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晶 《现代农业》2013,(5):56-57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手段以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深松技术为核心,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该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秸秆及残茬覆盖、杂草及病虫害控制与防治、深松四项内容。该技术具有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其技术能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免少耕播种,合理深松,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尽可能减少田间的耕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主要内容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化学防治杂草和病虫害、合理深松,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全年不翻耕,全年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2012—2013年,麦积区在5个乡镇推广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总成本255.14万元,增加产量收入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g/kg,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三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次生根条数多,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叶面积系数提高,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0.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 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 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 ,次生根多 ,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 ,叶面积系数提高 ,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薛英会 《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6-126,2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种植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它是指通过机械化作业,将秸秆或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上,实施免耕播种,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以免耕或者少耕代替传统的铧式翻耕,避免细碎表土遇风起尘,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以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代替传统的裸露休闲,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利用根茬秸秆固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耕作和残茬覆盖对果园土壤保蓄水能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以耕作(深松、翻耕、免耕)为主处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翻耕无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贮量、土壤酶活性、苹果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秸秆覆盖与间隔深松相结合,可以增加苹果园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降水7 d后测定1 m土层贮水量比免耕不覆盖多62.47 mm,苹果收获后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比免耕无覆盖多9.2%;土壤酶活性增加,特别是表层土壤,效果更加明显(P<0.01);苹果百果重有所增加,比免耕不覆盖百果重增加了16%。在渭北旱源苹果生产基地,采用秸秆覆盖加间隔深松技术能起到较好的保蓄水作用,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鲁山县保护性耕作主要农艺要求及配套机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下的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土壤休闲期内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少耕或免耕,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采用精量播种,配套使用中耕深松、深施肥、药剂除草等复式作业技术,可使土壤的透气方式更接近于自然。美国对保护性耕作的最新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是指播种后地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概念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战远 《现代农业》2011,(12):50-50
问: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答: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鲁山县保护性耕作主要农艺要求及配套机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耕作覆盖对旱作土壤团粒结构、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6年进行连续3个作物生长季定位试验,通过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免耕、翻耕)和3种覆盖措施(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结合覆盖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土壤蓄水量及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深松覆盖秸秆处理0—2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2016)和相对欠水年(2014)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4.2%、16.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2015)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8.5%;2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以深松覆盖秸秆、相对欠水年深松覆盖地膜和平水年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高,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8.2%、21.5%、18.7%。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对0—200 cm土层蓄水量影响显著,深松覆盖秸秆处理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在相对欠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29.6%、9.3%、11.4%;其关键生育时期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在欠水年和相对欠水年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21.9%、28.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增加17.1%。在相对欠水年,耕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而覆盖措施及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对其有显著影响,以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佳,分别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1.8%和50.5%;在平水年和欠水年,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其二者交互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效果最佳,平均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6.9%和44.8%。【结论】耕作结合覆盖措施可改善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显著增强休闲期和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和欠水年采用深松结合秸秆覆盖、相对欠水年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模式可实现宁南旱作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19.
豆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豆麦轮作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翻耕、翻耕秸秆覆盖、旋耕、旋耕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对冬小麦麦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容重、p H值、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同耕作方式在各个土层呈现表层聚集现象;翻耕和旋耕速效钾含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秸秆覆盖处理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翻耕和旋耕处理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高于深松秸秆覆盖处理;深松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碱性磷酸酶、脲酶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深松秸秆覆盖可作为旱作区适宜的耕作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1,(1):45
<正>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可用4句话概括为: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4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