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是蔬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蔬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甘蓝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甘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蔬菜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学者对蔬菜原生质体培养包括原生质体的来源和预处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草菇种内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草菇种内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和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色草菇品种V-5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适宜菌龄为48h,酶作用时间以3-4h为宜,白色草菇品种V-38则以培养48h及酶作用时间2-3h为宜。利用草菇不同品种间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差异,检测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的菌株,筛选了三个与出发菌株有明显差异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6.
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增光  章文才 《园艺学报》1997,24(3):239-243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概述了苹果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技术及影响分离培养的条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了在选用不同的原生质体起始分离材料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苹果原生质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过山香’香蕉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过山香'香蕉的胚性悬浮细胞(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ECS)为起始材料分离原生质体,酶解液的组成为:3.5%纤维素酶R-10、1%离析酶R-10、0.15%果胶酶Y-23、204 mmol/L KCl、67 mmol/L CaCl2和0.41 mol/L甘露醇,原生质体产量为3.1×107个/mL PCV ECS (PCV:packed cell volume,细胞密实体积)。分别以培养基‘A’和‘B’为培养成分在液体浅层培养和看护培养两种培养系统中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结果表明:在液体浅层培养系统中,采用培养基‘B’比采用培养基‘A’效果好,原生质体的细胞分裂频率和细胞团形成频率分别约是采用培养基‘A'的3倍和10倍;所获得的培养物为只能增殖而不能进一步分化的非胚性细胞团。在看护培养系统中,采用培养基‘A’与采用培养基‘B’时,细胞分裂频率和细胞团形成频率没有显著地差异;所获得的细胞团具有典型的胚性细胞特征。将从看护培养中获得的细胞团转移到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5 d后,从105个原生质体获得1550个体胚。继续在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 d,7.8%的体胚能萌发。萌发的体胚在MS+0.1%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发育成健壮植株,移栽后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8.
当柑桔花粉发育到四分体小孢子时期,采用0.2%的崩溃酶可有效地解离四分体外围的胼胝质。分离出具活性的小孢子原生质体。加入0.1%的牛血清蛋白可克服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出芽”和破裂现象。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还观察到自发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9.
田娟  郭岩 《食用菌》1999,21(1):12-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育种和基础研究。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率低,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与推广。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再生高低,除与两亲本亲缘远近有关外,具体的操作技术对再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探,获得如下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原生质体指植物除去细胞壁后被质膜包被的裸露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全能性表达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获得、培养和再生等关键技术环节及其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完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及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转基因技术在蔬菜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性育种以及人为创造雄性不育和提高耐贮性、提高产量、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转基因蔬菜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融合是转移目标性状, 特别是那些多基因控制或尚未克隆目标基因控制的性状的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菊科植物中原生质体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向日葵属(Helianthus) 、菊属(Dendranthema) 、莴苣属(Lactuca) 等少数几个属, 主要围绕抗性改良、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多倍体诱导、育种中间材料的创造等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对历年来菊科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辣椒上同时存在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两种遗传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育性表达很好的试验材料。介绍了辣椒雄性不育的小孢子败育机理、育性与生理生化指标昀关系、育性相关基因遗传特点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果树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不育已在植物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果树上也有许多雄性不育类型。迄今,已对一些果树的不育类型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并获得了与雄性不育性状连锁的DNA标记及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的基因或DNA片段。但对于果树雄性不育分子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重点总结了桃、柑橘等几种果树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我国果树的雄性不育研究,使雄性不育材料能更好地应用于果树育种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葡萄原生质体,【方法】以"鄞红"葡萄茎段愈伤组织为材料,对葡萄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子,如酶解液成分、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离心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0.5 mol.L-1的甘露醇+1%纤维素酶+0.025%~0.05%果胶酶为最佳的酶解液组成;酶解14 h、120×g离心3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数量和质量最佳。【结论】研究获得的高质量葡萄原生质体,为下一步的植株再生及葡萄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不育基因的来源、分布及其特性和不育植株在形态、细胞学和生理指标上的表现,并且分析了辣椒雄性不育在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枣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概述了枣品种选育成果和杂交育种基础等方面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品种选育主要回顾了实生选种及其成果;杂交育种重点阐述了授粉生物学、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胚败育机理和胚培养等基础进展;同时对雄性不育种质鉴定,实生后代性状遗传规律,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实生后代进行杂种鉴别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枣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枣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百日草雄性不育两用系AB201遗传研究及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日草雄性不育两用系AB201育性遗传研究表明,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控制,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遗传简单,不育性稳定。对雄性不育两用系AB201中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花器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二者极易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