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斑(鱼回)(Ictalurusenebulcsus)亦称褐首鲶,原产于美洲,是美国淡水养殖食用鱼类之一。为了发展优质鱼类新品种,提高优质鱼的产量,我所于1987年6月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云斑(鱼回)。并进行了引种养殖试验。经过四年多的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鱼具有适温广、食性杂、抗寒、抗病力强生长快、易饲养、易捕捞,而且营养丰富,肉质鲜嫩、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us Rafinesque)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为淡水温水性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易捕捞等特点,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我国,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本地又叫“钳鱼”,属鲶形目,鮰科,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经研究和养殖实践表明,该品种具有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易垂钓、肉味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最近几年斑点叉尾鮰成为湖北省、广东省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产品,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美洲鲶、沟鲶 ,属于鲶形目 (Siluriformes)、鱼回科 (Ic taluridae) ,为淡水温水性鱼类。斑点叉尾鱼回天然分布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 ,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 ,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易捕捞等特点 ,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美国于60年代初开始商业养殖,70年代开始大规模养殖。近年来,产量跃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之首,占全美淡水养殖总产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易起捕,个体大,生长快,易垂钓和肉味鲜美等特点,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养殖和游钓对象,先后被前苏联、南斯拉夫、日本等国引进。我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结合我国国情,系统地进行了移植、驯化及养殖试验,1987年该鱼人工繁殖成功,在国内20多个省市全面推广,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每年约生产和销售苗种1亿…  相似文献   

6.
美国鮰,原产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这种鱼适温范围为0—39℃,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疾病少、成活率高、生长快、易捕捞饲养等特点。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食比例大,是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回科(Ictaluridae),为淡水温水性鱼类.斑点叉尾鱼回天然分布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易捕捞等特点,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我国,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现将近年来的研究及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鮰,原产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这种鱼适温范围为0~39℃,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疾病少、成活率高、生长快、易捕捞饲养等特点。其肉昧鲜美,营养丰富,可食比例大,是发展家庭养鱼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库网箱养殖加州鲈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桂明 《水产养殖》2010,31(8):12-13
<正>加州鲈鱼又名大口黑鲈、美国鲈鱼、淡水黄瓜鱼,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广温、肉食性淡水名贵鱼类。该鱼肉质细嫩,肌间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人工养殖品种。加州鲈鱼体呈纺锤形,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为淡水温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易捕捞等特点。我国1984年由湖北省从美国引进,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但随着其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国,是美国及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和食用经济鱼类。具有适温广、易饲养、食性杂、生长快、易捕捞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普遍欢迎。我们合肥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自1997年引进该鱼以来,经过几年人工繁殖试验,喜获成功,现将亲鱼培育时应注意几个问题小结如下。1亲鱼选择斑点叉尾鱼回亲鱼要求个体大、体型好、无伤无病,基因来源要求较好,这样亲鱼易驯化,也易养殖和培育。体重以1.5~5千克为好,年龄要求在3冬龄以上。2亲鱼池准备选择无渗漏、底泥浅、面积0.33~0.67公顷,…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口胭脂鱼(Ictii。busCrprinellS)又名牛鲤、巨口胭脂鲤。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原产于北美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该鱼93年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带卵黄囊鱼苗进行养殖并推广,经部分地区几年的试养情况表明,其生长快,个体大,易饲养,易捕捞,抗逆性强,是一个良好的淡水养殖新品种。目前国内多采取池塘主养和与其它鱼混养模式,未见美国大口胭脂鱼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报道。笔者98年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混养于罗氏沼虾池塘中,力图通过本试验,探索出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新模式,为我省发…  相似文献   

13.
<正>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俗名沟鲶、河鲶或美洲鲶,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中。美国在6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商业性养殖,近年斑点叉尾鮰的产量已跃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的首位,占全美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2以上。由于斑点叉尾鮰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易起捕和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重要的养殖和游  相似文献   

14.
<正> 沟鲶(Ictalurus punctatus),又名斑点叉尾(?),褐首鲶(Ictatnrus nebulcsus),又名云斑(?),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8月从美国引进这两种鲶鱼,1985年列为农牧渔业部、湖北省科委“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这两种鱼具有适温范围广(0~36℃)、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易饲养、抗病能  相似文献   

15.
沟鲶(斑点叉尾(鱼回))、褐首鲶(云斑(鱼回))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产量居首位。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8月首次从美国引进这两种鱼,1985年列为农牧渔业部,湖北省科委“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这两种鱼具有适温广(0—39℃),杂食性,生长快,耐低氧1—2ppm,易饲养,疾病少,易捕捞,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连城县莒溪镇第一次引入淡水鲨鱼并利用山区池塘进行高产养殖试验,经过3个月的精心饲养,亩产成鱼2540kg,平均规格达到500g/尾-1300g/尾,亩纯盈利1.533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表明淡水鲨鱼具有耐低溶解氧、生长快、食性广、易养殖等特点,是十分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现将试养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郊淡水养殖又添新品种 ,美国大口胭脂鱼日前在嘉定望新水产良种场繁殖试验成功 ,为推广养殖创造了条件。美国大口胭脂鱼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温、耐低氧等特点 ,而且肉质鲜美 ,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早在 1 997年就从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了该品种进行试养。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选育 ,日前共有 56组亲鱼产下约 2 0 0多万尾鱼苗 ,实现了人工催产繁殖试验的成功。从此 ,美国大口胭脂鱼不仅能在市郊存活 ,而且能够大规模繁殖饲养。美国鱼在上海嘉定服水土@朱月霞  相似文献   

18.
红螯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锦玉 《水产学报》2007,31(4):556-560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澳州淡水龙虾的一种,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性能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  相似文献   

19.
<正> 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etatus(Rafinesqne))亦称沟鲶,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主要饲养对象。1988年10月我们从湖北省引进全长9cm 的斑点又尾鲴700尾,经过4年的培育平均体重已达到2.5kg,部分已达到性成熟。1992年对该鱼进行了人工繁  相似文献   

20.
<正> 沟鲶(斑点叉尾鮰)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易饲养,是美国最大的淡水养殖品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7年首次攻克人工繁殖关,引种繁殖成功。继之,湖北省机械化养鱼开发公司挤出财力,围绕苗种问题组织攻关,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