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动物保健》2010,(4):111-111
2月4日,2010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会议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召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研究室宁宜宝主任主持会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冯忠泽副所长、农业部兽医局药政处耿玉亭副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的6个国家兽药安全评价(耐药性)监测实验室的技术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药杂志》2012,46(9):50-53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不仅关系到动物的用药安全,也与公共卫生安全密切相关,日益引起各国的关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从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工作10余年,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统一管理,实时掌握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流行动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联合多家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单位,开发了我国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库。该数据库为B/S架构,全国不同地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均可通过网页浏览器连接服务器,实现了监测数据即时储存、统计分析和上报,为我国兽医临床细菌耐药性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遏制细菌耐药性国家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进一步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的通知。通知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任务分工作了规定。农业部负责组织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选定连续定点监测养殖场(猪场、肉鸡场、蛋鸡场或奶牛场各1个,共3个),  相似文献   

5.
兽药     
正农业部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2月9日,农业部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以下简称《监测计划》),至此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正式展开。此次公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中就要求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动物肠道菌群血清  相似文献   

6.
《广东饲料》2008,17(7):30-30
2008年7月12—20日,受农业部兽医局委托,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主办,广东省兽药与饲料监察总所承办的国家兽药耐药性监测网启动工作会议及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技术培训班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7.
近期,农业部印发《农业部2014年兽医工作要点》,涉及加强兽医药品和兽医生物制品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一、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贯彻实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规范兽药使用行为。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完善兽药残留试剂盒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备案试剂盒质量监管。开展兽用抗菌药整治活动.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要闻     
农业部印发《2013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为做好2013年度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力,农业部特制定《2013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各监测任务承担单位的采样、细菌分离和鉴定、耐药性检测和结果上报等活动要按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采样、检测技术要点》;样品应从畜禽养殖场、屠宰  相似文献   

9.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对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苏 《中国兽药杂志》2012,46(2):50-52,56
通过阐述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演变趋势,分析抗生素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旨在了解细菌耐药性对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治疗的影响,为兽用药品特别是兽用细菌疫苗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动物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为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挑战,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农业部制定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之后,农业部兽医局负责人解读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国兽  相似文献   

11.
抗微生物药物在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是应对微生物耐药性风险的重要防控策略。在“同一健康体系”工作框架下,中国和美国积极进行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美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系统的监测设计、监测对象和监测数据应用情况,结合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现状,立足我国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客观需求,旨在为我国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外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情况及目标,对我国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考虑的许多因素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包括动物品种、食品、采样方法、样本的收集、细菌品种、抗菌药物、标准药敏试验法、质控、结果记录和数据库设计、报告和结果分析等,并对今后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调查和数据统计报道我国近年来的兽用抗生素使用、养殖业用药背景、抗菌药物耐药、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库研究及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等现状,并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和监测现状,提出了我国政府与各地区相关部门应科学评估分析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及变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完善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加强教育和宣传等应对措施,为解决全球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面分析了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的国外概况和国内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在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提出6点建议以期做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兽医协会、中国兽药协会,《中国动物保健》杂志社:为贯彻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深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局决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百千万接力公益再行动,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促进养殖环节科学合理用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2019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明确了监测范围和监测对象。监测范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相似文献   

17.
弯曲菌是重要的食品源性致病微生物,在很多动物中属于正常携带细菌,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可引起人类肠炎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在畜牧养殖业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造成动物源弯曲菌耐药性日益增加,给人类带来健康风险。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了动物源性弯曲菌流行性和耐药性监测工作,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对弯曲菌流行性和耐药性监测越来越重视,文章将就近年来国内外动物源性弯曲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调查工作做简单的总结,为中国动物源性弯曲菌流行性和耐药性工作的开展提供比较及理论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组成和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其过程控制,包括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耐药性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等,并介绍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如建立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平台和耐药性细菌资源库、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数据库、摸清了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等。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规范我国兽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动物处方药的管理并建立治疗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畜禽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等。  相似文献   

19.
要闻     
正农业部积极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问题目前,农业部正在深入实施《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着力推进"六项行动":一是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生素逐步退出;二是实施"监管行动",强化兽用抗生素质量监管;三是实施"监测行动",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四是实施"监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13年10月18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协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抗生素的安全使用专题报告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特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聪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徐士新就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现状与防控,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报告。笔者把两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整理,希望为广大养殖户、企业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