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南方农区丰富的农田资源,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引草入田,是发挥草业优势,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探讨了西南地区农田的主要种植草种以及适宜西南地区的种植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乌盟草地资源及农作饲草料资源优势,阐述了发展草地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略和对策,树立起牧业为基础、立草为业和商品经济的三个新观念。建立草、灌、乔结合的人工、半人工草地;引草入田;推行草田轮作制;开放已建成的中令林、制定宜林地标准,变林牧矛盾为林牧互助;建立生态草地。  相似文献   

3.
浅谈育秧田种植多花黑麦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育秧田种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研究,挖掘农区种草养畜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草地畜牧业,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相似文献   

5.
中国草地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生产力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大学 《草地学报》1994,2(1):71-77
根据1980-1990年全国首次按统一规程进行的草地资源调查结果和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面积量算结果,本文简要地阐述了(1)中国草地资源的区域分布结构和山地草地垂直带分布规律;(2)中国草地资源类型的组成结构;(3)中国各地天然草地的产草量及其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4)中国草地资源的载畜量及其结构;(5)中国草地资源等级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今后几年,西南地区要将科技扶贫资金集中重点用于种草养畜业,通过3年努力,使西南地区种草养畜形成气候、形成产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日前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科技扶贫(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会”上说,西南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规律,发挥专家的作用,每个省区至少要抓一个草地畜牧业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草地生产现状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宝田 《中国草地》1994,(2):67-69,44
本文综述了北京市草地资源及其特点。针对草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应该采用草地建设新技术,建立节粮型草地畜牧业饲料生产体系,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川西北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草地生态恶化、畜牧业经济效益差、草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草地管理制度创新,控制牲畜数量,遏制草地退化;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自然及人文景观等资源;建立科技开发实验区等对策,维护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有机草地畜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吉林省草地畜牧业资源进行全面评述,对吉林省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有机草地畜牧业是实现吉林省草地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措施。就吉林省有机草地畜牧业发展,从制定生产标准,建立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生产基地三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快推进草牧业发展,农业部在5月初印发了《关于促进草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南方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积极发展草地农业和草地畜牧业。同时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推行草田轮作,因地制宜推进粮改饲,强化草畜配套,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自2014年起,国家在南方10省实施了"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  相似文献   

11.
草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论述草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意见:(1)草原的发生与演化,是草原一切生物形成的摇篮;(2)草原畜牧业的起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与必然;(3)保护、建设和利用草原资源,要以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蒲小鹏  师尚礼 《草业科学》2009,26(9):200-205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问题,为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的草地资源流转现状,分析了草地资源流转的意义和形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南泥沟村主要存在草地租赁、转包、转让、联户经营、代牧和草地互换等草地流转形式,但由于牧民素质、自然环境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地区草地资源流转发展缓慢。针对当地现状,分别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加快良种化进程和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牧区困难户保障体系、扶持草业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岷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分析岷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综合治理鼠害、推行草地承包责任制、加快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步伐、发展草产品龙头企业、强化草原管理、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岷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以草为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草地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从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建立草地畜牧业系统;牧草种质资源鉴定、筛选和利用;牧草种子生产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近二十年草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历程,充分肯定草地科学在发展畜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值得借鉴的法国草地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凯锋  张明富  罗健  赵忠  姬洪亮 《草业科学》2008,25(10):124-127
根据在法国考察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简要介绍了法国草地资源和草地畜牧业概况、值得借鉴的草地畜牧业成功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可供我国草地畜牧业管理的借鉴经验: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二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补贴政策;三是要加快推进以草原确权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承包制;四是鼓励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五是加大实用先进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松嫩草地的自然概况,对该区的干草原、草甸草原、草甸、沼泽等草地类型的面积、产量、质量、植物组成、着生土壤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分析了该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松嫩草地的管理保护,加快草地建设步伐,建立一定数量的人工草地和广辟饲料来源,减轻对草地压力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藏那曲地区在长期的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下,对草地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因此,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草地资源退化加剧,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对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及草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加强草地管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翁伯琦  王义祥 《草业科学》2009,26(9):183-189
对福建草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福建山地草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面临的时代机遇。结合福建山地草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和举例分析了草地畜牧、农田轮作、果茶套种、林草间作等4种主要的草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并就今后草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类型多样的草原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风情是新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开发中也暴露出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以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理念为指导,系统介绍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提出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功能分区及开发方向,并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人才培养、开发空间模式、开发理念、营销手段和社区参与等6个方面探讨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气候变暖、超载放牧、鼠虫危害、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退化,严重制约着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的草地资源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