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共新修水平梯田3.50万hm2,修筑和改造生产道路508.05 km。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6 749.56万kg,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1 474.252万元,人均增收593元。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喇嘛洞镇坤都营子项目区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试点地区。项目区内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0%,坡耕地大部分未经治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开展本地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为了保障本地区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共治理坡耕地面积200. 27 hm2,其中新修石坎水平梯田100. 27 hm2,新修土坎水平梯田100. 00 hm2,布设2. 55 km截水沟,共修建田间道路3. 90 km,共修建谷坊26座。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 52%,年增加蓄水量6. 02万m3,保土0. 33万t。增加粮食产量60. 08万kg,年增加经济收入120. 16万元。经过治理,项目区在汛期洪峰比过去减弱并延迟,农田被冲毁程度变小,土地单产得到增长。广大农民得到甜头,认识到了坡耕地治理的好处,保护水土流失的意识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水利部自2010年起,先后在辽宁省的9个县市区所辖的27个乡镇开展了试点工程,项目经过3 a的实施,建成梯田12 243 hm2,修建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14座,完成截排水沟79.14 km,田间生产道路308.41km,有效地治理了坡耕地水土流失,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辽宁省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系统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全省大规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国家水利部自2009年起,先后在贵州的14个市县所辖的27个乡镇、75个村开展了试点工程,3年多来,建成梯田3 729.76 hm2,修建蓄水池、沉沙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 029座,完成截排水沟渠75.6 km、田间生产道路97.06 km,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贵州省自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后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松辽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2 8 16万km2 ,区内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均很活跃。黑龙江省黑土区坡耕地每年流失 6~ 7mm厚的表土 ,有 10 4 7万hm2 的坡耕地表层黑土已流失殆尽而失去耕种能力。水土流失危及农业生产、影响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 ,1998年松花江、嫩江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80 0多亿元。介绍了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松辽流域水保工作开展现状及今后水保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干热河谷区的坡耕地试点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坡改梯措施、水利措施、机耕路、排水措施及沟道治理措施。通过对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8%,可实现试点区年减蚀量达1.43万t,年蓄水效益达8.86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6 500 t/(km2·a)降到500 t/(km2·a),每年增加经济效益达30 420元/hm2。  相似文献   

7.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著名的玉米带和大豆主产区,但水土流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剥蚀表土、恶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和侵蚀沟侵吞耕地上,估算坡耕地水土流失导致的粮食减产和侵蚀沟导致的粮食损失总量达108亿kg左右。通过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改造中低产田、治理水土流失、科学施肥、应用新品种和耕作栽培新技术等,在未来15~20年内,可实现增产粮食约2 000万t的目标,相当于全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需新增4 000万t粮食生产能力的50%。  相似文献   

8.
2010-2018年,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共涉及8市24县区67个乡镇的744个村,共119个项目区。经过9年实施,累计坡改梯面积53 711.3 hm^2,修筑生产道路656.05 km。通过治理,项目区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340.21万t,增加水源涵蓄能力861.99万m^3,增产粮食12 326.74万kg,人均增加粮食535 kg。在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强力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加快乡村振兴、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介绍了项目实施成效、主要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庄浪县梯田化建设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庄浪县梯田面积已占坡耕地面积的 91 74%、占综合治理面积的 41%。梯田在拦蓄径流泥沙的同时 ,改变了土壤水肥条件 ,提高了抗旱减灾的能力 ,在 1997年发生 5 0年一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 ,全县梯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仍达 2 2 92kg/hm2 。梯田化建设使全县粮食人口承载量由 195人 /km2 提高到 315人 /km2 以上 ,粮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达 1 3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巴州区境内水土流失严重,1997年被国家长委和省水保局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几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 km2,其中改造坡耕地1.67万hm2,栽植经果林3500 hm2,营造水保林4500hm2,保土耕作1000 hm2,封禁自然修复1万hm2,修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51万处。为确保水保治理成果的永续利用,巴州区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公司加农户、租赁、承包、户自管理和目标管理五种管理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坡耕地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资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积4.59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2%,年土壤流失量达1.5亿t。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有5 000万t。深入分析坡耕地成因、危害,阐述坡耕地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全面加强坡耕地综合整治,对于加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一核心要求,在2009年做出了启动实施500万亩(33.33万hm2)梯田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通过3年多的实施,全省梯田面积达222万hm2。工程建设中,建立了水保搭台、项目支撑、行政推动、整合资金、产业开发、目标考核等有效机制,探索出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建设、人机结合、机修为主"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路子,推进了梯田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了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大通县2013—2022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坡改梯6 854.97 hm2。通过对坡改梯工程建设成效进行分析可知,稳定后的梯田相较于原有坡耕地年增加产值2 850元/hm2,增值率16.66%;各项目区人均年收入增加425元;年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62.46万m3,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48.44万t。坡改梯工程有效地遏制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变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措施,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馒头营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馒头营子小流域位于朝阳县西部台子乡境内,总面积19.03km2,水土流失面积10.80km2,占56.8%。该流域自2003年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老虎山项目区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治山治水活动。5a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95.4hm2,治理度达到了78.32%,林草覆盖率达到35.37%。2008年粮食总产198.83万kg,人均产粮803.35kg;经济总收入569.46万元,人均收入2300.85元。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法为盾 保护水土 全面推进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 9 8% ,年土壤侵蚀总量达 2亿多t。到 2 0 0 0年底 ,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 870 0件 ,收缴水土流失防治费近 2 819万元 ,收罚没款 181 2万元。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 2 80 6km2 ,转让“四荒”面积 12 0 95万hm2 (其中 6 1 4%已得到开发治理 )。近期目标是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2 0 0km2 ,到 2 0 10年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相似文献   

16.
<正>石楼县义牒镇褚家峪村,自2015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取得了显著实效,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该村位于县城西南17.5 km处,总人口805人,劳动力250人,耕地面积430.34 hm~2,其中坡耕地407.27 hm~2,占到94.64%。人口密度47人/km~2,人均耕地0.53 hm~2。人均占有粮食385.14 kg,人均纯收入2 075元,经济贫困。该村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是导致项目区农民群众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2015年,该村被列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严重侵蚀退化黑土农田地力快速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一块平均坡度为4.1°顺坡垄作严重侵蚀破皮黄黑土农田上,通过集成等高改垄、秋深耕、增施牛粪和种植高产大豆品种等技术,构建严重侵蚀退化黑土农田地力快速提升技术.结果表明:治理后.水土流失得以有效遏止,大豆产量由治理前的平均1 335 kg/hm2增加到2 518 kg/hm2,全坡面平均增产89.7%,变幅19.7%~172.4%,当年实现南低产田一举上升为中高产田.土壤水分胁迫是导致严重侵蚀坡耕地地力低的主要障碍因素,严重侵蚀黑土坡耕地保水措施是地力提升的关键.实施等高种植和深耕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耕层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地力快速提升技术可为黑土区域水土保持和粮食增产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张崇庆 《中国水土保持》2008,(8):F0003-F0003
自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在水利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做到了领导、机构、投入、治理、监管五到位。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来,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累计投入达35.3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从5.2万km^2下降到3.85万km^2。治理区的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达4000多万t,年人均增产粮食125kg,年人均增收480元。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是全面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根据各市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及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分布情况,2014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万hm2,其中太原市1.2万hm2,大同市2.3万hm2,阳泉市0.3万hm2,长治市1.5万hm2,晋城市0.8万hm2,朔州市2.1万hm2,晋中市1.7万hm2,运城市1.8万hm2,忻州市2.9万hm2,临汾市2.7万hm2,吕梁市2.7万hm2。二是继续抓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坝滩联合整治工程等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沟壑区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围绕高原沟壑区区域特点 ,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进行深层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 ;根据不同降水年型旱作生产力的特性 ,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 ,15 a平均粮食单产达到 4 10 0 kg/km2 ,在人均旱作粮田仅为 733m2 的条件下 ,做到粮食基本自给 ;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 ,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林草覆盖率达 4 3% ,水保治理度达 92 % ,土壤侵蚀模数降至 5 0 4 t/(km2·a) ,控制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