的增加猪瘟疫苗接种能明显提升猪瘟抗体水平。但6个猪场的种猪群中均有少数种猪通过加免接种疫苗仍不能产生较好的猪瘟抗体,不具备对猪瘟病毒的抵抗能力,规模猪场应该对这些种猪进行淘汰,减少猪瘟病毒在猪场传播的可能性。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美国IDEXX公司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某规模猪场的36头断奶母猪在猪瘟疫苗免疫前、免疫后30 d及部分抗体不合格猪加强免疫后30 d的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的跟踪监测,以对生产母猪的抗体水平和免疫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91.7%的断奶母猪在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且阻断率低于45%的母猪免疫后增幅较大,阻断率高于70%的母猪免疫后增幅不明显。随后对免疫后抗体仍为阴性的母猪进行猪瘟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在加强免疫后30 d进行采血检测,结果表明,对该部分母猪即使进行猪瘟疫苗的加强免疫,抗体水平仍未能上升。由于在猪场实际生产中检测抗体比检测病毒容易,所以可以只进行抗体检测,淘汰无抗体反应或抗体水平异常低下的种猪,对于种猪群的净化、提高种猪群抗体水平的整齐度和规避仔猪发生免疫失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阻断ELTSA方法检测湖南9个规模猪场猪瘟抗体,评价规模猪场猪群猪瘟免疫状况。结果显示,经产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82%,合格率64%;后备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80%,合格率60%;公猪猪瘟抗体阳性率93%,合格率86%。对21个规模猪场采集的85份病料进行了猪瘟的病原检测,结果显示,6个猪场共9份病料中猪瘟核酸阳性(RT-PCR方法),阳性场中5个猪场为中小型猪场,1个为种猪场。猪场的猪瘟阳性检出率为28.6%,病料的猪瘟阳性检出率为10.6%。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从河南省信阳和驻马店地区62个猪场共收集免疫过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的猪血液,利用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场猪群的疫苗免疫合格率最高是PRV疫苗(87.06%);其次是CSFV疫苗(76.24%);PRRSV和PCV2的疫苗免疫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5.20%和50.78%。4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在不同规模的猪场有较大的差别,规模猪场的猪群某些疫病的抗体未必比散养猪群高。种猪群的4种疫苗的免疫合格率最高,商品猪中各个生长阶段的免疫后抗体合格率比较后发现,断奶仔猪群PRRSV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哺乳仔猪,育肥猪群合格率要比哺乳仔猪群和断奶仔猪群的抗体合格率低。  相似文献   

5.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北省临西县部分猪场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于2022年从临西县部分猪场采集血清样品550份,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猪瘟、口蹄疫病毒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并进一步统计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该地区猪群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均超过90%,而猪瘟抗体合格率为77.3%,均达到国家70%以上合格率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有猪场/发育阶段猪群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差异较小,所有猪场合格率均高于80%;但不同猪场和发育阶段猪群猪瘟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部分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低于70%;保育猪和育肥猪较母猪群抗体阳性率低,分别为70.39%和66.6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临西县口蹄疫O型、A型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均较好,超过国家制定的最低标准,但仍然有个别猪场或猪群存在猪瘟疫苗抗体合格率不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2011-2014年间对200多家规模猪场送检的种猪、育肥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规模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在75%左右,说明各规模猪场对猪瘟的免疫防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免疫猪群后抗体阳性率参差不齐,南京、广东、哈尔滨等三家疫苗生产厂家的猪瘟疫苗免疫后猪瘟杭体阳性率稍高于其他厂家,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规模猪场母猪、保育猪血清中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被检测规模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65.2%,特别是保育阶段仔猪抗体水平比较低,只有55.3%.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达19.01%,母猪与保育猪之间差异不大;而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母猪可达92.6%,保育仔猪只有80%.PRRS抗体水平母猪与仔猪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8.4%和85.9%,这些场都有注射PRRS弱毒苗,说明该疫苗免疫后抗体转阳率比较高.圆环病毒2型的抗体检测阳性率达91.2%.  相似文献   

10.
母猪猪瘟疫苗的免疫方式分为跟胎和普免2种。为了比较2种免疫方式接种后母猪在一个生产繁殖周期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检测了6个饲养管理很好的猪场的猪瘟抗体水平。对其中跟胎免疫的4个母猪群在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等4个阶段的抗体水平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对4个猪群的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也进行了检测。对一个普免的猪群分别在其免疫后第1月、2月、3月和4月分别跟踪检测母猪猪瘟抗体。另外,分析了一个普免的猪群4年来的检测数据。结果发现不管是跟胎免疫还是普免,免疫水平好的猪群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均可保持很高的抗体水平。而母猪群即使抗体水平很高且整齐度好,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也难以保持较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目前母猪和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来自于15个猪场的85份母猪血清和29个猪场的55份仔猪可疑病料(脾脏、淋巴结、肾脏等),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PCR法进行PCV2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15个猪场中,1个猪场母猪抗体呈阴性,其他14个猪场母猪抗体均呈阳性,猪场PCV2阳性检出场为93.3%(14/15),85份母猪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75.3%(64/85)。29个猪场的仔猪,PCV2核酸检测阳性猪场为19个,猪场阳性率为65.5%(19/29),55份仔猪可疑病料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61.8%(34/55)。可见,母猪和仔猪感染PCV2相当普遍。对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及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越高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却越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免疫场猪群抗体水平和非疫苗免疫场猪群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利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猪群进行了PRRSV和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8.8%和58.7%,规模越大的猪场合格率越高,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7.4%),50头母猪以下场最低(分别为48.3%和44.2%),种猪的合格率均最高,而育肥猪群合格率均最低。在非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5.3%,PRRSV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100~200头母猪规模场(46.5%),最高的是50头母猪以下规模场(68.8%),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群抗体阳性率均在71%以上;随猪场规模越大,PCV2抗体阳性率越低,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为41.4%,50~100头规模场和50头以下场的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6%,种公、母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7.5%和40.4%),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2.2%和79.5%)。本研究反映了豫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疫苗免疫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和非疫苗免疫猪场病原感染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和PCVD防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粤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水平和免疫效果,采用ELISA法对来自粤北地区的13个规模化猪场的1 29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公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为66.67%~100%,经产母猪抗体合格率为58.06%~100%,后备母猪抗体合格率为50.98%~96.00%,保育猪抗体合格率为14.23%~50.00%,生长育肥猪抗体合格率为40.00%~93.00%。说明粤北地区不同猪场间猪瘟抗体水平和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同一猪场不同阶段猪群抗体水平也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表现为种猪群疫苗免疫效果比商品猪群理想,种猪群中公猪比母猪免疫效果好,商品猪群中生长育肥猪抗体水平比保育猪理想。  相似文献   

14.
饶丹 《中国猪业》2022,17(4):52-55
为了解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本试验采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不同日龄的保育猪、妊娠母猪、后备母猪及公猪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妊娠中后期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离散度分别为16.13%、17.01%,离散度相对稳定,免疫效果好。后备母猪、哺乳母猪抗体阳性率达100%,离散度分别为0.65%、8.80%,相对偏低,免疫效果好,猪群比较稳定。公猪的整体抗体阳性率为100%,猪场3个区中公猪的抗体离散度分别为3.23%、3.51%、6.11%,公猪免疫效果好且抗体整齐度高。保育仔猪前期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00%,保育中期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0%,保育后期抗体阳性率是80%,保育中后期离散度分别为24.77%、32.98%,离散度相对不稳定,免疫水平不均一,存在感染野毒的风险,不同个体间抗体水平差异比较大。结合试验猪场具体情况,在保育猪30~55日龄之间再检测,确定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提高仔猪的免疫效果。本文通过对某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分析,为该猪场生产中防控猪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初乳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的免疫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排除母源抗体对仔猪猪瘟主动免疫的干扰,我省某些畜牧场对新生仔猪在哺乳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疫苗)。本文报道由免疫猪群抽样进行的中和抗体检测及保护力测定的结果。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猪:自两个市、县的各一处猪场选择产前45天作猪瘟疫苗免疫接种的母猪所产的初生仔猪,并立即与母猪隔开。一部分每只肌肉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注苗后2小时开始哺乳;另一部分不接种,留作对  相似文献   

16.
目前,猪瘟免疫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败,各地对猪瘟疫苗使用剂量不太一样。为了取得合理的疫苗使用效果,为制订猪瘟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我们用不同剂量的猪瘟细胞苗分别在我市两个猪场进行了抗体检测试验。 1材料 疫苗为郑州某药厂生产的猪瘟细胞苗。分组试验在我市较大规模的 A、 B两个猪场进行,母猪为长大二元经产母猪,育肥猪为试验母猪子代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2方法 2.1 A、 B两场的各 10头母猪分别用 1头份量和 4头份量于配种前 10天免疫注射猪瘟疫苗,于注苗后 60天和 140天两次采集血清送检,同时送检每窝 2头各计 20头的 25日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对淮阳某规模化猪场7头母猪及其各自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猪瘟IHA试验,发现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仔猪到42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才不能有效保护仔猪.因此,35日龄左右时对仔猪进行猪瘟首免,可以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失败母猪血液中的CD4+、CD8+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探讨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随机采集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母猪血液样品,用ELISA检测猪瘟抗体水平,挑选出猪瘟抗体阴性的母猪,以猪瘟抗体阳性母猪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分析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和IL-4。结果表明,母猪猪瘟疫苗免疫后,该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刚能达到标准,仍有26%的猪群免疫失败。猪瘟抗体阴性组中CD4+T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猪瘟抗体阳性组,CD3+、CD8+细胞百分数、CD4+/CD8+以及IL-4、IFN-γ浓度在阴性和阳性组中各指标差异不显著,证实母猪CD4+细胞百分数较低可能是导致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改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9.
饶丹 《中国猪业》2022,17(3):63
为调查河南省鹤壁地区某规模化猪场妊娠阶段母猪的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等的抗体水平,及时掌握猪场的免疫效果和流行病学动态,分别随机选取此规模化养殖场3个分场中,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母猪的血清样品共176份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一分场、二分场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后期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均为100%。3分场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母猪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100%、95%,抗体水平较高且整齐。一分场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母猪的猪瘟病毒抗体离散度分别为7、11和14,二分场母猪3个阶段的离散度分别为9、10和7,三分场母猪3个阶段的离散度分别为16、20、和20。离散度波动较小(≤20%),猪群比较稳定,猪瘟抗体的保护效果良好。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的检测中,二分场母猪妊娠中期阳性率为94%,妊娠前期和后期的阳性率分别为90%、89%,一分场妊娠母猪前期、中期后期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80%和90%,猪场伪狂犬病野毒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妊娠阶段猪群存在严重野毒感染。三分场母猪妊娠前期和后期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30%...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某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做出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免疫程序,应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SI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不同日龄仔猪及育肥猪的猪瘟疫苗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抗体合格率、平均阻断率和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显示,该猪场猪瘟免疫空白期过长,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合格率较低,增加了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应及时进行猪瘟免疫程序的优化。猪瘟疫苗抗体水平监测对猪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规模化猪场开展猪瘟疫苗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