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梁园区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一、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多年来,梁园区先后承担并完成了省部下达的“生态农业试点村”、“生态农业示范县”及商丘市梁园区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等项目,开展了十大生态工程三大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  相似文献   

2.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现代农业》2008,(2):41-41
盘锦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重点推广了7个生态模式,实施了10项生态工程,建立了10个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区,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四化”。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证明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立足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成都市100万亩菜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千斤粮万元钱项目,研究、示范推广"稻-鸭-菜"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本文介绍了该技术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种养循环,实现环保养殖、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湖南省近10年(1994~2003年)在生态农业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编制全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评价标准的同时,按山区、丘陵、平湖、城郊和工矿5大生态经济类型区设置生态农业试点县市,进行大规模的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与示范,建立了山地“林-药-果”、丘陵“草-粮-牧”、岗地“果-粮-猪”等7种不同区域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并系统地分析其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及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律、步骤和原理;针对全省水土流失、化肥农药及“三废”污染等因素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等问题,全面展开丘岗资源保护性开垦、经济绿肥开发、稻草易地还土、有机专用配方肥研制、农药有害残留物控制降解、退化农业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等实用技术攻关,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近10年的生态农业建设与示范,5个试点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累计推广应用了326.7万hm2、新增产值50.9亿元。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绒 《现代种业》2011,(2):20-22
本文主要通过对周至县楼观镇焦镇村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果一畜一沼”生态果园模式的对策,并对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与生态效益进行了总结。传统农业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程线性结构型经济,其显著特征是“两高一低”(即资源的高消费、污染物的高排放、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与之相反,循环农业更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或再生产”的循环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相协调,以及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两低一高”(即资源的低消耗、污染物的低排放、资源利用的高效率)的目的。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提升村域经济发展的大课题。周至县楼观镇焦镇村,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成功地创出了“果-畜-沼”生态果园模式。并很快在该村推广普及,效益可观,运行良好,为村域经济的提升做出了示范。现就焦镇村这种“果-畜-沼”生态果园模式做以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湖南省桃源县生态农业研究组、湖南省常德市生态农业研究会共同承担的《桃源丘岗区生态农业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课题,于1991年5月15日由湖南省科委组织通过成果鉴定。 该课题经过1986年10月至1990年11月四年的研究和推广,对桃源丘岗区300个村进行模比分类,在划分出农工、农林、农果、农茶、农桑、粮猪6种村级农业生态类的基础上,每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2018年湖南省14个地市(州)生态农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湖南省生态农业区域发展不协调,地域分异明显,呈现出湘东湘北最优,湘中湘南居中,湘西地区较弱的布局。第二,各地市(州)生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之间发展不均衡,长株潭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六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六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把"龙头企业-基地-加工-沼气发酵-物流-销售市场"六者紧密、有机结合而构建而成,形成典型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指出必须把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恰当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该模式的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该模式的适宜范围、实施方案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山东省莱芜市始终把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作为节约型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探索、研究、推广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猪-沼-果”生态模式、“生态庭院”模式。其中尤以“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成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首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所在地,浙江德清县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回溯了德清县生态农业实践的基本历程,总结了当前德清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深入分析了“蚌-鱼-粮-桑-畜”复合系统、稻田生态种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内涵和主要价值,并基于当前德清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德清县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处鲁北黄泛平原的阳信县按照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立足县情,结合实际,围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目标,相继组织实施了造林绿化工程、农田生态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畜牧业建设工程等项重点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和规模化开发,重点推广了“枣粮间作”、“四位一体”、“上农下渔”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模式与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配套技术。先后建成了1.33万公顷鸭梨生产基地、2.33万公顷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666.67公顷香椿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誉为绿色食品鸭梨之乡、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及全国绿化先进县。经过5年的建设,农业资源得到了合理  相似文献   

13.
简析了鲁东南地区实施的"畜-沼-粮(菜、果)"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构成该模式的5种技术,分析了该模式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了在不同生态类型生态农业试点建设中应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经验。从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转化率,饲料利用率、有机废弃物利用率等几个方面闸述了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增长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桃源丘岗区生态农业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桃源丘岗区为中心,研究南方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原理与综合技术.1986年10月—1990年11月,在桃源丘岗区随机抽样300个村,采用模比法,划分出农工、农林、农果、农茶、农桑、粮猪6种农业生态类型,並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和发展基础的村,研究其形成与发展机制,测定粮猪、粮猪沼鱼等6种生态户的生态、经济调控效率,分析农田氮源配比与固氮作物利用、沼渣沼水综合利用等4个方面的生态农业技术综合应用效应。经过试验研究,揭示了丘岗区农业生态类型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生态农业发展的4个动力因素与生态农业“二元循环”的经济运行机制;提出当前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重点、措施与发展阶段性等论点。与此同时,在桃源丘岗区因势利导建立了4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在常德市建立了2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场,初步形成了6县范围的生态农业示范网络,1987年至1990年共获经济效益5541.7万元,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四湖地区“四型九式”农田作物高产高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五”、“八五”期间,在以“水袋子”闻名于全国的湖北省四湖地区(三湖、长湖、洪湖、白露湖)进行了湿地农业的生态对策研究。1990-1993年,我们设计了“四型9式”的不同种植模式,探讨在涝洼农区获得高产高效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粮经型”、“粮鱼型”、“粮饲型”和“全粮型”,乃是渍害农田高效经济与生态规律之统一。  相似文献   

17.
何仕军  龙江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B07):101-101
贞丰县北盘江查尔岩村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中的一个试验区,“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给这里的广大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高效地利用沼气资源,2006年笔者在该地进行了石榴施用沼液的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18.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四位一体”沼气池也称北方能源生态模式,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模式的实质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它以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节能温室)、畜禽饲养和厕所四个重要因子,通过合理配制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配料,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构成相互依存综合利用且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成-新-蒲快速通道沿线科技示范带"和"崇州6666.67hm2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研究成都平原生态高效农业立体种植、养殖集成技术,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种养多种高效低碳模式进行示范,为成都高端种植业的发展和粮经复合高效目标提供可供借签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