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桑蛀虫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浦冠勤  谈忠兴 《蚕业科学》1992,18(3):159-163
采用大田性诱测定及触角电位测定技术,从八种合成样品中筛选出反3,顺13-十八碳双烯醇-1乙酸酯,对桑蛀虫雄蛾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和触角电位响应,这一结构通过雌成虫性腺体漂洗液的气相层析而得到确证。触角毛测定结果表明,雄成虫对性信息素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其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接受并作出的反应,通常在0.01μg就能引起敏感反应,且这种反应是专一的。性诱测报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蛾量高峰日与全代发蛾50%高峰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性诱蛾量高峰日可作为蛾高峰期的指标发布虫情预报。  相似文献   

2.
采用色—质谱分析等方法,从桑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漂洗液中测定出顺-7-十八碳烯醇异戊酸酯,具有最强的触角电位的响应,在大田生测试验中,100—200微克合成样品的诱蛾量可与雌蛾相当。因此,可用于桑毛虫的测报和防治试验。桑毛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顺-7-十八碳烯醇异戊酸酯,在迄今所鉴定的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中,不但是一种新的性信息素结构,而且作为异戊酸酯在毒蛾科中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钱小兰  陆琳 《蚕桑通报》2021,52(2):39-40,44
如皋市桑树的主要害虫是桑螟、桑尺蠖,全年桑树害虫防控布局以桑螟、桑尺蠖的消长为主线设计,一般通过测报灯诱集成虫,掌握成虫羽化高峰,采用期距法推算低龄幼虫高峰期,再结合田间幼虫发生量调查,确定防治适期.但生产中往往由于气温、雨水等气象因素以及蚕农耕作差异性的影响,各年份各代次诱集的成虫数量和高峰也出现较大差异,为提高测报的准确性,特别是提高秋季防治适期确定的科学合理性,2013~2017年通过诱集成虫和田间调查,初步掌握成虫消长与次代幼虫发生期、发生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生活史:大地老虎始蛾期一般在9月14日至10月4日,10月中旬进入发蛾高峰。成虫发生期长,约1个多月,有的年份在11月中旬还可见到少量蛾子。10月中旬末为产卵高峰,11月上旬为孵卵高峰,以低龄幼虫越冬。秋末冬初除少量危害蚕豆、三麦等冬作物外,田间危害高峰出现在翌年的4月中下旬。6月中旬末开始滞育越夏。9月中旬进入化蛹高峰。2.生活习性:①成虫。成虫趋光性强,在黑光灯下可诱到大量蛾子。也有一定的趋化性,在设置的糖醋盆内可诱到大量蛾子。成虫于晚上交配产卵,每头雌蛾可产卵34-1084粒,平均为4…  相似文献   

5.
<正> 1983年人工合成了桑毛虫性信息素,1984年~1985年在江苏、浙江、广东等重点蚕区的六个测报站进行了桑毛虫性诱(性信息素)测报试验,1986~1987年在部分桑病虫测报站及有关单位应用性诱测报法进行了桑毛虫发生期的常规测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86~1987年在各地的应用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桑毛虫成虫的生物学特性,特别对成虫的交配习性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成虫在羽化后的1—7天内都有交配能力,其中以羽化次日晚的交配率为最高,羽化当天交配率偏低.其原因主要与成虫的性成熟程度有关.凌晨3:00—4:00是成虫性活跃的高峰时间,亦是雌雄交配的盛期.而傍晚前后的活动则与交配无关.雄成虫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次数0—3次.雌蛾则多为一次交配,很少交配两次的.在雌雄成虫比例相当或雌少雄多时,其交配率均相仿.成虫从羽化到交配产卵约需1—2天.  相似文献   

7.
<正> 利用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是当今较先进的测报方法。作者在1991年利用桑螟、野蚕的活“处女”蛾进行诱蛾测报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1.试验场地与诱盆设置:选择一块30亩面积的连片桑园,每10亩地放一只性诱  相似文献   

8.
通过羽化监测取得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成虫雌雄性比数据,采用诱蝇球诱集方式,监测弃管园田间成虫数量和性比变化情况,对各时段诱集的雌性成虫进行卵巢解剖分级,发现诱蝇球对雌性成虫的诱集能力略高于雄虫;田间成虫盛期雌性成虫卵巢发育加快,普遍具备产卵能力,田间成虫盛期与产卵为害盛期同步。大实蝇防治实践中,根据成虫发生时间确定诱蝇球的使用时间,不必考虑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桑毛虫是桑树和其它多种林果的食叶害虫,其毒毛还能引起家蚕螫伤症及人体皮炎,对农林生产和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为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我们于1979年开始,对桑毛虫性信息素作了一些试验,现简报如下: 桑毛虫雌成虫第8~9腹节间有一囊状性腺体,至清晨大量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虫前来交配。利用桑毛虫此一特性,每天早晨摘取羽化后尚未交配的雌蛾性腺体,在乙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黄色粘虫板在梨园蚜虫测报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梨园内悬挂黄板,并统计田间新梢蚜虫为害率及黄板上诱集蚜虫的数量。调查发现平均每张黄板上蚜虫诱集量与黄板悬挂期间的平均温度及最高、最低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田间新梢蚜虫发生率与黄板上蚜虫诱集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但是黄板诱集蚜虫个别值的预测值不可信,可以利用平均值的预测区间结合田间无翅蚜发生高峰来预测田间蚜虫的发生情况。另外,黄板上诱集到的蚜虫天敌与蚜虫的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应用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桑蛀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冠勤  缪桂芳 《蚕业科学》1997,23(4):193-196
性诱剂防治桑蛀虫试验结果表明,诱杀防治区的株受害率下降60.90%,枝受害率下降66.83%;迷向防治区的株受害率下降54.67%,枝受害率下降62.15%。性诱剂引诱蛾量高峰日可以代表发蛾高峰日,作出虫情预报。  相似文献   

12.
王克非 《蚕桑通报》2000,31(2):16-18
在分析桑螟增殖与发生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桑螟危害程度的分级标准与害虫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侧柏毒蛾是危害侧柏、蜀桧的重要害虫,本文对该虫的发生情况和各虫期的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金钱 《蚕业科学》1998,24(4):197-201
根据浙江省6个重点蚕区县市18年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桑叶损失情况,提出了暴发性桑树病虫害损失的评价方法;明确了浙江重点蚕区已经全面或局部暴发过的病虫种类,和暴发性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种群优势及间隙性、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桑树病虫害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和2000倍对桑尺蠖、桑螟、桑毛虫等桑园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综合防效均高于对照农药24%敌·灭乳油1500倍,是一个替代老产品的新型桑园专用农药品种。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初期使用推荐浓度2000倍,在防治上注意选择害虫低龄期,并注意喷雾质量和药液量,以提高触杀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几种除草剂对桑树的药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园常用除草剂有草甘磷、百草枯和乙草胺等。研究表明,三种药剂以推荐用量施用,均不会对桑树造成药害;施用乙草胺推荐用量两倍以上,桑树出现药害,且有逐步加重趋势,在混配药物中也发生类似现象;正确使用下,草甘磷、百草枯在低于推荐用量4倍以下对桑树也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家蚕蛾的成熟度及交配时间对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调查表明,家蚕蛾的成熟度及交配时间长短,对蚕蛾的产卵量、产卵速度和卵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提出蚕蛾最适成熟时间和交配时间.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区桑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湖南地区桑园害虫-天敌群落的系统调查,应用群落参数和系统聚类的方法分析了桑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桑园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全年存在较大的差异,均匀度指数也极不一致,害虫亚群落一直保持很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生态优势度,少数几种害虫的种群优势度特别大。桑园害虫-天敌群落还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全年基本上呈单峰曲线,与月均温度曲线基本一致,且与桑叶采伐、农药治虫、月降雨量等密切相关,并表现出天敌-害虫-桑树之间明显的追随现象。桑园害虫-天敌群落季节动态可分为:越冬期、活跃期、波动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