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池少权 《中国种业》2012,(10):67-68
南农紫玉糯1号(紫玉糯1号)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徐勇副教授于1997年育成,2002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200202。南农紫玉糯1号以其糯性好、子粒皮层较薄、果轴较细、风味浓郁、口感绵软、香味突出等优良的食味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般每hm2制种产量在2250~3000kg,最高产量能达3750kg左右。普通玉米制种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种技术体系,鲜穗糯玉米南农紫玉糯1号的制种与其大同小异,但是糯玉米制种对隔离区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云南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审定推广,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主持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自主区域试验,在云南省设 7 个试验点的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比较参试品种抗逆性、品质、利用价值及平均产量。2 年区域试验表明大玉糯 11 号每 hm2 去苞叶鲜果穗平均产量 14503.5kg,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18.2%,增产点率 10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 2 级;大玉糯 12 号去苞叶鲜果穗产量 14982.0kg,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22.1%,增产点率 10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 1级。 2022 年生产试验大玉糯 11 号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19.5%,大玉糯 12 号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23.9%。综合 2021-2022 年区域试验及 2022 年生产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玉糯 11 号、大玉糯 12 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 912~2120m 的鲜食玉米产区或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烟糯6号是烟台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白粒糯质玉米杂交种,2001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糯性强,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最适于鲜食,同时因其果穗大,籽粒产量高,又是糯质加工的首选品种.该品种经过多年的试验种植,表现为品质好,产量高,深受广大农民及消费者的欢迎. 产量表现1996-1998年连续三年试验,平均667m2产鲜果穗1042.8kg,1997年夏播品种试验,平均667m2产干籽粒428.5kg.  相似文献   

4.
王绍新 《中国种业》2022,(2):136-137
石彩糯2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石糯3为母本、石糯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石彩糯2号平均产量900.8kg/667m2,比对照万糯6号增产2.23%,示范试验比对照增产1.18%;该品种品质达到部颁糯玉米一级标准,抗病性突出,果穗外观商品性好。202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冀中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鲜食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彩糯玉米品种‘苏科糯6号’。以自交系‘JS09116’为母本、‘JS04388’为父本,配制了单交种,于2011—2013年参加了江苏省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184.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减产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16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7.9%。品质优于对照‘苏玉糯5号’;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苏科糯6号’具有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纹枯病,中抗粗缩病的特征。该品种具有品质好、色泽鲜艳、产量高、抗多种病害等优点,于2014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确保鲜果穗品质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严俊 《中国种业》2022,(2):116-118
镇糯29号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常农粳8号为母本、镇糯19号为父本,通过多代正、反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宜迟播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5d,稻米品质达部颁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糯一级,易栽培,产量一般在9750kg/hm2以上,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对镇糯2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以及机插水稻配套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劲糯 9 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以糯玉米自交系 46A 为母本、w543 为父本杂交组配的糯玉米新品种,2023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玉 20230018,具有高产、优质、外观商品性好等优点。2021-2022 年重庆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每 667m2 鲜穗平均产量 778.4kg,比对照玉糯 918 增产 12.01%,鲜食品尝鉴定得分 85.2,2 年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  相似文献   

8.
苏玉(糯)1号系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糯质玉米单交种。1991年通过审定,并定名。该品种以其产量高、品质好,倍受各界青睐。现已申报国家专利(申请号:93 1 10542.0)。  相似文献   

9.
北疆膜下滴灌糯玉米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六师及新疆北疆范围内膜下滴灌种植糯玉米主栽新品种。以‘晋糯10号’、‘晋单糯41号’、‘晋糯8号’、‘花1’、‘晋糯5号’和‘晋鲜糯6号’为试材,于2012—2013年连续对6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生育期、品质、鲜穗和干粒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种植糯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晋糯5号’品质好,产量高,产鲜穗30168.15 kg/hm2,产干粒11100 kg/hm2,在参试的品种中位居第一。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最终结论,‘晋糯5号’,是适合在北疆膜下滴灌种植的糯玉米的新品种,同时在山西玉米所选育的糯玉米品种适宜在新疆北疆种植。  相似文献   

10.
烟糯7号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1995年以自选系43221为母本、12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白粒糯质玉米杂交种。经过2001—2002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出早熟丰产、抗病抗倒、籽粒蛋白质含量高、风味品质好、果皮薄以及商品果穗率高等特点,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吉科糯 21 是以糯玉米自选系 JN345 为母本、自选系 JN201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种一代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的特点,2024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 20244002。该品种生育期91d;籽粒白紫色、糯质型,排列整齐,外观商品性好;百粒重 36.5g,粗淀粉含量 51.03%,直链淀粉含量 0.79%,皮渣率 5.83%。2022-2023 年 2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14121.5kg,比对照品种春糯 1 号增产 6.4%;2023 年 6 点次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300.0kg,比对照品种春糯 1 号增产 7.3%。吉科糯 21 中抗大斑病、镰孢茎腐病,感灰斑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穗腐病,适宜在吉林省玉米中熟至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钟腾达 《中国种业》2013,(10):52-53
银蝶糯106是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适宜鲜食和深加工综合利用的优良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1021号)。在2010年广西区鲜食玉米杂交种区试中表现: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5.3kg/667m2,比对照桂糯518增产13.1%,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54.6kg/667m2,比对照增产14.3%,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95kg/667m2,比对照增产13.8%。银蝶糯106玉米粒口感柔韧、糯性十足,甜味十足,皮薄无渣,感观和蒸煮品质现场鉴评综合评分汇总平均值为86.5分(达二级标准) 。该品种表现出苗整齐,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宜鲜食玉米主产区种植种植。  相似文献   

13.
川糯粱2号是以抗病不育系L 407 A为母本,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21 R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高淀粉糯质杂交高粱.该组合株型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粗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好,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移栽叶龄为5~6叶期,适宜种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 m2,施足基肥,早追早管,注意田间各生育时期病虫草害的防治.川糯粱2号生育期较早,比泸糯8号早7d左右,适宜在四川东南部做单季和双季种植.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19,(3)
筑糯11号系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用自育自交系遵三糯31作母本和筑糯A 1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品质好、产量高、苞叶好的糯玉米新杂交种,于201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母本遵三糯31是用贵州省遵义市的地方白糯玉米品种与普通玉米自交系自330杂交经回交再自交6代而育成,父本筑糯A 1由京科糯2000、京糯208、渝糯8号、遵糯1号、凤糯2146等5个糯玉米杂交种混合授粉繁殖3代后经系谱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贵州省鲜食玉米组区试,感观和蒸煮品质综合评分分别为78.4分(对照为80分)和81.5分(对照为80.2分);2年12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鲜果穗921.5 kg/667 m~2,比ck增产11.5%;播种至采收嫩玉米鲜果穗平均生育期101 d左右,比对照晚1 d;株高240.1 cm,穗位高101 cm;穗长21.2 cm,穗粗4.9 cm,平均穗行数13.1行,行粒数35.5粒;籽粒白色,排列整齐,鲜百粒重36.9 g;支链淀粉为98.64%,粗蛋白9.75%,赖氨酸5.99 mg/g,色氨酸18 mg/g;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穗腐病,高感小斑病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15.
烟糯6号是烟台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1995年以自选自交系6125为母本,12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白粒糯质玉米新杂交种.该品种产量高、糯性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清香可口,是普通鲜玉米所无法比拟的.2001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 1 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 8 号为杂交亲本,通过与潍麦 8 号 3 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常规选育结合生化标记鉴定,创制出农艺性状优良且高产的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 1 号,2018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20186028。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创国内外糯小麦高产记录 10424.4kg/hm2,为新型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质糯麦原粮。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7.
江松 《种子》2000,(4):58-58
兴糯 1号 (原名 :兴糯 92 5)是黔西南州农科所育成的粳糯新品种 ,1993年以来先后参加省区试和生产试验 ,表现产量高 ,糯性好 ,抗性强 ,适应性广。1999年 7月 2 6日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到 2 0 0 0年止 ,在全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 1.7万 hm2以上。1 育种目标及选育经过我省绝大多数地区仍种地方粳糯品种 ,虽抗病耐寒性强 ,糯性好 ,但植株偏高 ,株叶形态差 ,一般株高12 0 cm左右 ,易倒伏 ,产量低 ,一般公顷产 3750 kg左右。因此 ,我们把选育株高 10 0 cm,产量 4 50 0 kg/ hm2以上 ,比贵辐糯 (生产主栽品种 )增产 8% ,糯…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酿酒糯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糯高粱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西南地区主要推广品种‘泸糯8号’和‘泸州红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施氮水平(N 75、120、165 kg/hm~2,P 75 kg/hm~2,K 112.5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返青肥:拔节肥:穗肥)为0.2:0.2:0.6、0.2:0.6:0.2、0.3:0.7:0、0.6:0.2:0.2,研究了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酿酒糯高粱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 75~120 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N 120 kg/hm~2,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显著。施氮时期方面,2个品种的产量均以返青肥:拔节肥:穗肥处理为0.2:0.6:0.2时最高,‘泸糯8号’达8005.5 kg/hm~2,‘泸州红1号’达6421.1 kg/hm~2,但4种施氮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粗蛋白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粗淀粉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N 120 kg/hm~2时达最高。施氮时期对单宁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对其余4个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酿酒糯高粱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N 120 kg/hm~2,施氮时期为返青肥:拔节肥:穗肥为0.2:0.6:0.2。  相似文献   

19.
垦粘7号玉米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以自选系垦裕糯1为母本,垦裕糯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白糯玉米单交种.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玉2016045)[1].该品种中感大斑病,丝黑穗发病率为143.%~261.%,平均鲜穗产量140753.kg/hm2,干籽粒产量为9000~10000 kg/hm2;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芳香味浓、甜度好、粒大皮薄等诸多优点,是鲜食、速冻和干籽粒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0.
侯本军  林力  王敏芬  肖云  白翠云 《种子》2017,(6):117-119
根据2013-2014年国家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区试结果数据,分析了鲜玉糯4号的品质、理化及皮渣率、产量、植株、穗部及抗病性等性状.结果表明,鲜玉糯4号各项指标均达标.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国审玉2015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