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燕竹是一个优良的笋用竹,其笋粗壮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能提供较多蛋白质的森林蔬菜。在所有笋用竹品种中,燕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笋,采用早出技术,能成为春节期间的时鲜佳肴。中等培植水平的燕竹林,年产量在1.5~2kg/m2以上,集约经营水平高的可达3~4kg/m2。1造林地选择燕竹造林地选择主要决定于水分(降雨量)、温度和土壤情况三大因素。降雨量要求在65%~82%。相对来说,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生长就好。最好要有灌溉条件,在干旱时能浇灌。温度在8℃以上,燕竹竹笋即可出土生长。选地时注意选用背风、阳光充足的开阔…  相似文献   

2.
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竹笋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深受人民喜爱。燕竹是江苏宁溧一带的主要竹种之一,但江苏省现有燕竹园多为笋、竹两用林,以培养竹材为主,竹笋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通过合理的营林措施,改变材用竹园的经营方向,发展笋用竹,不仅可充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还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按改造成产竹笋750kg/667m2高产竹园的目标,重点实施6项技术措施:1丰产竹园立竹结构控制技术措施通过密度控制、年龄调整等5项技术措施的运用,实现竹园立竹…  相似文献   

3.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及竹龄对四方竹生长及笋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密度的升高,四方竹竹高及地径生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就笋产量指标而言,经营密度为1400株/hm2的四方竹竹林出笋量最高,为合理的经营密度.在2~6年生四方竹竹林中,随着竹龄的升高,四方竹竹高、地径及出笋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经营密度对四方竹出笋量、平均竹高及平均地径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竹龄对四方竹出笋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1.保笋养竹。冬笋、春笋都能长成竹子,复壮头2~4年内,要严格控制采笋量,护笋养竹,做到不挖壮笋,尽快增加出笋量。清明前后是毛竹出笋期,要禁笋养竹,严防牲畜毁笋,并注意做好笋期害虫防治工作。6~9月是竹鞭生长盛期,做到不挖鞭笋,以免影响竹鞭蔓延和成竹质量。2.劈山去杂。在不能垦复的陡坡,每年进行劈山抚育,劈除杂草灌木,这  相似文献   

6.
绿竹是一种以笋用为主的竹种,笋形似马蹄,笋肉莹白鲜嫩,清甜。绿竹一般3年即可成林产笋,出笋期为5~10月,每667m。产量可达750~1000kg,是经济效益较高的长效竹种。古田县黄田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年无霜期330d以上,年降水量1417~1573mm,土层深厚,土壤酸碱度适宜,非常适于绿竹的栽培,现有绿竹种植面积达1200hm2,尤以闽江两岸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山脚种植最多。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早竹又叫早园竹、燕竹,为刚竹属竹种。早竹笋是竹笋中的上品,笋肉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笋中含蛋白质2.74g、脂肪0.52g、总糖1.68g、粗纤维0.55g,磷、铁、钙等微量元素和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培育早竹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每亩年产笋可达1000~15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仙游县开展云南甜竹引种栽培试验,通过连续6a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云南甜竹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其造林成活率可达93.5%,造林后生长较为迅速,第2a就可郁闭成林,第3a生长旺盛发笋多,达到丰产笋用林结构标准,每丛发笋5~8条,发笋率达70%~83%,成林速度与黄甜竹、麻竹相当。第4a进入稳定丰产期,发笋量达20.2条/丛,单笋平均重量2.5kg/根,年产量可达1267.5kg/667m2,年产值2535.0元/667m2,年利润可达1185.0元/667m2,年投入产出比1∶1.88;结合引种试验开展了相关经营管理技术试验,总结提出竹蔸翻土晒白2O~30d、施肥后培土高度50cm等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引种优良笋用竹出退笋及其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笋用竹的最适生境,通过采用不同生境的梯度试验,不同海拔不同竹种笋期(包括)形态特征,出退笋,竹笋-幼竹生长,笋体重量)连续定株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桐梓县引种的优良笋用竹各竹种的出退笋,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及初产估算,结果表明,3个引种点,4个主要竹种的笋期逐年趋向于与原产地相一致,反映出各竹种已逐渐适应而顺利生长,同一竹种不同海拔的笋期 海拔升高而推迟,退笋主要出现在发笋盛期与末期,由于平均每穴发笋的增长率以及每支鲜笋重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竹种,不同海拔之间的产量有差异,经测算,各竹种郁痫 后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667m^-1,其中早竹可达30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绿竹笋俗称马蹄竹笋,为合轴丛生型的笋用竹.我县绿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年鲜笋产量2万多吨.栽培品种为细叶矮脚早,出笋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笋期长,产量较高,鲜笋亩产量700kg,高的达1000kg.  相似文献   

12.
绿竹笋俗称马蹄竹笋,为合轴丛生型的笋用竹.我县绿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年鲜笋产量2万多吨.栽培品种为细叶矮脚早,出笋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笋期长,产量较高,鲜笋亩产量700kg,高的达1000kg.  相似文献   

13.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②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③产量高,效益好.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 个体粗大,壳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⑦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⑧适应范围广.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麻竹又称甜竹、大叶乌竹,是大型合轴丛生竹类,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麻竹植株粗壮、高大,节间长50cm,一般秆高20m左右;成竹直径20cm左右,也有直径超过33cm的大竹。麻竹笋期长,夏秋出笋,出笋期为5~10月。麻竹鲜笋极大,一般单个重4~5kg,大者超过  相似文献   

15.
营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收效快,效益高,时效长,是农家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现将移栽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地点 凡土壤pH5.5~7,肥沃,湿润但不积水,且土层深厚和不挡风的荒山、荒地、村旁均可选作毛竹造林地. 2 选择母竹 栽竹不同于栽树,不能指望母竹长大成材.而是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所以选母竹是通过竹株来选竹鞭.一般1~2年生的竹株所连接的竹鞭正处于壮龄阶段,芽肥根健,出笋能力强.只要枝繁叶茂,分枝较低,无病虫害,离秆基1.3m处的直径有3~~6cm的竹株都可以选作母竹.  相似文献   

16.
早竹又叫早园竹、燕竹,为刚竹属竹种。早竹笋是竹笋中的上品,笋肉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每100g笋中含蛋白质2.74g、脂肪0.52g、总糖1.68g、粗纤维0.55g,还含有磷、铁、钙等微量元素以及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培育早竹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每亩年产笋可达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1998,(5)
梅雨季节种植笋用小竹,因为阴雨天多、降水多、湿度大、温度适宜,其成活率高,生长也最为迅速。若采用当年3~5月份出笋成竹的新竹为母竹,种植后在本年度内就可进入发鞭高峰,生命力旺盛,第二年春季即能出笋养竹。我们多年来推广梅季种植的生产实践证明,此法成效较为显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正确选用笋用小竹的竹种笋用小竹的不同竹  相似文献   

18.
麻竹又称甜竹、大叶乌竹,是大型合轴丛生竹类,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麻竹植株粗壮、高大,节间长50cm,一般秆高20m左右;成竹直径20cm左右,也有直径超过33cm的大竹.麻竹笋期长,夏秋出笋,出笋期为5~10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了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椽竹的自然出笋期为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7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85.5%)。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盛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末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3个时期,其中出笋盛期的笋数量占全期的80.7%,成竹率达70.7%。2较早(6-7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历期较长(最长达116 d),8月出笋的新竹秆高生长总量最大(平均达7.8 m)。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效果较好,呈"慢—快—慢"的规律。36-9月出笋的新竹笋箨开始脱落的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6-7月出笋的新竹在9月下旬开始抽枝,8月出笋的新竹在10月中旬开始抽枝;在8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基本当年能完成抽枝长叶,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来年4-5月才能完成抽枝长叶过程;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新竹木质化不完全,笋箨基本不脱落,枝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冬季极易遭受冻害而死。研究结果为椽竹林科学培育及快繁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优良食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雷竹早的在12月下旬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二、三月份才能出笋。雷竹出笋期长达85~95天,从1月上旬起直到4月中、下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笋产量高,经营水平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