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桃种质亲缘演化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 RAPD技术对 48个桃品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20个引物共扩增出 16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3条,占50.3%。经聚类分析,48个供试材料共分为五类。其中甘肃桃,山桃,部分古老的以北方蜜桃、硬肉桃为代表的北方品种,以美国油桃为代表的油桃品种,以及以南方水蜜桃为代表的品种各自聚为一类。据此对桃种质的演化及分类地位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传统的古老品种具明显的地域特色,而现代品种间遗传背景相近,地域差异不显著。美国油桃单独聚为一类,可能存在一条古老的进化途径。新疆桃与北方古老品种亲缘关系相近,可能共同起源于硬肉桃。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中国李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均匀分布在8个染色体连锁群上的16对SSR引物对来自3类产区的24份中国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47 ~ 0.783间变化,其中引物CPSCT005最低,引物CPSCT022最高。不同引物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s指数(I)分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引物CPSCT039最高,引物CPSCT031最低。3类产区所有引物分析表明,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s指数(I)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关系是:南方品种和北方品种相差不大,均大于国外品种,且南方品种与国外品种先聚到一类。16对SSR引物总共扩出条带8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比率为94.1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位点5.38个。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0.35处,24份中国李材料可分为2大类,大部分北方品种聚为一类,南方品种和国外品种聚为一类,从分子水平支持了以前提出的国外品种起源于中国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杨谷良  秦仲麒 《北方园艺》2010,(23):123-125
利用8对引物对30个梨品种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03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35条,占所有标记数的66.5%,证明不同梨品种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根据AFLP标记结果计算不同梨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通过聚类,发现所有品种聚为4个组:第1组主要是日本梨及与日本梨有亲缘关系的部分品种;第2组为中国砂梨品种;第3组只有2个品种:黄冠梨和清香梨,它们的一个共同亲本为新世纪梨;第4组是康德梨,其亲本中有1个是西洋梨,被单独聚为一类。从聚类结果看,不同的品种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5.
普通杏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来自杏、桃和扁桃的25对SSR多态性引物对66个普通杏品种进行了PCR扩增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出284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在3~17之间,平均为11.36。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Dice相似性系数为0.083~0.987,平均值为0.370,表明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法聚类将66份材料分为5个组。SSR标记反映出的品种间亲缘关系与根据地理生态类型对杏种质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来自四川和贵州的多数品种独立聚成一组,表现出与其它品种较远的亲缘关系,该地区可能存在特异性较高的种质资源。证实了扁桃基因组SSR引物可用在杏SSR标记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桃种间亲缘关系的SSR鉴定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桃SSR反应体系,对桃的6个种和扁桃进行了鉴定;对谱带进行数字化转换,用SPSS11.5中的Jaccard聚类方法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发现桃亚属间普通桃与新疆桃的亲缘关系最近,陕甘山桃与甘肃桃间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相似系数小于0.589时,普通桃、新疆桃、陕甘山桃、甘肃桃4个种被聚为一类,与这4个种相近的为光核桃,其次为山桃,最远的为扁桃。  相似文献   

7.
甘肃中部梨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中部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在40份甘肃梨种质中共扩增出47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404条,多态率高达86%,显示了甘肃中部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任何一对引物可以鉴别所有40份资源,显示了很高的鉴别能力。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的系统树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40份种质分为7个组:西洋梨、新疆梨、白梨(砂梨)、木梨、褐梨组和2个秋子梨组。所有白梨品种与唯一的砂梨品种黄花梨聚为一个大组。形态学上归属不明的品种分别聚类到西洋梨、白梨、木梨和秋子梨组中。研究表明基于AFLP标记的梨资源分类体系可以反映甘肃地方梨品种和类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省30份番石榴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方法】从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得到8对核心引物用于番石榴分子标记,利用UPGMA聚类分析番石榴种质资源多样性,以核心引物E3-M6和E4-M2引物组合构建番石榴DNA指纹图谱。【结果】8对AFLP核心引物扩增30份番石榴样品共得到条带1 118条,多态性条带1 114条,多态性比率为99.6%。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番石榴样品聚为4类,其中广东省高州市野生品种‘胭脂红番石榴2号’遗传分化较大,单独聚为一类。利用核心引物E3-M6和E4-M2组合成功构建番石榴DNA指纹图谱,供试30份番石榴品种(系)每个都有一套唯一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番石榴种质的分类与鉴定,同时为番石榴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桃抗南方根结线虫性状的SRA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野生近缘种红根甘肃桃(Prunus kansuensis)与贝蕾[P. persica(L.)Batsch.]杂交的BC1代190株后代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通过筛选在亲本中扩增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53对SRAP引物进行后代分析,获得来自红根甘肃桃且符合1︰1分离比例的标记115个。应用Mapmaker/Exp 3.0分析软件构建了红根甘肃桃的SRAP分子连锁图谱。该图谱共8个连锁群,包含103个标记,其中102个SRAP标记、1个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标记,总图距994.2 cM,每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24.3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9.6 cM。抗南方根结线虫标记Mi-redkansu位于第5连锁群,并获得与其紧密连锁的SRAP标记,其遗传距离为2.1 cM。以36株F2代群体作为验证,检验标记的准确性为91.7%。  相似文献   

10.
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枣优良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亚峰  何钢 《果树学报》2007,24(5):640-643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26个枣优良品种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得到88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17条,多态性比例达到了92.2%,体现了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来源于北方地区的鲜食品种聚为一类,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制干、兼用品种和南方本地品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酥脆枣与孔府酥脆枣亲缘关系很近,而河南鸡蛋枣与湖南鸡蛋枣之间存在着较远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1.
桃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两个花性状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桃‘红垂枝’与其近缘种山桃‘白花山碧桃’杂交的52株F1群体为试材,采用SSR、AFLP和SRA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筛选扩增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38对SSR引物、61对AFLP引物和38对SRAP引物进行群体分离分析,获得符合1:1分离的标记441个,亲本为双杂合位点的标记52个。应用Mapmaker分析软件将符合1:1分离的标记和雌蕊发育性状一起构建了包含11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共206个标记(18个 SSR,126个 AFLP、61个SRAP和1个形态学标记),全长1193.2 cM。每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08.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5.8 cM。根据18个SSR标记与T×E参考图谱比对,本试验中的11个连锁群对应于参考图谱的G1至G8,标记的线性符合度较好。雌蕊发育性状标记定位在第1连锁群,对应于1号染色体。应用Mapmaker分析软件将亲本为双杂合位点标记和花单瓣/重瓣性状一起分析,获得1个新单瓣/重瓣基因的2个AFLP标记。  相似文献   

12.
桃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一些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具有特殊性。甘肃桃(PrunuskansuensisRehd.)、山桃(P.davidianaFranchet)和白碧桃(P.persicaBatsch.f.alba-plenaSchneid)花粉发育远远早于栽培桃(P.persicaSieb.etZucc.),冬季已经形成花粉粒,栽培桃春季才形成花粉粒。桃与山桃的杂种后代花粉发育与山桃相似,而且深冬寒冷条件下仍能发育。山桃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不同步。山桃雌配子体发育既早于栽培桃又表现各发育时期持续的时间较栽培桃长,二者雌配子体发育上最大的区别是,山桃冬前形成胚珠原基而后越冬,而栽培桃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相似文献   

13.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8对引物对变叶海棠30个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了AFLP分析, 共扩增出65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568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1条多态性带, 多态性带百分率为86.59% , 各变异类型多态性比例介于0.3582~0.6296之间; 依据简单匹配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 30个变异类型在0.68水平上分为12个类群; 该试验从DNA水平上探明了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跳枝碧桃(Prunus persicaf.versicolor)在同一植株上可产生二色花和嵌合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以南京3个观赏桃集中分布区的57株跳枝碧桃为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研究其遗传背景.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多态性引物,共计扩增出1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83个.SSR标记基...  相似文献   

15.
利用AFLP和RAPD标记构建桃的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了给进一步研究桃的遗传标记的定位打下基础,以毛桃北京2—7[Prunus persica(L.)Batsch.Beijing2-7]、山桃白花山碧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Baihuashanbitao]以及2者的F1代为试材,用RAPD、AFLP标记构建了北京2—7和白花山碧桃的遗传连锁图,分别覆盖221.7 cM(7个连锁群)、1238.8 cM(12个连锁群)。其中北京2—7的连锁图包含19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7 cM;白花山碧桃的连锁图包含103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0 cM。  相似文献   

16.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茌梨(P.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分离群体共110个单株(3a生,矮化型和正常型各55株)为试材,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型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源自梨、苹果和桃基因组的共4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pcDw基因连锁距离为9.3cM的SSR标记KA14210,由此将该基因定位到了梨品种Barlett遗传图谱的第16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7.
部分矮牵牛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进  张西西  董爱香  王涛  赵梁军 《园艺学报》2008,35(12):1837-1842
本文首次利用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对部分矮牵牛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采用88对引物对我国栽培的58个矮牵牛品种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得到20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38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9.5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分别产生13~40个扩增带,Jaccard's相似系数在0.55~0.87之间。在遗传距离(GD)为0.67处,可将58个矮牵牛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主要为暖色系列的品种,第二类群为黄色花品种,第三、四类群为冷色花品种,白色花品种聚类较散。本研究结果为开展矮牵牛新品种保护、种子纯度检测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