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家鼠喜马拉雅亚种的发生与防治初探折乐民,马麟(青海省植保站西宁810000)(大通县药草乡)70年代青海省农田零星发现小麦穗茎节下部被啃食症状,造成穗茎折断而形成白穗,进入90年代后,这种症状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水稻大螟为害规律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螟田间分布规律的调查分析,明确了大螟的趋边集中为害行为.幼虫侵入水稻方式以从剑叶叶鞘缝侵入和从剑叶叶鞘处咬孔侵入为主.幼虫为害水稻造成白穗,随为害茎节的升高而加重,以穗茎节为主,占80%左右,其次是穗茎下第一节.一至四龄幼虫为害均能造成水稻白穗,以二龄为害造成白穗为主,平均为86.7%.据此提出了大螟的测报调查方法,防治时期应在水稻破口期和卵孵高峰期,以及轻发年份田边挑治、重发年份全田用药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迪轩  陈立辉 《新农药》2005,(2):47-48,55
灰霉病为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各种类型棚室都发病,持续时间长。主要为害第一穗果,一般损失10%-20%,冬春番茄发病严重,损失可达40%以上,还可为害花、叶片及茎。典型症状是在病部产生鼠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摘     
玉米田 3种螟虫转移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吴立民…(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局  2 2 1 40 0 )∥昆虫知识 .— 1 999,3 6( 5) .— 2 60~ 2 63桃蛀螟、玉米螟、高粱条螟是我国春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玉米心叶期的幼虫集中为害心叶 ,至心叶末期 ,转移为害雄穗 ,破口露穗期心叶不再受害 ,集中为害雄穗 ,抽雄开花期 ,叶鞘内侧的虫量增加 ,部分幼虫开始蛀茎为害 ,开花结束 ,幼虫大量转向雌穗顶端 ,取食花丝、穗轴及幼嫩籽粒。 3种螟虫的低龄幼虫都趋幼嫩且营养丰富的心叶、雄穗、雌穗和叶鞘为害 ,三龄以后才逐步转移为害茎秆。 3种螟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  相似文献   

5.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6.
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又称油菜角野螟、茴香螟.主要为害油菜、白菜、芥菜、萝卜、甘蓝、茴香等.2002年在青海各农业区春油菜上较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极大的威胁着春油菜生产的安全.为此,大通县植保站于2008年对油菜角野螟的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7.
麦茎蜂(Cephus pygmaeus Linn.)在青海东部发生较重,在我市从未造成严重为害,但从1985年以来为害日趋严重,1986—1988年每年有38000亩小麦受害,其中每年1000余亩严重减产,1989年全市6个乡共防治32783亩,挽回损失150万公斤。  相似文献   

8.
蔗螟为害不仅造成前期蔗苗枯心,给单位面积产量带来损失,在中后期为害形成蔗茎虫伤株,直接影响蔗茎含糖量,为害程度愈高,蔗茎含糖量愈低,呈负相关。为害程度愈高,糖分损失愈大,呈正相关。建议在中后期不要忽视对蔗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棉田为害型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种群世代存活率最高,棉铃次之,棉了低。以玉为雌穗、棉铃、棉茎为食料的世代净生殖率依次为45.62、27.91和0.48;其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962、0.08466和-0.0143。在一定距离内玉米田的虫源可影响棉田的为害程度。分析了江苏棉区玉米螟不同为害型的形成机理,棉田、代玉米螟缺乏适宜食料和外来虫源可能  相似文献   

10.
小麦蜜穗病及其为害状小麦蜜穗病为我国较少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小麦线虫病的一种并发病。封面照片右为穗部放大,有黄色胶状菌脓,左为线虫为害引起的叶片扭曲。孙广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小麦蜜穗病及其为害状@孙广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1.
麦茎谷蛾在山西南部麦区普遍发生,丘陵旱塬地区为害较重。大发生时,孕穗~灌浆期小麦被害穗率达30%以上。药剂防治试验表明,3月上旬卵态幼虫孵化时用40%甲基异柳磷、20%菊马乳油等进行一次性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稻蛀茎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蛀夏玉米穗和茎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茎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13.
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 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 hm2。─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 1为害   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该病以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稻瘿蚊为害水稻损失及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为害水稻损失及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为探索稻瘿蚊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1990年晚稻特在容县进行了调查。除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标葱率与有效穗、实粒数、产量和损失率的关系外,还采用简便有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求水稻受稻瘿蚊为害后其有效穗、实粒数、结实...  相似文献   

15.
病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一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hm2.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l 为害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多年的田间调查,临沭县小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黄花叶病、赤霉病、锈病、线虫病。下面将这几种病害在我县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白粉病1.1为害症状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冬季温暖、雨雪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原菌越冬;春季降雨较多,阴天多,病害发生较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杂交制种已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制种田稻秆潜蝇(CtheoPso-,gmeMatsumura)发生较重,成为降低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93~1995年对制种田稻秆潜蝇的为害习性、产卵习性和发生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导如下:l为害习性稻秆潜蝇的为害状和螟虫很相似,受害严重时会形成枯株和白穗。稻秆潜蝇幼虫在稻秆内姓食为害。苗期为害心叶和生长点,使叶片纵裂或破碎呈散发状。分荣期在叶鞘内为害,叶鞘外表产生黄褐色斑块,稻秆内成糜烂状,植株枯死。幼穗分化后幼虫转而为害幼穗,使幼穗畸形,生长缓慢,抽穗后…  相似文献   

18.
水稻灰飞虱转移穗部为害及其对产量损失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在太仓市严重发生,不仅传播条纹叶枯病,引起减产,还在穗部直接吸汁为害影响产量和品质。据测定,灰飞虱吸汁为害可造成千粒重下降6.8%~23.9%,对直播稻的为害比移栽稻更重。灰飞虱转移穗部为害源自成虫产卵部位向穗部转移,4代成虫在穗轴、穗颈上的产卵量占全株产卵量的79.0%~83.6%。  相似文献   

19.
梨茎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a)又名梨茎锯蜂、梨铗茎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成虫和幼虫为害梨树新梢。近年来在招远市部分梨园为害严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部棉铃虫发生特点及防治张福远,苗从建,邵文英,孙自林(山东成武县农业局274200)近几年,玉米穗部棉铃虫在我县危害逐年加重,据1994年调查已跃居玉米多种穗虫混合群体中的首位,一般玉米田因其为害减产5%左右,严重地块减产20%以上。作者于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