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应用一直以来,供电企业对于处在高风险运行状态的配网供电设备都没有十分有效的监控手段,都是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处理,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用电客户的实时用电参数进行采集、汇总、分析,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配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实现了实时负荷、线损分析和营销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对保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通过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维护及现场调试的见解。1采集设备问题1.1档案问题智能电能表表号格式、端口号、规约和类型不正确,台区划分和台区动迁等造成营销系统和采集平台档案不一致、档案不全或者档案重复等现象,需通过营  相似文献   

3.
<正>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现状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从1990年电力企业逐步开展了负荷管理、集中抄表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试点建设与应用,在负荷预测分析、电费结算、需求侧管理、线损统计分析、反窃电分析及供电质量管理等业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统计数据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类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地市以上城市及东部区县应用较为普遍,但  相似文献   

4.
将系统理论引入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的问题分析中,对采集系统进行了建模,根据模型,分析采用系统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责任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为公司全面掌握采集系统各个环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全省大用户的数据采集、预购电、负荷监控等任务。随着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力负荷管理系统230 MHz无线专网(本文简称230 M专网)开始出现频点资源紧张、系统容量过载、运行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目前所用的230 M专网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了采用自组网、19.2 kbps窄  相似文献   

6.
<正>1造成台区日线损异常的主要因素分析1.1档案问题线路、台区、用户资料发生异动,正常情况下用户档案信息从SG 186系统中同步到采集系统,建立相应线损考核单元,但往往存在部分用户未建档或档案更改后未及时同步到采集系统而导致线损异常。系统内档案信息与现场不一致,例如电流互感器示数错误、表计用电性质、光伏用户计量点标记错误等。1.2户变关系错误现场户变关系变更而系统未同步变更,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1课题理由烟台市牟平供电公司2014年月平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达到98.2%,离上级要求的99.5%还有一定的差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GSM天线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及低压集中器的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降低天线故障率可以提高终端(集中器)在线率,降低运行维护人员工作量。2原因分析经过归纳整理,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终端用户和配电变压器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测控制、分级阶梯电能量、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远程停送电、用电检查(防窃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的一种信息系统。为了更好地建设及利用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笔者现就建设运维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省同德县供电公司农牧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已全面竣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农村电力用户抄表、线损统计、用电异常报警等信息"全覆盖、全采集"的工作目标,大大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现场抄表工作量。但由于种种原因,集抄系统采集数据不稳定,抄读率不高,影响了营销抄表质量、台区线损精益化水平提升,同时采集设备运行维护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正>预防用户侧计量装置失压断相是反窃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国网山东平原县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称采集系统)建设全面完成,为发现和解决用户侧计量故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1通过采集系统对计量装置失压断相进行分析2014年,该公司采集系统运行后,通过采集系统发现了大量计量装置失压断相问题。现根据2014年2月15日发现的计量装置失压断相处理情况,从人员素质、设备、系统档案、抄表效果等方面对可能影响计量装置失压断相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结论:电子式电能表不具备功  相似文献   

11.
<正>线损管理、反窃电分析、变压器负载率分析、抄表管理等工作是营销管理的重要工作。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拓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高级应用,完成各级损耗模型建立维护,通过实时线损监测发现变电站、线路、台区等存在的计量缺陷和薄弱环节,为技术降损提供依据;通过对系统失压断相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客户失压断相等计量故障;通过实现集中抄表、自动化抄表规范了抄表管理,杜绝了"过头表""空户""压电量"等现象,降低了低压台区线损;通过明确职能职责,做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孙伟 《农村电工》2013,(5):46-4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除了能够实现采集点设置、数据采集管理、负荷管理、预付费管理、运行管理、现场管理、辅助功能、公共查询、配电管理、线损分析、电量统计业务管理、决策分析业务管理、增值服务等13个模块功能(详见本讲座的前三部分)外,还可以结合应用实际,积极拓展高级应用,实现客户侧供电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3.
对采集系统的管理、系统控制及应用进行介绍,远程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用电客户在购电后,通过远程采集可直接将购电金额下发至电能表内,并在系统中远程监测电能表实时的电压值、电流值、功率因数、用电量等相关参数,为防窃电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判断高供低计及低供低计用电客户、高供高计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与采集系统内数据应用与现场线路断接的问题相结合,判断现场故障并计算更正系数。  相似文献   

14.
<正>1档案变动问题(1)业务受理后档案变动问题。客户在办理新装、增容、移表、变更等业务后,SG 186系统数据与现场实际情况变更不及时等,导致线损统计错误,造成售电能量少计,致使台区线损偏高。(2)档案信息更新滞后问题。SG 186系统档案变更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未变更或变更滞后等问题,均会导致数据库推送供电能量  相似文献   

15.
电力大数据应用现状及意义智能电表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产权分界点,负责实时采集客户用电信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自建的后台系统,用于存储、展示、分析客户的用电信息。供电公司虽然掌握着大量客户用电信息数据,但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潜工作并不深入。目前可为用户提供电费余额预警、用电能耗分析、负荷预测预警等基础服务,还可为电力工作者进行台区异常监测预警、现场稽查、线损治理、设备运维等辅助管理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电网大数据,是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采集客户实时用电信息的平台,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负荷进行监控、管理的综合系统,其功能包括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负荷控制、防窃电、低压集抄等。文章主要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方式方法、规模、意义进行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在实用化进程中提高了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电能表反向有功走字是计量系统常见故障,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三相智能电能表反向有功走字进行分析,对故障现象进行分类,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称采集系统)采集其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数据信息,研究其特征及规律,分析造成反向有功走字的原因,为现场处理计量故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选题理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要求:力争3年,确保4年,全面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建设目标。国家电网公司要求:随着改造台区增多,采集成功率由98.23%降至96.1%,远远达不到国家电网公司抄读成功率100%的要求。公司面临问题:部分台区与主站无通信,抄读成功率为0%,长期影响采集成功率、线损、采集运维成本等,且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选择"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上线率"为活  相似文献   

19.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决信息整合需要的信息源头问题,也是解决通信系统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动抄表能否成功涉及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成败,主要表现在实时、可靠、高速、安全、与电能表的结合等方面,而其中重中之重就在于本地数据通信网络方秦上。  相似文献   

20.
邹莉 《农村电工》2014,(7):34-35
<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用电环节的重要应用,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系统建设,可有效促进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业务发展,实现用电管理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通过数字化通信技术、IT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