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碱性盐胁迫对偃麦草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0、20、40、60、80、100和120mmol·L~(-1))碱性盐混合溶液(NaCl、Na_2SO4、NaHCO_3和Na_2CO_3)处理偃麦草新品种"农菁7号"(Elytrigia repens Nong Jing No.7),测定其幼苗存活率、株高和生物量,旨在明确盐碱胁迫对偃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和碱性盐胁迫下偃麦草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以探讨偃麦草主要生理指标对盐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碱性盐胁迫可降低偃麦草幼苗存活率、株高及生物量,当溶液浓度≥80mmol·L~(-1)后幼苗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株高和生物量与碱性盐溶液浓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偃麦草叶绿素含量随碱性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80mmol·L~(-1)时达到最大值。游离脯氨酸、MDA和SOD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碱性盐胁迫对偃麦草苗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适应盐碱环境,偃麦草各种生理生化指标都会进行相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4种小麦族牧草种子耐盐补偿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浓度单盐(NaCl)与复盐(NaCl:CaCl_2:MgSO_4:K_2SO_4=71:3:4:22)土壤中对冰草、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Alker及Tyrell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补偿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盐胁迫下仅长穗偃麦草Alker表现出耐盐补偿生长现象;复盐胁迫下4种牧草种子均表现出耐盐补偿生长现象,冰草仅在0.4%盐浓度下表现耐盐补偿生长,中间偃麦草在0.2%及0.6%盐浓度下表现耐盐补偿生长,长穗偃麦草Tyrell与Alker的耐盐补偿生长范围为0.2%~0.8%.耐盐补偿生长点除冰草为0.4%外,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Alker及Tyrell种子的耐盐补偿生长点相同,均为0.2%.4种材料种子的耐复盐能力高于耐单盐能力. Alker及Tyrell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补偿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盐胁迫下仅长穗偃麦草Alker表现出耐盐补偿生长现象;复盐胁迫下4种牧草种子均表现出耐盐补偿生长现象,冰草仅在0.4%盐浓度下表现耐盐补偿生长,中间偃麦草在0.2%及0.6%盐浓度下表现耐盐补偿生长,长穗偃麦草Tyrell与Alker的耐盐补偿生长范围为0.2%~0.8%.耐盐补偿生长点除冰草为0. %外,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  相似文献   

3.
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观测4种偃麦草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净光合、蒸腾作用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偃麦草(E.repes)的“午休”是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所改[5-7],而长穗偃麦草(E.elongcata)和毛偃麦草(E.trihophora)则因气孔导度下降所致;蒸腾速率“午休”主要由于光辐射强、叶温高、湿度低、叶片缺水和气孔部分关闭所致;长穗偃麦草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较低水分利用率,因此在灌溉地区可以获得高产;在少水地区偃麦草则是理想的高产草种;通过合理密植毛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也有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偃麦草属3种植物(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种子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均呈舟形,顶端均具毛;颜色略有不同,主要以黄色、土黄色及深褐色为主;种子长,宽和厚度差异显著(P<0.05),种子长的顺序为: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偃麦草,种子宽和厚度均为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偃麦草;长穗偃麦草种子千粒质量较大,平均为0.564 g,而偃麦草种子千粒质量仅为0.269 g。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种子胚位于种子基部,呈侧生型,胚乳占绝大部分比例;中间偃麦草种子的种皮厚度最大,长穗偃麦草种子的最小;偃麦草种子的种胚长度、胚根长、胚芽长和盾片均小于长穗偃麦草。通过对偃麦草属3种植物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和种皮厚度等的比较分析,可为其分类保存和遗传特性的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断水干旱方式研究了土壤干旱对中间偃麦草、沙生冰草、蓝茎冰草和长穗偃麦草苗期抗旱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禾草的抗旱性特征随土壤干旱程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增加,4种禾草的根冠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渗透液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片含水量下降。其中,土壤中度干旱胁迫时,沙生冰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大;重度干旱胁迫下,沙生冰草叶片渗透液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最小,株高胁迫指数与干物质胁迫指数最高,抗旱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
4份偃麦草资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宗玖  李培英  阿不来提 《草地学报》2010,18(5):678-682,688
为了解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的抗旱生理机制,在盆栽控水条件下,对抗旱性不同的4份偃麦草种质资源进行干旱胁迫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后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胁迫后0 d,5 d,10 d,15 d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过程中偃麦草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降低趋势;与其他材料相比,抗旱性强的材料E01的WSD值上升慢、增加率低,SOD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晚且峰值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小,脯氨酸积累少,且MDA积累慢、含量低。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盆栽条件下,以21份处于成坪期的偃麦草种质资源为对象,通过对连续干旱胁迫下植株生长速率、离体叶片水分散失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份偃麦草材料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E15E3E12E17E19E5E21E18E14E2E20E7E6E16E4E9E13E11E10E8E1。  相似文献   

8.
促进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是偃麦草属植物栽培草地成功建植的关键。通过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 GA3溶液(0、500、1 000、1 500 和 2 000 mg/L)对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外源 GA3对 3 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 GA3处理浓度的增加,3 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提高,1 500 mg/L 是最适合打破种子休眠而萌发的浓度;GA3浸种处理促进了 3 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提高了内源生长促进物质 IAA 和 GA3 含量,降低生长抑制物质 ABA 含量,且提高了胚芽的 POD 活性,降低了 MDA 含量。 1 500 mg/L 外源 GA3浸种处理可较好地调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继而促进种子萌发,为偃麦草属植物种子高效生产和草地建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21份偃麦草属牧草苗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21份国外引进的野生偃麦草属种质材料在不同梯度NaCl胁迫下,通过存活率、株高、根茎比、生长胁迫指数和叶片伤害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大,偃麦草属材料除伤害率外,其它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根据综合评价值可知,其耐盐性由强到弱为ZXY03P-388,ZXY03P-349,ZXY03P-433,ZXY04P-210,ZXY04P-257,ZXY04P-77,ZXY03P-463,ZXY03P-480,ZXY04P-25,ZXY03P-368,ZXY03P-491,ZXY04P-176,ZXY04P-29,ZXY04P-490,ZXY04P-6,ZXY03P-444,ZXY04P-103,ZXY03P-318,ZXY03P-271,ZXY03P-289,ZXY04P-157.  相似文献   

10.
中间偃麦草(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资源之一,因其基因组尚未完成测序,造成目前已报道的特异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生产和研究领域内对杂交材料中外源片段或外源基因鉴定的需求。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GBS芯片探针数据组装了5877409条Contig序列,筛选后获得5452条与小麦基因组相似性低于80%的、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非冗余序列,据此开发201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分子标记,在中间偃麦草第1至第7同源群中的分布依次为250、215、323、253、323、253和402;利用5株中间偃麦草和5份小麦农家种的DNA从253个第6同源群(G6)标记中进一步筛选出160个中间偃麦草特异标记,其中"+/-"型特异标记共有53个,分布在G6-Chr1(32个)、G6-Chr2(13个)和G6-Chr3(8个)染色体上;接着利用拟鹅观草(2n=2x=14,StSt)、百萨偃麦草(2n=2x=14,J^bJ^b)、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J^eJ^e)以及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6J^e代换系推断G6-Chr2为6St染色体;最后利用6St上开发的13个"+/-"型标记,从分子水平对小麦-偃麦草代换系F881(6St/6D)中的外源6St染色体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将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鉴定提供较为方便和经济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根据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老芒麦,为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建植、草地补播改良和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选取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大通县和刚察县地区不同生境的19份野生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同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Q i n g m u N 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sibiricus'C h u a n c a o N o.2')作为参比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模拟典型干旱胁迫环境,定株测定了老芒麦的表型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野生老芒麦和栽培种老芒麦苗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老芒麦材料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单叶面积增长减缓,相对存活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率、相对电导率值则不断上升.老芒麦株高、叶面积、根系干物质积累等形态的可塑性是苗期老芒麦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方式.供试的21份老芒麦材料中,大通县的15-195老芒麦苗期耐旱性最强,属Ⅰ级强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析了14 Mev快中子辐射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快中子辐射对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快中子辐射降低羊草种子的萌发能力并且抑制其幼苗生长,快中子辐射剂量越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幼苗苗高和根长减少的幅度越大,辐射剂量为3.54×1012个·cm-2时的发芽率为26.3%,仅为对照的40.65%。低剂量辐射提高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能力,促进幼苗生长,而高剂量辐射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试验辐射剂量范围内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y=-2.775x2+14.245x+75.775,R2=0.638 1),高剂量辐射提高种子活力并促进幼苗的生长。本研究初步认为,羊草和无芒雀麦适宜低剂量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应小于3.60×1011个·cm-2,而老芒麦适宜高剂量辐射。  相似文献   

13.
混合盐碱胁迫对5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菁11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Nongjing 11’)、农菁7号偃麦草(Elytrigria repens ‘Nongjing 7’)等5个禾本科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20,40,60,80,100,120 mmol·L-1)混合盐碱(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品种在盐碱化草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20 mmol·L-1)可提高农菁11号羊草、东北羊草和农菁7号偃麦草种子的萌发能力,高浓度(>60 mmol·L-1)降低种子萌发。农菁7号偃麦草各处理间的发芽率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盐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影响不大。盐碱胁迫后农菁12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Nongjing 12’)和农菁3号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 ‘Nongjing 3’)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且与胁迫浓度成显著负相关。混合盐碱浓度20 mmol·L-1处理后农菁11号羊草幼苗的苗长和根长高于对照,其他浓度下低于对照。盐碱胁迫浓度大于20 mmol·L-1时抑制牧草幼苗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4.
魏日华  桂荣  塔娜 《草业科学》2010,27(10):149-153
本试验以禾本科牧草为研究对象,从人工种植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生牧草老芒麦(E.sibiricus)、野生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上共分离得到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依据生理生化试验方法,将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其中布氏乳杆菌(L.buchneri)4株、短乳杆菌(L.brevis)2株、果糖乳杆菌(L.fructivorans)2株。通过测定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速率,研究这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生长特性,最终筛选出生长速度快、产酸性能好、适宜用作青贮饲料添加剂的2株布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牧草生态适应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戚秋慧 《草地学报》1998,6(2):133-138
通过对96份禾本科牧草的引种试验及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供试草种对当地气候(主要是低温和干旱)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潜力以及可持续利用时间等三项指标衡量其生态适应性。其中耐低温者有无芒雀麦、新麦草和羊草等月份材料。耐干旱者有新麦草、羊草和草地早熟禾等10份材料。5年内持续生产力较高者有无芒雀麦、紫羊茅、诺丹冰草等14份材料。持续利用时间较长者有无芒雀麦、羊单。草地早熟禾等17份材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草种在典型草原区的生态适应度,从高到低分成三个组:①无芒雀麦、雀麦和紫羊茅。②野大麦、老芒麦、诺丹冰草、杂种冰草、新麦草、羊草、草、草地早熟禾与蒙古冰草等。③冰草、中间冰草、长穗偃麦草和碱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6种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牧草品种间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且养分含量与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最低;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的吸附水含量最高,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最低;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L.)Nevski.)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最高,蒙农杂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A.desertorum‘Hycrest Mengnong')最低;老芒麦钙和磷的含量最高,蒙农杂种冰草钙含量最低,偃麦草磷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陈有军  周青平  刘文辉 《草业科学》2013,30(9):1374-1378
为提高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牧草产量,采用显微照相法和SPAD 502plus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研究3个品种老芒麦(X16、X43和青牧1号)的气孔密度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老芒麦气孔密度随生育期逐渐变大,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后略有下降;老芒麦叶绿素含量(SPAD)的变化趋势与老芒麦气孔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试验得出,青牧1号的气孔密度和SPAD最高,且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人工羊草(Leymus chiueusis)草地的适宜氮肥水平,分析追施氮肥对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8年4月20日在人工羊草草地追施0,50,100,150,200 kg·hm-2不同水平氮肥(纯N),5月20日测定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羊草上部叶片(旗叶和倒二叶)和下部叶片(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小荧光强度(F0)、最大荧光(Fm)和PSII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m)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处理下最高;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追施150 kg·hm-2(纯N)氮肥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降低荧光特性,从而对羊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盐分对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处理对羊草植株生长的影响低于对苜蓿的影响,羊草较苜蓿更为耐盐。苜蓿的蒸散量和净光合速率(NPn),尤其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受盐分的影响比羊草显著。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苜蓿和羊草植株N、P含量无明显变化,K含量迅速降低,而Na含量急剧增加。苜蓿与羊草相比,苜蓿则有相对较低的K特定吸收率(SAR)和高的Na特定吸收率(SAR)。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培养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NaCl及NaCl+Na_2CO_3混合溶液胁迫条件下‘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Tong de’)种子的发芽率及胚根和胚芽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Na+浓度为15 mmol·L-1时,NaCl+Na_2CO_3胁迫下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各种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胚根的生长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可以用胚根的生长长度来判断‘同德’老芒麦种子萌发对盐的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