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系我国北方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根据它下树越冬、翌年春天上树继续为害的习性,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于1983年3-4月,在北京市西山林场魏家村营林队,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进行了喷毒环的小面积防治试验,并对这两种药剂的残效期进行了观察,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毛虫(Denerolimussuperans(Butl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系我国北方主要危害落叶松属最严重的历史性的大害虫。但也为害樟子松、云杉和冷杉。因此根据它下树越冬的特点,翌年春天上树继续为害的习性,掌握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应用毒环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采用溴氰菊酯具有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对人畜安全等优点。近几年,经过多次运用溴氰菊酯防治松毛虫,没有发生人畜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3.
毒胶环防治松毛虫越冬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进一步寻求经济有效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根据北方地区松毛虫幼虫均在地面越冬、出蛰后上树危害的特性和五十年代国内外采用粘虫胶治虫的启示,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配制毒粘胶环防治越冬松毛虫幼虫上树的研究工作。小试验面积0.67亩,中试面积6亩,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类是一种新型化学农药。具有触杀速效、低毒、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为探索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达到把松毛虫消灭在上树为害之前的目的。我们根据北方松毛虫冬季在树下越冬的习性,将国产与进口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制成药剂含量不同的毒笔,采取围绕树干涂毒环的方法,对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进行了上树前的阻杀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油松毛虫是北京西山油松林的主要害虫,1980年局部林区松针曾被吃光,采用地面防治效果不佳。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80-1982年我们采用塑料薄膜树干围环法,防止越冬幼虫上树取食,将其困死于树下,试验和应用面积共9,082亩,取得了95%以上的防治效果。试验与大面积应用表明,采用此法防治,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围环一次可保持防效2-3年。现将试验与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粉拟青霉防治油(赤)松毛虫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瑞兴  武觐文 《林业科学》1991,27(3):219-228
越冬油(赤)松毛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疾病,应用粉拟青霉防治越冬的油(赤)松毛虫比白僵菌更有效,多年的林地防治取得了70%以上的稳定杀虫效果,侵染以晚秋和早春为主,严冬季节很少。幼虫春季上树后仍有一部分死亡,这是疾病潜伏期造成的死亡滞后于侵染的现象,计算总死亡率应加上这一部分。影响该菌防治越冬幼虫效果的主要因子不是湿度,而是温度,表现在阳坡效果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Dendrolimus sp.)是中国森林发生面积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更好地对松毛虫进行防治,筛选出经济、高效、实用的防治措施,选取昌图县付家林场4块标准地,在早春通过采用绑胶带、毒绳等措施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胶带、毒纸绳和毒麻绳3种材料阻隔松毛虫上树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防治效果依次为毒麻绳毒纸绳胶带,以用胶带防治效果最差;不同部位绑2圈毒纸绳处理和绑1圈毒麻绳处理是防治松毛虫效果最好的2种方法。综合防治成本因素,建议在昌图县使用绑1圈毒麻绳处理的方法防治松毛虫。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危害,从1982年起,我们采用2.5%溴氰菊酯乳剂对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和大面积的地面,飞机生产防治,两年防治面积达62.7万亩,试验及生产防治表明,溴氰菊酯防治松毛虫具有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对人畜安全等优越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现将试验情况、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2%苦·烟乳油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山区造林的主要树种,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严重威胁油松林的安全。多年来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污染环境、伤害天敌、害虫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2005年我们做了植物性杀虫剂1·2%苦·烟乳油防治油松毛虫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方法试验地选在河北省涞源县南马庄乡焦树庄村,试验林为1990年飞播油松林,平均树高1·8 m,郁闭度0·5左右,林间有杂草和少量灌木。防治对象为油松毛虫,试验地有虫株率95%以上,虫口密度40·9条/株,虫龄多为3~5龄。防治试验于2005年5…  相似文献   

10.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前、后分别用低于常规浓度的2.5%溴氰菊酯、21%增效氰马药液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前的效果明显优于越冬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