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卫  孙漱芗  骆倩  王贤裕 《核农学报》1990,4(3):129-134
水稻种子在极低温(-196℃)条件下进行(137)~Csγ射线辐照,然后进行热冲击(65℃)后处理。结果表明,极低温加热冲击处理的辐射防护效应大于极低温处理。在10—50krad剂量范围内,水稻主要性状的突变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及热冲击组大于常温组,而常温组又大于极低温组;在70—90krad范围内,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大于极低温组,其余两组全部死亡。各处理组在最适宜诱变剂量下的突变频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最高,常温组最低,其余两组居中。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和EMS处理冬小麦雄配子及合子的诱变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Coγ射线0.5—4.0kR 不同照射量辐照小麦"原冬一号"、"原冬94"、"农大139"雄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植株和用0.5—1.0kR 三个照射量、0.3-0.4%EMS 两个浓度处理"农大139"授粉后7-13小时的休眠合子。处理当代的结实率随照射量增加而下降;M_1代损伤效应明显,出苗率减少,植株生长受抑,抽穗延迟,育性降低;M_2代有较高的突变率,处理雄配子、合子总突变频率达17.1%,有益突变频率分别为4.8%、12.5%,并且变异谱较宽。γ射线处理合子的诱变效果优于 EMS。γ射线辐照雄配子的适宜时期为二核期、三核期,适宜剂量二核期为0.5-1.5kR;三核期为1.0-2.0kR:合子处理的适宜剂量γ射线为0.5-0.75kR,EMS 为0.3-0.4%。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春小麦为材料,用~(137)Cs γ射线辐照为对比,主要研究了电子束对春小麦诱变的遗传效应及适宜剂量,调查了 M_1代生物学损伤、M_2代突变率和突变谱变化,观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电子束的生物学损伤比~(137)Csγ射线要轻些;两者在诱发染色体畸变方面的情况相似;电子束与~(137)Cs γ射线相比,M_2代突变率较高,突变谱较宽。试验初步表明:电子束是一种较有应用价值的诱变源,它对春小麦的适宜剂量为2.93—3.58×10~4rad。而~(137)Cs γ射线对春小麦的适宜剂量略低于2.32×10~4rad。  相似文献   

4.
γ射线对苜蓿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晓东  林廷安 《核农学报》1992,6(3):139-146
以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用于叶与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0—16kR的辐射处理,研究了不同照射量γ射线对出愈率、愈伤组织鲜重、体细胞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外植体的辐射敏感性高于下胚轴,2kR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体细胞胚的产生和植株再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16kR完全抑制子叶愈、信组织的形成和生长。用英648和集宁两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进行0—8kR的处理,结果发现,低于2kR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体细胞胚的形成具程度不等的刺激作用,8kR对愈伤组织具致死效应。苜蓿育种工作中离体诱变处理的最佳照射量为4—6kR。  相似文献   

5.
施巾帼  张伯林 《核农学报》1990,4(4):193-198
小麦合子期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敏感高峰出现在授粉后11—13小时。γ射线辐照杂合子可获得较高突变率,F_2M_2总突变频率比辐照干种子提高约2.6倍,有益突变频率提高37.5%,而且变异谱较宽。合子期内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与突变频率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合子敏感期是诱变的适宜时期。胚培养有效地提高了F_1M_1的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缪炳良  柳学余 《核农学报》1989,3(4):193-198
以红粒半硬质品种扬麦5号和红粒粉质品种宁麦3号为材料,用~60Co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干种子。结果两品种M_1代籽粒色泽的辐射反应有差异,较高剂量辐射可使扬麦5号粒色变深,但对宁麦3号作用不大。两品种M_1代籽粒质地有随剂量提高而变粉的趋势。在扬麦5号M_2代中发现了突变率分别为0.6%和2.0%的籽粒色泽正(向白色)突变和籽粒质地负(向粉质)突实,在宁麦3号M_2代中发现了突变率分别为0.7%和3.6%的色泽负(向红色)突变和质地正(向硬质)突变。扬麦5号色泽正突变和宁麦3号质地正突变经M_3代株系再选,在M_4代获得了多个稳定的突变株系。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原品种干种子,能产生对籽粒色泽和质地有选择意义的变异群体。  相似文献   

7.
用γ射线照射杂交籼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成熟胚、幼胚及愈伤组织,研究其离体培养反应。结果表明,幼胚在培养前经1kR照射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成熟胚的最佳照射量为2.5—5.0kR,而照射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则以250R为佳。经照射处理的培养物,其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显著提高。通过离体诱变方法已选得10份有希望材料,其中8份保持系和2份恢复系。  相似文献   

8.
用~(60)Coγ射线外照射粳稻生长植株(1、2、3、4、5、6片叶、孕键、抽穗和开花期),每个时期所用照射量为2、5、10、15、20、25kR,照射量率为96.8—99.1R/min。试验表明:1—6片叶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的植株,辐射生理损伤具有阶段性,照射后新长出的3片叶是辐射损伤最为明显的部位,通过照射后的株高增长曲线,可粗略预报辐照后减产10%、50%、90%的植株。水稻一生中孕穗期是对γ辐射最为敏感的时期,5kR便可减产80%,10kR减产100%。  相似文献   

9.
叠氮化钠处理预辐照冬小麦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浸种能显著提高NaN_3对M_1代幼苗的损伤效应,并延迟种子萌发始期。M_1代平均苗高和出苗率随NaN_3浓度的增加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γ辐照与NaN_3之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平均苗高略高于对照的一半为指标,经200Gy~(60)Coγ射线辐照的种子,预浸10—12小时后,用2mM浓度的NaN_3处理2小时,是冬小麦较适宜的处理组合。品种特性不同须稍加调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叠氮化钠及其与γ射线复合处理对水稻 M_1代的生理损伤和 M_2代的诱变效应,主要结果是:(1)叠氮化钠可引起水稻生理损伤及叶绿素、株高和抽穗期突变;(2)不同 pH 值的叠氮化钠效应不同,与 pH3相比,pH7的叠氮化钠生理效应及诱变效应较小,而且在10mM 以下不引起明显的苗期损伤;(3)预浸处理能增加水稻对叠氮化钠的敏感性,但 pH3下,预浸24小时可减轻叠氮化钠的损伤作用;(4)γ射线与叠氮化钠复合处理,加剧了 M_1代损伤,增加 M_2代突变率,在pH3下,叠氮化钠的增效作用较强,复合处理突变谱较广;(5)用叶绿素突变的穗行突变体(白化苗)分离比例分析法估算,水稻主穗的原基细胞平均为2—3个。我们认为,在水稻诱变育种中,采用γ射线(1.5—3万伦)与 pH3叠氮化钠(0.5-1mM)复合处理,能提高诱变频率。  相似文献   

11.
氮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30keV的氮离子注入棉花干种子,并以~(60)Coγ射线辐照作参照,研究了M_1代损伤、M_2代变异频率和变异谱,以及剂量效应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离子能诱发棉花染色体畸变,特别是落后染色体的频率较高。在M_2变异中,数量性状,以及多个性状同时变异的频率较高,尤以4×10~6N~+/cm~2诱发的铃重、铃数、早熟和优质等有益性状的变异最多,其剂量效应曲线可用Y=A+BX+CX~2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徐建龙 《核农学报》2000,14(1):56-60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个别品种M1 代出现了谷粒颜色的突变。M2 代在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经同一材料的空间和γ射线辐照处理比较,其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的突变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空间处理的M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可望直接育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48-2和R08辐照后代M_3株系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辐射诱变后代的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促进突变体的高效选择和利用,本研究用3种剂量梯度的60Coγ射线对玉米自交系48-2和R08的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用32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对48-2和R08及其辐射诱变后代M3株系等103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48-2和R08 M3株系位点多态信息量(...  相似文献   

14.
理化因素诱发大豆突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射线加化学诱变剂复合处理大豆种子,M_1主要表现为生理损伤,出现不同类型的畸形株,影响生育进程。M_2出现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突变类型,突变率为3.29%,其中有百粒重超过原品种8g以上的突变体。复合处理的效果大于单一因素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γ射线诱变烟草花药培养的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佟道儒  贾兴华 《核农学报》1991,5(4):193-198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烟草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诱导培养突变体。结果表明,1kR左右的γ射线对花粉的出苗率有促进效应;3kR时,花药出苗时间延长,出苗花药率和花药产苗率明显降低,视为半致死剂量;6kR时,虽有部分花药可以出苗,但花药产苗率极低。诱变处理当代出现白花突变体,其后代的品质比亲本品种有明显改善,但抗病力下降。经试验,该突变系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牧草辐射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本文以牧草为材料 ,阐述了辐射敏感性的类型划分方法。将异花授粉牧草沙打旺辐照当代的种子直接播种在≥ 1 0℃ (年积温 2 3 0 8℃ )的低温下 ,提高了突变体的适应性 ,增加了选择的准确性 ,缩短了育种周期 ;M1代产生了显性早熟突变 ,M2 代有 2 7 2 %的植株保持早熟 ,比对照早开花 1 6~ 5 1d ,但仍有分离 ;5年育成彭阳早熟沙打旺 ,能在≥ 1 0℃ (年积温 1 847℃ )的地区开花结籽 ;播种当年始花序着生叶位与出苗至开花天数、株高和一级分枝呈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产草量高且早熟的沙打旺新品种 ,始花序叶位以在 9~ 1 0个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