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芸薹类蔬菜(n=10)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家树  曹寿椿 《园艺学报》1994,21(3):257-263
采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n=10的芸薹类蔬菜(即不结球白菜、结球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等)各品种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对其进行了G-带带型分析。所试材料的G-带,除随体染色体臂外,都沿整个染色体的长轴分布,是一些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裂晚前期到中期逐渐减少。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G-带带型基本相似,非同源染色体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亚种或品种间染色体G-带的总带纹数目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异。本文讨  相似文献   

2.
白菜类蔬菜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利用AFLP 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菜类蔬菜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10 对选择性引物组合, 扩增出4 173 条扩增带, 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芜菁与结球白菜和不结球白菜亲缘关系远; 而结球白菜与鸡冠菜和毛白菜亲缘关系较近, 与其它不结球白菜亲缘关系较远。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薹菜、菜薹、柴乌、箭杆白、马耳朵白等不结球白菜类蔬菜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紫斑牡丹与中原牡丹类群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甘肃紫斑牡丹和中原牡丹类群进行染色体核型、C带带型的系统比较,发现这2个品种群在染色体核型构成上存在差异。甘肃紫斑牡丹品种核型构成均为2n=10=8m+2st;中原牡丹品种均为2n=10=6m+2sm+2st。对6个品种进行GiemsaC带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在C带数目和分布位置上具特异性。2个品种群C带的差别主要在于第1、3对染色体短臂端带的有无。文章还讨论了紫斑牡丹的分类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4.
微型结球白菜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结球白菜外观精巧、色泽鲜嫩、风味独特,是蔬菜中的佳品。市场上销售的微型结球白菜根据外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细长柱形,称嫩芽菜,另一类为卵圆形,称娃娃菜。微型结球白菜通常采用国外进口的优质专用品种,通过密植微型化栽培,采收时  相似文献   

5.
磷酸变位酶遗传表现与结球白菜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晓鹰  吴国胜 《园艺学报》1998,25(3):252-257
用结球白菜耐热和热敏感品种,研究了种苗中磷酸变位酶(PGM)同工酶表现形式与耐热性的关系。发现PGM-2位点带型的表现形式与耐热性相关。用耐热与不耐热品种杂交后的F1、F2和F3代株系分析了PGM-2位点与耐热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GM-2位点可以作为结球白菜的一个耐热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6.
甘肃紫斑牡丹戌中原牡丹类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玲  何丽霞 《园艺学报》1997,24(1):79-83
对甘肃紫斑牡丹帮中原牡丹类群进行染色体核型、C带带型的系统比较,发现这2个品种群在染色体核型构成上存在差异。甘肃紫斑牡丹品种核型构成均为2n=10=8m+2st;中原牡丹品种均为2n=10=6m+2sm+2st。对6个品种进行GiemsaC带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在C带数目和分布位置上具特异性。2个品种群C带的差异主要在于第1、3对染色体短臂端带的有无。文章还讨论了紫斑牡丹原分类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在云南昭通地区冬春季种植的耐抽薹结球白菜品种,作者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优选了4个结球白菜杂交组合开展了耐抽薹性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球白菜组合CBR19019JD的抗病性、结球性、耐抽薹性较好,优于对照日本强势白菜品种,适合在昭通地区冬春季栽培,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瓜甜瓜》2005,(3):50-50
现在用种子繁殖的蔬菜品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为固定品种,如芥菜、莴苣类、茼蒿、苋菜、豆科蔬菜等,这些种类在商业上还没有1代杂交种子出售。另一大类为第1代杂交品种,如各种瓜类、番茄、甜椒、茄子、甘蓝、结球白菜、青花菜、花椰菜、黄秋葵、洋葱、菠菜等,现在的优良品种几乎都是一代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9.
不结球白菜原产我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占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蔬菜复种面积的30%~40%,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南通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不结球白菜生长和繁殖,在长期进化和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殊分蘖性状的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马耳朵,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茎尖压片法对二乔刺槐染色体的数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核型分析,观察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结果表明:二乔刺槐单倍体染色体数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x=22=4m+10sm+2st+6t;属于"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14%.二乔刺槐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粗,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  相似文献   

11.
 以菜薹-青花菜异源双二倍体(AACC)为桥梁亲本,通过与亲本菜薹(AA)回交获得了菜薹-青花菜种间异源三倍体AAC。该三倍体总体形态介于菜薹与青花菜之间,生长势较强,经根尖染色体鉴定,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2n = 3x = 29;花粉生活力及单个花蕾的花粉量都明显的低于菜薹和青花菜;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复杂,在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和后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15/14、16/13 等多种分离方式,形成染色体数不等的配子。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大白菜‘A03’(2n=2x=20,AA)和芥菜型油菜‘AABB’(2n=4x=36,AABB)为试材,通过杂交获得了大白菜-芥菜型油菜异源三倍体(2n=3x=AAB=28)。结果表明:该三倍体生长势较强;叶色均较亲本深,株型偏向于芥菜型油菜,叶片、花、花蕾同时兼具了两亲本性状。减数分裂行为观察表明,在终变期,一般形成二价体、单价体和多价体,A基因组和B基因组染色体表现出部分同源性;中期I存在1~8条游离染色体;后期I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丢失及姊妹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异常现象,分到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之和多大于28条;后期II分到每极的染色体数变异为10~15条,大多数为12~13条,同时有染色体片段存在。大白菜-芥菜型油菜异源三倍体(AAB)的获得为创建AA+B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研究A、B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同源四倍体胡萝卜的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红霞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园艺学报》2008,35(12):1809-1814
 以花药培养获得的同源四倍体胡萝卜(2n=4x=36)植株为试材,对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发现其与正常二倍体胡萝卜存在较大差异:前减数分裂间期及前期Ⅰ发现部分花粉母细胞具有多核仁现象;终变期、中期Ⅰ除二价体外,还观察到单价体及多价体联会形式;中期Ⅰ、中期Ⅱ,分别有23.00%和32.29%细胞存在一些染色体(1~6条)未排在赤道板上;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86Ⅰ+4.01Ⅱ+2.99Ⅲ+1.89Ⅳ+0.81Ⅴ+1.09Ⅵ;后期Ⅰ、后期Ⅱ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或染色体桥现象,以及染色体分离多极化现象。由于其异常减数分裂行为,造成了四倍体胡萝卜的配子多样化,花粉畸形,育性低。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3号、6号染色体双三体及其初级三体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鉴定同源四倍体大白菜小孢子株系940521为3 号、6 号染色体双三体; 在其与冠291 杂交的F1代中, 利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观察的方法, 鉴定出了3 号染色体三体和6号染色体三体, 并对F1代中的两种三体及双三体的数目进行统计, 计算出双三体中的3 号、6 号额外染色体的雌配子传递率分别为28. 26 %和47. 83 %; 利用TTC 染色方法测定3 号染色体三体、6 号染色体三体及双三体的花粉生活力, 结果表明: 3 号染色体三体、6 号染色体三体及双三体的花粉生活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用25S rDNA-FISH对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CC)中期染色体组成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花粉特性和结实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8,含有9个25S rDNA位点,其中4个来自结球甘蓝4号和7号染色体;5个来自大白菜1 ~ 5号染色体;A、C基因组间不同染色体同源程度不同,减数分裂终变期常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等不同的联会方式;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游离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离不均衡,并存在染色体落后或丢失;末期Ⅱ有微核产生。异源三倍体花粉整齐度和生活力远低于其二倍体亲本,自交及与亲本甘蓝(CC)回交的结籽率都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17.
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hunb.)为药食兼用的常见蔬菜,而其染色体的研究相对滞后。以根尖为试验材料,分别考察不同的取材方式、预处理试剂、预处理方法以及解离方式对山药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筛选优化制片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今后细胞学研究打下基础。结果表明:室内基质培养块茎(或零余子)的方式获取的根尖中中期分裂相个数最多,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占的比例最高;适合于山药核型分析的预处理试剂为8-羟基喹啉同秋水仙素的混合液、8-羟基喹啉溶液,其中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后染色体缢痕更清晰,为最好的预处理试剂;预处理方法以低温4℃下2 mmol/L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2 h最好;采用酸解加酶解的方式解离效果明显好于单用酸解的方式,并且得到的制片中染色体形态清晰,96.3%的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分布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相似文献   

18.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畅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园艺学报》2007,34(5):1235-124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不同花序类型、不同花色的14个切花菊品种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2)体细胞染色体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呈现多数目性,染色体数变动范围在48~56之间,以54条为主。(3)核型呈现多样性,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神马’、‘小红娘’、‘九月黄’和‘小菊双色’有1或2条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为2.04%~5.2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39%~67.32%;‘长紫’、‘意大利红’、‘小红娘’和‘阿里格斯’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4)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除‘清露’外均正常。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切花菊核型多样性及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分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禹  李燕  孙勃  石瑜  汪俏梅  汪炳良 《园艺学报》2010,37(7):1161-1168
为了探讨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的分类关系,以2个芥蓝品种、2个青花菜品种、2个球茎甘蓝品种和2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通过芥蓝与其他3个变种的正反交以及杂交后代自交,测定杂交或自交亲和指数,并以8个亲本和2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芥蓝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其他3个变种能正常杂交,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13.4;杂交后代均正常可育,其植物学形态介于双亲之间,并分别偏向于结球甘蓝、青花菜和球茎甘蓝;各杂交后代自交亲和,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4.1,F2代能正常发芽;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2.78时,2个芥蓝品种单独聚为一类,2个结球甘蓝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2个青花菜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2个球茎甘蓝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芥蓝与结球甘蓝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根据试验结果,认为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属于同一物种,将其确立为甘蓝的另一个变种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