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与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说离科技创新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关于大学生参与科研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与作用,还未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发达国家早已把大学生科研工作作为培养有能力专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对教学过程的补充。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创新教育之路,是本文的立足点和宗旨。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 ;创新人才培养中应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中信息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 ,四方面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 ,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提倡并推广信息素质教育 ,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近30年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为例,就“如何建立人才通向农村一线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农村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这两个基本问题,从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观念创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来展开关于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实践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目前,理论界对什么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等一些理论问题仁者见仁,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从理论与实证的视角对什么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农林科多样性人才培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个性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日益发展趋势,如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多样性人才已成为环球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农林院校如何面对这一形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林科多样性人才,是亟待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在对农林科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探讨,以期在建立多样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正确认识农林科多样性人才培养的…  相似文献   

6.
立足为国家与区域农业工程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拔尖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定位,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五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究"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基础,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衔接、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实现"一宗旨、一核心、三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辅以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为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如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如何服务社会等系列问题。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生个体认知的584份有效样本数据,研究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次序性,并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创新能力、创新条件、创新氛围、创新品质和创新基础,其中学生个体对创新品质的认同度是所有创新人才培养因素中最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又包含5个有次序性的子因素。提出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放在第一要务,积极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改善教学范式,提升教学质量,重视关键环节的次序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分析了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并提出从基于社会需求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建立开放式动态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创新组织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完善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实现专业课程、职业岗位、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四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达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研机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发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人才强所的根本途径。文章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制约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并从强化人才理念,强化机制创新,强化环境营造和强化产业主导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农业科研机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的第一驱动力。高职院校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培养高标准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所有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各高职院校对其重视度呈现逐步加强的态势,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度也逐年加强。那么,如何让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的创业人才,就成了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培养创新创业性人才,学校应该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贯彻到教学中去,使高职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李强 《高等农业教育》2010,(8):51-53,79
党管人才原则,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工作的基本准则。如何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党管人才工作的内涵要求着手,就理念创新、管理领导、培养支持、成长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以期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社会不断发展所赋予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思想教育是塑造创新人格、创新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另一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实现思想教育的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使思想教育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教育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创新教育的外部环境,打造"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思想教育模式,以期使高校思想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着列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经济管理的有关思想,着重分析认识了列宁关于国营企业如何扭亏为盈思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扭亏为盈,二是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重要性,三是企业必须尊重和充分满足企业职工的个人物质利益,四是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和责任制。这是国营企业扭亏为盈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因素的解决,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所以重视和开发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农业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重点是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培养职业情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创业环境三个阶段,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积聚创业潜能、锻炼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不仅涉及教育内部机制的改革,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宏观方面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这里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综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一)基本素质农业综合人才应更多地接触大规模农业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加深对农业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理解。农业综合人才应富于探索精神并能渴望解决问题,具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能,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经验。(二)具体要求农业综合人才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让学生形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管理知识的了解,熟悉宏观经济、政治制度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农业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学会如何在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组织营销活动。2.农业综合人才培养应成为一种系…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型农科人才是农林院校的重要任务,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智力因素外还包括动机、环境、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等因素.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优化环境,努力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动创新的物质基础环境,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支撑创新的精神动力环境,支持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创新的学术研究环境,参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检验。因此,如何使高等教育尽量与社会需求融合,缩短人才的社会适应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紧迫性,当前高等教育关于社会化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创新人才的特征,图书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论述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关系,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种渠道。图书馆应建立培养机制,制定规章制度,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反作用于人,环境艺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人才格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如何办好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