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瘟热又名"犬麻疹"、"狗瘟"、"犬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由犬瘟热病毒引起,感染后动物死亡率极高,病毒高发于6月龄以内的幼小犬,因此,限制了养犬业主的养犬的成活率,并给大部分的爱犬人士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笔者因为长期从事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也对犬瘟热病的治疗总结了一点经验,对于幼小犬感染犬瘟热的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先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婧 《水禽世界》2010,(3):42-4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本文就鸭瘟病毒的研究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研究进行了一次综合整理,希望为鸭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鸭瘟灭活疫苗种毒筛选及生产用种毒种子批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鸭胚(DE)传代,建立了鸭瘟病毒(DPV)AV1221株的鸭胚适应毒.通过与其他2株DPV(AV1222株鸡胚毒和AV18株鸭胚毒)免疫原性、毒力等特性的比较,选择AV1221株DE2代鸭胚毒作为制苗用种毒,NJ株D5代鸭肝组织毒作为检验用强毒.使用鸭胚对AV1221株DE2毒进行了连续6次传代.对DE2代~DE7代冻干种毒的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病毒含量为每0.2 mL含104.38~105.25ELD50;能够被DPV抗血清中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成鸭后均能够产生完全保护.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满足疫苗生产所需的生产用种毒的种子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非洲马瘟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疫苗研究情况,分析了非洲马瘟防控现状,提出了防控非洲马瘟的目标及措施,为我国防范非洲马瘟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元月以来,笔者应用湖北省天门市根瘟灵对猫瘟热进行试验性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共试治98例,治愈90例,8例晚期病例治疗无效死亡,治愈率达92%. 1 治疗方法早期病例:一般用根瘟灵1号、3号,每kg体重0.8ml分别肌注,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次,即可痊愈.病程较长:为防止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让病猫自由饮用;若体温偏高,应用根瘟灵治疗时,可配合先锋霉素胶囊口服,疗效更佳.严重病例:因呕吐或肠炎导致脱水,可用先锋霉素4号、维生素C、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呕吐者加维生素B6;肠炎腹泻者加入卡那霉素.多数病例腹腔注射后,病情迅速好转,具有立竿见影之效.恢复期病例:可给于营养易消化食物;食欲欠佳者,可用复合VB肌注.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生产实际考虑,86年开始对用山羊制造抗小鹅瘟血清的工艺流程和免疫方法作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即采用多次免疫、间隔采血的方法制造抗小鹅瘟血清,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2011年,2个免疫过鸭瘟疫苗的樱桃谷北京鸭种鸭群发生鸭瘟。为了解该病发生是否与鸭瘟病毒(Anatid herpes-virus 1,AnHV1)变异有关,从发病场采集4份病死鸭的肝脏样品,用PCR检测和病毒分离进行了鉴定,并经UL2测序和序列分析确定1株AnHV1分离株(W1)具有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在此基础上,测定并比较了W1株和3株AnHV1弱毒疫苗的囊膜糖蛋白序列。结果显示,分离株W1株与3株弱毒疫苗株之间gB、gC、gD、gG、gH、gM、gN和gL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gE、gI和gK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相对于我国养鸭生产中常用的弱毒疫苗株,分离株W1株的囊膜糖蛋白序列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鸭瘟病毒的组织细胞嗜性及其潜伏部位,采用real-timePCR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病毒的组织器官分布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在肝、脾、外周血淋巴细胞、法氏囊、三叉神经节、肾、肺和心脏等均能增殖;动态定量分析发现,随疾病发展各器官病毒荷载量不断上升,至死亡时达到顶峰;肝、脾中病毒载量高,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耐过鸭多数组织器官中病毒逐渐消失,但三叉神经节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感染后38d仍能检测到低拷贝病毒DNA,表明除三叉神经节外,外周血淋巴细胞也很可能是潜伏部位。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给养兔业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已有比较有效的兔瘟灭活组织苗预防,但由于疫苗失效、漏注等原因,仍有部分地区流行,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寻求有效的紧急预防和治疗药物,于1987年9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瘟热(Dog distemper,Caninc distemper)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犬患本病外,肉食动物几乎都可感染。犬瘟热其病原体为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因此和麻疹病毒,牛瘟病毒有密切抗原关系。流行特点犬瘟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犬科动物(狗、狼、狐、豺等)和鼬科动物(貂、雪貂、臭鼬、黄鼠狼、水獭等)。浣熊科中曾在浣熊、蜜熊、自鼻熊及小熊猫中也有发现。猫,狮、虎等动物不易感染。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近距离飞沫传橎,侵入门户是上呼吸道、消化道粘  相似文献   

11.
PCR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以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出预期56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l8—T载体,经Amp/IPTG/X-gal平板筛选,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为99.3%。小鹩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副黏病毒:PCR扩增均为阴性。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脑、肝、脾),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2.
兔瘟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其特征为发病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用微量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小鹅温和鸭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本刊收到许多关于小鹅瘟的防治稿件,分别就小鹅瘟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现摘要刊登如下: 佳木斯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邢秀珍、冯占民、徐洪喜、于珍、许俊丽、向志忠,绥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鹅瘟病毒(GPV)分离毒xw株接种健康兔获得兔抗GPV超免疫血清,由此制备兔抗GPV荧光抗体。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人工感染雏鹅、鹅胚及自然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栓出患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且肠和肝的含毒量高于尿囊细胞。  相似文献   

17.
瘟热病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ivirus)内对食肉目、鳍足目等动物致病的一类相关病原,包括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海豹瘟热病毒(Phocinedistem-p...  相似文献   

18.
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三明等地市的一些乡村,在幼龄雏番鸭中,流行一种以萎顿、厌食、蹲伏、腹泻和肝、肠、胰炎症为特征的番鸭病。由于多发生在三周龄左右,群众管它叫雏番鸭的“三周病”。此病只发于2~5周龄的雏番鸭,其它  相似文献   

19.
鹅的鸭瘟和小鹅瘟是当前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两种传染病,虽然已分别有了预防疫苗,但鸭瘟疫苗对鹅的鸭瘟效价较低,免疫期短,效果不一,特别是接种两种疫苗时,需多次注射,使用不便。根据鹅源鸭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可同时在同一鸭胚复制增殖,未发现干扰作用的存在,特进行二联疫苗的研制,以便提高疫苗质量和满足防疫需要。 研究结果显示,二联苗对成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免疫鹅对鸭瘟强毒攻击的半数有效免疫剂量(10~(6.5)ED_(50)/1ml)、免疫鹅血清对小鹅瘟病毒的中和指数(NI=7586)分别略高于鸭瘟疫苗(10~(6.5)ED_(50)/1ml)和小鹅瘟疫苗(NI=3163),免疫鹅的鸭瘟中和抗体反应和小鹅瘟沉淀抗体反应与相应的鸭瘟疫苗和小鹅瘟疫苗基本相同,从而初步研制成功二联弱毒疫苗。二联苗免疫鹅对鸭瘟有免疫力,其后代可免遭小鹅瘟侵袭,具有双重作用,由于使用同一鸭胚生产二联苗,可简化制苗工艺,降低成本,便于现场应用,减少对鹅的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感染小鹅瘟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40只雏鸡口服感染小鹅瘟病毒,在不同感染阶段剖杀雏鹅,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及病理特征,接种后第1天,小肠绒毛顶部上皮首先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脱落向绒毛基部发展,同时,固有膜也相继发生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小肠的坏死和炎性渗出逐步加剧,最后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并在小肠的中下段形成特征性的凝固性栓子,堵满肠腔。实质器官普遍发生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肝、胰、脾、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