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景洪森林公园旁采矿区废弃地实际环境情况,选择出以豆科植物为群落的主要树种,科学地配置了植物群落的伴生树种,对矿区开展植被群落恢复技术研究.乔木树种选择了银合欢、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桃花心木、阿丁枫、思茅松、山桂花、绒毛番龙眼等进行植被群落搭配种植试验.研究表明,在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后,豆科植物在群落中的成活率为90%以上,其中银合欢的成活率高达95%;其他伴生树种的成活率也均在70%以上,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以豆科乔木树种为主要树种的植物群落在矿区植被恢复中,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肥力,在作为热带矿区植被群落恢复的主要树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景洪市位于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西双版纳,随着采矿业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状况极度恶化,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热带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在生态修复方面,必须采用超常规的技术措施,在树种的选择上,也应该特殊考虑。本研究,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了高阿丁枫、绒毛番龙眼、百日青和山桂花4个树种进行植被恢复试验。树种的配置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实施了有效的管理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4种植物的平均成活率为67.5%。可以看出,这4个树种在热区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作为热带地区植被恢复树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朱沱镇是重庆市永川区晚熟龙眼的主栽乡镇,针对当前龙眼发展中布局不合理,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龙眼深加工缺乏,经济效益不高等现状,提出以科学规划,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延伸龙眼产业链等发展措施,确保朱沱镇晚熟龙眼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SOTER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龙眼适种地遴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综合开发上,应重点发展经济价值高、适于山地丘陵种植的外向型名特优水果,如龙眼、荔枝等[1]。龙眼是原产华南地区的名贵水果,其生产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我国乃至世界适宜龙眼生产的范围不大,我国龙眼的主产区分  相似文献   

5.
<正> 一、影响龙眼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梧州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1.0~21.3℃,年雨量144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是龙眼适宜栽培区。然而,由于气候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及龙眼各生长阶段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造成龙眼各生长期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常常感到不足或过多。根据梧州龙眼产区的有关产量、气候资料,对龙眼生长周年的各时期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矮化龙眼     
<正> 龙眼[Euphoria longan(lour.) Steud]是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通过嫁接或圈枝培养出来的树体矮小、结果早、丰产性强的龙眼新品种称为矮化龙眼,一般定植2~3年挂果。龙眼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果实富含糖和维生素,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是一种极好的补品。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干、鲜果品出口。 广东梅县在土壤瘠薄的水土流失区,采取开深沟埋有机肥、换客土等改地适树的办法,取得了矮  相似文献   

7.
目前龙眼、荔枝育种方法有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引种和杂交育种等。近年来龙眼、荔枝的杂交育种在全国科研单位中陆续开展。笔者在开展龙眼、荔枝杂交育种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龙眼、荔枝杂交苗的培育方法,为今后龙眼、荔枝杂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经济林的3种典型复合种植模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的关系为: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最高,2项指标为龙眼单作模式的1.6和3.3倍。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指标高于其它2种模式。各模式对局地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从对土壤改良效应来看,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明显优于其它2种模式。综合3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和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优于龙眼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ISSR技术对37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7份龙眼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其中43条具有多态性,比率为79.6%。不同龙眼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9~0.97,平均达0.83,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将37份龙眼品种完全区分开,并能将来源于中国、越南和泰国的37份龙眼品种分别聚类到中国、越南和泰国三大品种群,说明龙眼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因素有关,三个国家的龙眼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为龙眼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龙眼鲜果剥壳力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该研究试验测定龙眼鲜果的力学特性。对龙眼鲜果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其抗挤压能力,在各方向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将其简化为各向同性、厚度均匀的薄壳球体;基于薄壳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对法向集中力,有利于龙眼果壳的均匀破裂;在对果壳进行拉伸试验过程中发现,龙眼果实沿纵向和横向的结合力都大于蒂部,由此可以推断,采用对辊摩擦法可以实现龙眼鲜果壳的剥离,为设计龙眼鲜果剥壳去核机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农业生态地带法”,结合层次递减法 ,对敢上小流域龙眼、荔枝、芒果经济产量潜力进行了估算 ,并依据影响龙眼、荔枝、芒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气候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 :敢上小流域适宜发展芒果和早熟龙眼、荔枝 ,不宜发展迟熟龙眼、荔枝 ,要实现果树稳产、高产必须有效克服水分条件对生产潜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有效提高龙眼嫁接换种成活率的栽培技术,严重影响了龙眼生产的产量,不利于龙眼种植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种植龙眼嫁接换种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龙眼嫁接换种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龙眼嫁接成活率,促使龙眼种植地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以广西北流地区龙眼嫁接换种为例,从龙眼嫁接换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与具体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升龙眼栽培换种成活率的栽培技术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龙眼果实商业化采后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国际上龙眼果实采后技术的研究结果,尤其是中国和泰国的观点,建立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系统;介绍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系统技术如耐贮运品种选择,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选别和分级,杀菌剂或熏硫处理,检疫杀虫处理,预冷,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指出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比较了龙眼各营养器官之间、同品种不同结果母枝类型间、同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龙眼各营养器官皆含有多糖成分,且差异显著,依次为叶(4.575%)>新梢(1.928%)>枝条(1.644%)>根(0.918%);同一营养器官仅在不同成熟期的部分龙眼品种间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龙眼品种单一、产期集中、销售压力大、结果大小年突出等问题,可通过高接换种、龙眼新品种引进来优化品种结构,促进龙眼产业健康发展。龙眼低位高接换种技术具有恢复快、开花结果快等优点,但在低位高接换种过程中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高接换种失败。从砧木选择、接穗采集处理、高接时期、高接方法、接后管理等几个方面简介了广东茂名地区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龙眼真菌性病害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共发现广西龙眼真菌性病害14种,其中桂圆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guiyuan、龙眼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longanae、龙眼壳二孢菌Ascochyta longan、细莲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广西首次报道,而文中描述的龙眼盘二孢菌Marssonina dimocarpi和龙眼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dimocarpi为新种,龙眼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 bischofiae为国内新记录种。假链格孢菌Nimbya sp.尚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丘陵山地的龙眼园地面坡度大,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果园生产能力降低,龙眼产量少,品质差。为改变现状,通过加强山地龙眼果园水土管理,实施综合治理措施,促进山地龙眼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气动式龙眼去核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机电气一体化技术,先破口再去核的原理,研制了一种新型简单的气动式龙眼去核装置。该装置采用三角刀片使龙眼破口张开果壳和果肉后,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带动顶杆快速顶出龙眼核,降低了龙眼去核损失率。龙眼去核损失率与刀片厚度、顶杆直径、气压和气体流量等因素有关。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厚度、顶杆直径、气体流量和气压对龙眼去核损失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在刀片厚度为2.5 mm,顶杆直径为7.0 mm,气压为0.55 MPa,气体流量为6.0 m3/h时,龙眼去核的损失率最低可达5.14%。  相似文献   

20.
GIS在广西龙眼种植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广西具有发展龙眼的适宜气候条件,却由于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而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广西龙眼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龙眼生长发育的限制性气候要素,确定了龙眼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89个站点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平台上按1 km×1 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了小网格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其残差部分进行空间内插;将推算结果和插值结果进行迭加,实现对区划指标小网格栅格数据的订正,使推算的结果更为精确。采用GIS技术对龙眼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该区划按种植龙眼的气候适宜性,将广西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绘制了龙眼优化布局的细网格区划专题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龙眼品种的优化布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并分区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