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收集了来自湖南、贵州、广东、浙江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115个。通过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从中评选出 18个优良无性系。这 18个无性系不仅在原区域生长表现优良 ,而且在我省也有很强的生长潜力和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综合评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内无性系的子代材积生长和母树结实能力、花期及对早期落叶病的抗性等4大主要特性的多年观测结果,对各无性系的每个特征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其某项特征的比值称为该特征的选择指数。再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公式求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各无性系划分为优良、一般、较差3个等级。依此评选出优良无性系8个,一般无性系125个,较差无性系12个。评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不仅子代的材积生长量大,母树的结实能力强,花期一致,而且对早期落叶病的抗性也较高,是营建高代种子园非常理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3.
油茶闽_(20)闽_(79)闽_(81)闽_(7415)四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桐口油茶林场对油茶30个优株无性系经九年观察测定,方差分析结果:油茶闽20闽79闽81闽7415四个无性系均达到或超过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评选标准,确定为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在省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茶系统选择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油茶天然林分中进行群体选择,评选出优良母树,并营造示范林。在此基础上利用个体选择评出33个优株,连续4年进行无性系测定,选育出12个高产优良无性系,亩产油量达51.76kg,各项指标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5.
刺槐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刺槐是我省阔叶树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用材林、防风固沙林、保持水土林、蜜源林和饲料林的优良树种。我所从1983年开始进行刺槐良种选育工作,经过优树选择、收集、保存、无性系测定等程序评选出9个优良无性系。鉴于材料少、扦插不易生根,无法大面积快速推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繁殖此优良无性系,使刺槐优良无性系在我省迅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山桐子优良无性系选择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山桐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生长量、结实量、含油率等性状差异进而评价筛选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果穗性状、果实表型、果实含油率存在显著差异;果穗长宽与果穗重相关性极显著,果实大小显著影响单果重量的大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30%,入选无性系具有含油率高、结实量大、树体健壮等特点。本研究筛选的山桐子优良无性系为四川地区选育良种或品种提供良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杉木无性系测定及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第一代杉木种子园优良家系中,单系选择优株繁殖成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以探明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6.5年生杉木无性系显著优于实生对照;杉木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明显;所评选出的10个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分别为17.09 m、24.01 cm、0.3639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6%、13.4%、27.5%,生长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1973年开始在福建省油茶主产区,有计划分批地开展了油茶优株选择,选育出闽20、闽29、闽81、闽7415等4个优良无性系,达到了油茶优株无性系的评选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优良的无性系造林,或将现有油茶林分中的低产株进行高接换种,是使油茶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多年选优工作基础上,自1978年开始建立嫁接采穗圃,同时对收集的优株无性系进行进一步评选。1979年开始,对决选的15个油茶优良单  相似文献   

10.
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个3年生的高产脂思茅松嫁接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抗松梢螟能力、针叶叶绿素含量及产脂力5个指标为分类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可变类平均法进行无性系的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把无性系分成3类,初步评选出生长最好、抗松梢螟能力较强、产脂力最高的6个优良嫁接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千年桐在北缘产区,由实生造林发展为无性栽培的途径。通过有性起源的优株无性系化,无性系测定,在13个无性系间选育出浙皱-7号、浙皱-9号、浙皱-8号3个高产优良无性系,表现出早实丰产特点,其中浙皱-7号达到了最高产量的水平。通过研究与生产检验,证明了千年桐高产无性系选择育种程序是科学的、可行的。试验采用边测定、边示范,逐步推广的技术路线,应用快速育苗繁殖技术,使高产无性系推广面积达53 960亩。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的湘林1号、28号、36号、39号、47号、51号、53号、63号、65号、89号共10个无性系为材料,2009年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于株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建2.7 hm2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通过对初接和补接的成活率及高、径、冠幅生长量的调查发现:10个无性系中湘林1号、36号、39号、47号、51号表现突出,2年高生长和冠径达到1 m以上,是理想的优良建圃材料;接穗材料最好选择健壮饱满的芽,且嫁接时间不要拉得过长;嫁接砧木以幼、壮龄树为佳,老龄树较差,新建采穗圃宜选择幼、壮龄油茶林。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抗逆无性系造林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4a的试验结果表明:从成活率、保存率和抗病虫害等方面看,2个抗逆无性系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2块木麻黄试验林各年调查的树高、地径、胸径、材积等性状进行的方差分析大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论是1号样地还是2号样地,抗逆无性系在各个生长性状上都优于对照,这说明了选择出来的抗逆无性系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3年进行大范围油桐优树选择的基础上,于1985年营造了油桐无性系测定林。经过6年观测,从50个决选优树中,评选出19号、23号、36号和37号4个优良无性系。其产量比对照增产一倍以上。比所有参试无性系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比面上平均产量高4.5倍。可在低丘红壤区推广油桐无性系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引种杨树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对保存率大于70%的7种无性系的生长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选择出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抗逆性比较强,生长量也比较高。8年生幼树的胸径生长量达12.4cm和11.6 cm,为对照树种小黑杨的124%和116%;树高为11.7 m和12.1 m,为对照树种的129%和133%。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综合评定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吴柳清 《防护林科技》2009,(6):25-26,34
通过海岸沙地造林试验,对19个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效果进行对比,从胸径、树高和保存率3方面对参试木麻黄无性系进行评价、分析和选择,从中初步筛选出平潭2号、抗8、湛江、惠77等4个适合泉州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选自福建、浙江等5个油桐主产省(区)76个油桐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金华试验点的生长表现,按照其中已测定含油率、产果量和其它性状的65个油桐无性系样本,建立了生产力评级的Fisher判别模型,该模型对分属Ⅰ、Ⅱ、Ⅲ、Ⅳ4个产油量水平的各无性系的回判正判率分别达到了100%、100%、82%、100%。进而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进行气干果含油率测定的其它11个无性的生产力等级。据此,从76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4、48、54、56号4个高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扦插生根率高的 7个紫椴无性系和对照无性系生根力、苗木生长等指标的比较与评价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得知 :不同无性系的遗传基础存在差异。这 7个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均比对照高出很多 ,无性系间的高、径变幅较大 ,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 83.6 %和 86 .8% ,生根率遗传力为 90 .2 % ,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其中以编号为 0 0 86、0 0 0 6、0 0 12、0 2 16这四个无性系各指标表现较为突出 ,初步认为是较优良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采集白皮松3个新变异类型(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9号树)、北京良种基地母树、北京市挂牌古树等共48个样品,应用SSR技术,对上述样品分别进行鉴定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个变异类型的无性系与其原变异枝之间在所有位点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其无性系及其原变异枝属于相同的基因型,"瑞王白皮松"和其母株(古树152)非变异枝间在SSR—Y5位点上存在差异,"瑞王白皮松"与"盆仙白皮松"在SSR—Y2位点上存在差异。"9号树"在Y2、Y5 2个位点上与"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不同,而与其母树群体莽山良种基地的母树相同。可以通过上述位点的检测来鉴定3个不同的变异类型。"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和"9号树"、古树群组、莽山群组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1、0.011 4、0.081 3、0.063 8。"瑞王白皮松"与"盆仙白皮松"间、"瑞王白皮松"与古树间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参试样品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多样性指数(Nei’s)的平均值分别为1.230、0.302、0.221、0.189、0.197。多样性水平略高于白皮松人工群体而与白皮松天然群体接近,说明参试样品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选择利用的遗传基础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出适合在川南地区造林的桉树无性系,对17个桉树新无性系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 SC-GU2、SC-GU1和 GR-6三个无性系生长表现好,4年生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高于对照 DH32-29,其中单株材积分别比 DH32-29高出9.51%、4.53%和4.94%;其次是 G5,在川南地区也生长较好,生长量仅次于 DH32-29。4个桉树无性系 SC-GU2、SC-GU1、GR-6、G5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均极显著高于5个赤桉无性系(H1,、H2,、H3、 H4和 H10),年均胸径、树高、蓄积分别达3 cm、4 m、31.72 m3·hm-2以上,表现了速生丰产的特性,可作为下一批优良桉树无性系在川南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