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是板栗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北京延庆县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山区板栗园内越冬卵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群内存在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的聚集可能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中的综合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 Jacobi),是板栗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北京延庆县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山区板栗园内越冬卵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群内存在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的聚集可能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中的综合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侧柏林柏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柏小爪螨叶部越冬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柏小爪螨越冬代雌成螨产卵习性所致,并非环境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在橘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在柑橘果实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是聚集分布的,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密度越大,聚集度越高,其相关性显著.提出了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频次比较法、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了酿酒葡萄园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并对绿盲蝽越冬卵聚集的原因及理论抽样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酿酒葡萄园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越冬卵密度越高,分布越聚集。利用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检验,可以看出绿盲蝽越冬卵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并且聚集度与种群密度有很大的关系。聚集均数(λ)与平均密度(x)线性回归方程为λ=0.931x-0.184 1 (r=0940 5)。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密度下,聚集均数λ均小于2,表明酒葡萄园中绿盲蝽越冬卵的种群聚集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结合田间调查,聚集分布的原因可能受葡萄藤生长势、葡萄冬芽鳞片疏密、种群密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利用绿盲蝽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可以确定不同虫口密度下绿盲蝽越冬卵的理论抽样数,为今后准确预测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园内的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绿盲蝽越冬卵在酿酒葡萄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相关内容,也为早春酿酒葡萄园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5个梨园梨上瘿螨发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 Iwao法的统计分析得出,梨上瘿螨越冬自然种群在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建立了梨上瘿螨越冬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抽样数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香樟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取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16-1119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Taylo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地区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一切密度下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性的负二项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强,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通过方差分析,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香樟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和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抽样方位可随机。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布的适合性检验、空间格局指标分析,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在温州蜜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与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低密度下偶尔符合Neyman A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成员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种群低密度下的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高密度下的聚集与该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田间种群数量达到某一危害级别时,相应级别的危害空间容积不超过总体空间的30%,相应的田间药剂防治面积也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檫角丽细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檫树人工林内都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苹果园李始叶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格局纹理分析,对李始叶螨活动螨(幼、若、成蟥)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种密度水平下,该害螨在苹果树内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聚集度在低密度下最高,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大小约4~6片叶.  相似文献   

11.
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的卵和幼虫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提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针叶小爪螨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动态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针叶小爪螨在五莲园艺场1991年年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一年中分为6个状态,并简要阐明了各自特点,为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烟粉虱已在吐鲁番地区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了解该害虫在棉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今后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调查并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烟粉虱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在棉花上烟粉虱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并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烟粉虱成虫、若虫和卵在棉花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较多高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结论]通过对烟粉虱在棉田分布型的分析,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烟粉虱在棉田的种群动态和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田间调查资料,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苹果苜蓿苔螨在苹果园内 的种群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苜蓿苔螨的成、苔螨及卵的空间分布均属聚 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树冠不同方位的各虫态分析,平均密度及 平均拥挤度均以中部高于其它方位,而聚块性指标则以中部最小;其聚集强度 表现为卵)若螨)成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卵的田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而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其Iwao回归式为m-=0.2627+1.1315m,Taylor回归式为logs2=0.1902+1.11011ogm。在分布型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桃小食心虫卵的田间序贯抽样技术,并给出了田间抽样的最大最小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16.
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番石榴园挂果期瓜实蝇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瓜实蝇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原因是由瓜实蝇幼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度加大,番石榴果实中瓜实蝇幼虫数量差异变小。同时,建立了幼虫在番石榴果实上的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误差、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并得出了序贯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17.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庞泉沟地区华北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设置30 m×30 m样地10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对华北落叶松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取样尺度为5 m×5 m时,华北落叶松种群属于随机分布,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种群为集群分布,取样尺度为25 m×25 m时,聚集强度较大;在低海拔(1 950~2 050 m)及阳坡,集群分布为华北落叶松种群分布的主要特征,聚集强度较大;而在中高海拔(2 050~2 250 m)及阴坡,华北落叶松种群趋向随机分布,聚集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