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西黄牛是我国优良地方良种之一,菏泽是鲁西黄牛的主要产区。鲁西黄牛存在着增重慢、后躯欠发达、出肉率低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鲁西黄牛生产性能调查分析,明确了改良方向,坚持选育与改良并举的方针,使鲁西黄牛体尺和体重指标、产肉性能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鲁西黄牛选育与改良研究》课题〔(97)菏星科成鉴字152号〕获菏泽地区科委星火计划一等奖。鲁西黄牛的选育 通过建立选育档案管理制度和繁育体系,制定了科学的选育标准和方法,开展了群众性的选育工作,采取了综合指数选择、性状选择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选择方…  相似文献   

2.
我省地方良种黄牛选育工作,在中共山东省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养牛战线上的科技、饲养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全省黄牛存养量达到了232.56万头,地方良种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也有所发展和提高。全省有鲁西黄牛49.2万头,比1978年增长了36%。渤海黑牛已达到二万余头。鲁西黄牛各项体尺均超过1974年,而且还高于五十年代中期,是解放后  相似文献   

3.
石璞  高翔 《中国牛业科学》2006,33(2):62-64,77
鲁西黄牛是1986年列入《中国牛品种志》中28个黄牛品种之一,与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并列为“五大地方良种牛”。2000年8月23日,农业部公布的78个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中,牛占了15个,其中就有鲁西黄牛。2004年1月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中,地方黄牛品种增加到了52个,鲁西黄牛仍作为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以其“体躯高大结实、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的特点,是发展和培育中国肉用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汶上县于1983年4月8日利用寅寺古会,首次举办了全县鲁西黄牛比赛会,参加的牛只达1800头,到会群众达万人之多。会上经过评选,有36头分别被评为一、二等牛,受到表扬和奖励。鲁西黄牛是我国地方良种牛之一。汶上县是重点产区,牛群基础好,群众又有养牛习惯。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养畜的积极性,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县牛的存栏数增加到2.88万头,其中,鲁西黄牛1.54万头,质量也有了一定提高。为了进一步搞好鲁西黄牛的选育工作,鼓励群众多养  相似文献   

5.
1 地方良种牛鲁西黄牛 :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牛 ,主产于菏泽、济宁市。根据山东省肉牛品种改良区域规划 ,产区要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在重点产区 (菏泽、鄄城、郓城 ) ,培育优秀种公牛进行本品种选配 ,逐代提高鲁西黄牛的质量。非鲁西黄牛重点产区 ,引进利木赞种公牛细管冻精进行杂交改良 ,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产肉性能。级进杂交二代后 ,有计划的进行横交培育新鲁西黄牛品系或引进其它肉用公牛进行三元杂交。渤海黑牛 :也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牛 ,产区要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在重点产区 (无棣、沾化 ) ,培育优秀种公牛进行本品种选配 ,…  相似文献   

6.
法国利木赞牛改良鲁西黄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牛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只注意役用性能为主的选育方向,出现了前驱发育良好,后驱发育较差的性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肉食韵需求数量迅速增加,加之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鲁西黄牛必须向肉用方向发展。为了改变鲁西黄牛的后驱发育差载肉能力低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1):47-48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五大优良黄牛之一,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的特点。我市是鲁西黄牛主要产区,历史上当地群众就有以成年牛育“膘牛”的习惯,解放初期,为保护耕牛发展,控制耕牛宰杀,以淘汰老病残牛来生产牛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我市养牛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并逐渐由役  相似文献   

8.
一、鲁西黄牛。鲁西黄牛主要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地区、泰安市、济宁市。中心产区有东平、梁山、郓城、嘉祥等十个县。鲁西黄牛是肉、役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产肉性能量多质高,肌纤维细,脂肪分布均匀,呈明显的大理石花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很受欢迎。鲁西黄牛被称为国宝。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1960年春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家畜、家禽育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本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并举,全面开展家禽、家畜育种工作”的方针,从1973年开始,我国一方面引进肉用和多性能综合品种牛,采取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黄牛的杂交改良;另一方面成立了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开展对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  相似文献   

10.
前言鲁西黄牛是我国主要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它主要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济宁两地区,聊城地区南部、泰安地区西部也有分布。中心产区约有鲁西黄牛60万头。鲁西黄牛具有良好的役肉兼用体型,而且性情温顺,肉质鲜美,素有“山东膘牛”之称。当前,随着世界性商品化畜牧生产的发展,许多家畜地方品种被改良或淘汰,而由少数世界性“专门化”高产品种及其杂交后代所代替。这一变化虽然为提高生产水平所必需,但从育种角度看,则将导致家畜品种单一化和品种资源贫乏,甚至可能使某些适应特殊环境的遗传变异丢失灭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加快鲁西黄牛的选育进程,山东省于1983年12月12—14日在荷泽市召开了荷泽地区鲁西黄牛育种委员会成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区所辖各县、市农业(畜牧)局长、畜牧兽医站长、家畜配种站长及分管的科技人员42人。  相似文献   

12.
鲁西黄牛是我国优良地方良种之一,菏泽市是鲁西黄牛的主要产区,随着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鲁西黄牛存在着增重慢、后躯欠发达、出肉率低的状况,制约着我市养牛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鲁西黄牛存养及生产性能调查分析,明确了改良方向,坚持选育与改良并举的方针,使鲁西黄牛四项体尺和体重指标、产肉性能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我国地方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探索出了成功经验,且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课题<鲁西黄牛选育与改良研究>[(97)菏星科成签字152号]获菏泽地区科委星火计划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保种基地、杂种肉牛基地以及肉牛加工企业实地考察,对以鲁西黄牛的肉用性能为主的选育与杂交改良效果等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鲁西黄牛在肉用性能上目前虽然还无法与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国际肉牛优良品种相比,但鲁西黄牛其独特的肉用品质和适应性,通过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必将成为中国肉牛业的一个重要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饲养试验对夏鲁杂交牛、西鲁杂交牛、利鲁杂交牛、鲁西黄牛的育肥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鲁杂交牛、夏鲁杂交牛、利鲁杂交牛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净肉率明显高于鲁西黄牛,说明对鲁西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是明显的.西鲁杂交牛和夏鲁杂交牛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优于利鲁杂交牛,三者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西鲁杂交牛、夏鲁杂交牛优于利鲁杂交牛.  相似文献   

15.
鲁西黄牛是一个役肉兼优的地方良种,既具有较强的役力,兼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据资料记载,早在1915年到1936年间,我国经过青岛港向日本输出大批鲁西黄牛,每年达7千头左右,海外誉为“山东膘牛”。从1978年以来,鲁西黄牛又销往香港等地,受到客户的交口称赞。但作为一个役肉兼用品种牛,其肉用性能各项指标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饲料报酬的高低以及屠宰最佳月龄等,过去一直没有进行过测定,因而鲁西牛肉用性能高低,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具体内容。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各地才开始对鲁西黄牛的肉用性能进行较系统  相似文献   

16.
5.2加强黑牛繁育的科研投入 黑牛繁育的特点是在保持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维持需要低、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及浓厚的牛肉风味等优点的基础上,以提高生长率、个体产肉量和肉质为选育核心。建立黑牛肉用性能选育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加快选育速度.借鉴国外的育种经验.最终育成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黑牛肉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湖南畜牧兽医》2009,(6):45-45
日前,我国著名的黄牛品种——鲁西黄牛首次人工培育胚胎在山东获得成功。这项技术使鲁西黄牛一牛双胎的愿望成为可能,对保护和扩大鲁西黄牛这一优质牛种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鲁西黄牛是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的济宁、菏泽等鲁西南地区.它不但具有体躯高大、役用性能强、适应性能好,而且还具有早熟、肉质风味好、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薄骨细等特点,适于通过生态链及配套技术及饲养生产优质绿色牛肉[1-3].  相似文献   

19.
(接2009年第8期) 5.2加强黑牛繁育的科研投入 黑牛繁育的特点是在保持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维持需要低、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及浓厚的牛肉风味等优点的基础上,以提高生长率、个体产肉量和肉质为选育核心.建立黑牛肉用性能选育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加快选育速度,借鉴国外的育种经验,最终育成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黑牛肉用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鲁西黄牛为我国10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体型大、肉质好,遗传性稳定的特点。利用其作父本,改良山区本地牛生长慢、体型小、毛色杂的缺点,是养牛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于1986年在泰安市郊区房村乡开展了鲁西黄牛杂交改良本地牛试验,为改良本地牛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