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3品种登记号:321草种名称:紫花苜蓿品种名称:中苜3号登记日期:2006年12月13日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杨青川、侯向阳、郭文山、康俊梅、张文淑。品种来源:亲本材料为中苜1号苜蓿,经2次轮回选择和1次混合选择培育而成。育种方法:以耐盐苜蓿品种中苜1号为亲本材料,通过盐碱地表型选择,得到102个耐盐优株,经过测定,将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植株相互杂交,完成第1次轮回选择。然后又经过2次轮回选择,1次混合选择;2003-2006年分别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太空诱变对苜蓿耐盐能力的影响,以搭载种子、未搭载苜蓿种子及耐盐品种中苜1号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苜蓿种子发芽及其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苜蓿耐盐性与未搭载和中苜1号相比显著增强,250mmol/L NaCl胁迫下种子发芽率比未搭载增加25.7%,发芽时间缩短,子叶畸变率低。同时,搭载后的种子组培再生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愈伤诱导、胚状体诱导、不定芽形成及根分化的数量和质量显著高于未搭载对照及中苜1号。通过盐胁迫条件下筛选,最终获得3株耐盐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内模拟的盐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 Cl盐溶液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中苜3号、中草3号和陇东苜蓿)种子萌发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0.2%和0.4%)的盐溶液对苜蓿的发芽率和幼苗苗高抑制作用不显著,对幼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0.8%和1.0%的Na Cl溶液处理下发芽率、0.6%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幼苗苗高和幼根生长量可以作为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对四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幼苗苗高、幼根生长量、耐盐半致死浓度四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苜1号耐盐性最强,其次是中苜3号和中草3号,陇东苜蓿最弱。  相似文献   

4.
32个苜蓿品种田间耐盐性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在不同盐碱程度的耕地上生长良好的苜蓿品种,试验在不同盐碱程度的耕地引进3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筛选。结果表明:3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盐碱地的出苗率、越冬-返青率、株高、鲜草产量指标中,甘农1号、苜蓿王、中苜1号、陇东苜蓿、42IQ、盐宝、TG3、龙牧801、普沃、劲能、A-25在田间表现较好,这几个品种在盐碱地种植成活率高,土地的覆盖面积大,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耕层盐碱含量,可在轻中度盐碱地进行示范种植,也为今后选育耐盐苜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分析,甘农1号、苜蓿王、中苜1号、陇东苜蓿、42IQ、盐宝、TG3、普沃等品种耐盐性较强,可作为盐碱地引种品种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选用30份来源不同的紫花苜蓿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100mM、150mM、200mM)的NaCl盐溶液对萌发期的种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对胁迫后各材料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芽长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和隶属函数的综合排序,鉴定评价试验材料的耐盐性,为耐盐材料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根长随着盐浓度提高呈明显下降趋势,低浓度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胁迫强度增强则会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材料之间耐盐性差异较大,具体可划分为耐盐、中度耐盐和敏盐3个类型,其中中苜1号苜蓿耐盐性最强,陇东苜蓿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13个苜蓿品种耐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通过对13个品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在NaCl不同体积分数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耐盐性研究,观察其发芽率、苗高、根长,计算发芽势、耐盐极限量、耐盐半致死量。结果表明,这13个苜蓿品种中,其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宁苜1号,最弱的为朝阳苜蓿。耐盐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宁苜1号、WL-525、龙牧801号>胜利者>公农2号>龙牧803号>MagnumV-wet>朝阳苜蓿>公农3号、农宝、竞争者>公农1号>大叶苜蓿。同时供试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与盐体积分数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SO42-和Cl-不同处理方式和水平对8个苜蓿品种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新疆的耐盐碱苜蓿品种以亮苜2号和宁苜1号较好,其次是亮苜5号和阿尔冈金,目前推广的三得利、金皇后耐盐效果不好。中苜1号不适宜作为耐盐碱品种在新疆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苜一号”耐盐苜蓿新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耿华珠、杨青川等在盐碱地通过混合选择育成的。1997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选育研究成果居  相似文献   

9.
在柴达木盆地中度盐碱地上,对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比试验,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覆膜种植当年出苗率均在80%以上,均能达到开花期;利用层次分析法对6个品种的地上性状、根系性状及干草产量指标进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及排序,中草6号和中苜1号综合得分较高,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性能,可以优先作为大面积种植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渝苜1号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高产、耐湿热、直立、根系分枝多等特点,年平均干草产量达15.0 t/hm2。初花期全株的粗蛋白质含量22.4%,粗纤维含量23.1%,粗脂肪含量2.3%,粗灰分含量7.7%。可用于青饲料、干草生产等。适宜我国西南等湿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轻度盐碱地和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技术的研究摸索,提出了该类地区苜蓿种植的技术要点。对敖汉苜蓿、中苜1号、阿尔冈金和金皇后4个品种的出芽率、出苗率、返青情况及产草量进行了测定。苜蓿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望有效缓解"粮草矛盾",并对开发新的饲草生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龙牧803(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 803)苜蓿群体中选择优秀单株,通过无性扦插繁殖,3次混合选择、开放授粉及品种比较试验、区域与生产试验,历经12年育成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807)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在黑龙江省地区4月中下旬返青,生育期120 d左右,开花期株高75.7~105.3cm,成熟期株高98.5~133.8 cm。2年生干草产量为11739.14 kg·hm-2,比对照龙牧803苜蓿(9797.99 kg·hm-2)增产17.10%;种子产量284.60 kg·hm-2,比对照(230.00 kg·hm-2)增产18.25%。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9.38%,适口性好,饲用品质优良。其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外源Ca2+和水杨酸对苜蓿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下外源Ca2+与水杨酸(SA)对3种苜蓿(甘农3号、金皇后和新疆大叶)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外源Ca2+和SA对苜蓿幼苗的NaCl胁迫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显著(P<0.05)增加供试苜蓿植株的株高,提高植株叶绿素和根、叶K+含量,降低植株根、叶Na+含量和Na+/ K+.Ca2+和SA分别单独处理和二者复配处理对供试3个苜蓿品种的缓解效果不同,其中以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后甘农3号、金皇后和新疆大叶苜蓿幼苗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6.1%、45.7%和45.2%,叶绿素含量依次为对照的3.71、2.84和1.61倍;甘农3号和金皇后苜蓿根部Na+含量分别降低了94.9%和89.4%;金皇后苜蓿叶部Na+含量降低了78.6%.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对盐害的缓解效应大于单一Ca2+、SA处理;SA的缓解作用大于Ca2+.  相似文献   

15.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雪婷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9,17(3):343-348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苜蓿品种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江玉林  卢欣石 《草业科学》1995,12(2):25-28,31
从能量产量、粗蛋白质产量,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和致膨胀特性等方面对已通过审定的23个我国苜蓿栽培品种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河西苜蓿,准格尔苜蓿,陇东苜蓿,肇东苜蓿的饲用价值最好,而公衣1号和草原1号苜蓿较差。  相似文献   

17.
云南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云南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国外引进的2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产量表现和部分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良的品种为西玛罗紫花苜蓿,其次为猎人田紫花苜蓿.旨在为云南及相似气候环境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的品种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华东农区紫花苜蓿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冬闲田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选用秋眠性较弱的紫花苜蓿品种游客与金花菜、多花黑麦草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第二年4~5月生长迅速,在种植夏季作物玉米或水稻前可刈割2~3茬。刈割2茬的鲜、干草产量分别达到59902.71kg/hm2和12372.18kg/hm2,低于多花黑麦草而显著高于金花菜。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多花黑麦草,与金花菜相差不大,粗蛋白质产量与多花黑麦草相近。由此认为,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具有短期栽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假盘菌为接种菌源,对3个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即伊鲁瑰斯、沙湾和泾阳)采用3种活体整株接种方法,即接种盘倒扣接种法、活体病株覆盖接种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比较,以筛选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发病速度较快的接种方法.结果表明,病株覆盖接种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为较理想的接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快速的鉴定出品种及单株的抗病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最佳缓冲液组成为:0.5%吐温-20 4.5%葡萄糖 9mg/L萘乙酸 1g/L菌落.  相似文献   

20.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