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正亮 《种子世界》2003,(12):34-35
1选用矮化品种 选用节间短、结果早、枣头枝、2~3龄枝能形成产量85%以上的丰产矮化品种为好,其中鲜食品种有梨枣、冬枣、大白铃等,干制品种有晋枣矮1号(又名胜利枣)、赞皇大枣等,干鲜兼用品种有大白枣、骏枣、壶瓶枣等;观赏品种有龙枣、茶壶枣等.  相似文献   

2.
沈瑞 《保鲜与加工》2006,6(6):38-38
冬枣属晚熟枣品种,目前主要有枣庄冬枣和沾化冬枣等几个品种。沾化冬枣比早熟鲜食枣耐贮,一般冷藏可达2个月左右的保鲜期。家庭贮藏主要是选择温度较低的场所,用0.02mm厚聚乙烯和无毒聚氯乙烯袋包装,一般可存2~3周,家庭冰箱贮藏用上述包装可存3周以上。商业性贮藏通常利用冷藏  相似文献   

3.
枣树矮冠疏层形树形的特点是低干矮冠,树体、树冠小,树体结构牢固,树体的光照条件好,层次分明,易丰产.适合于各种模式的密植园栽培,便于管理和手摘采收.适合灰枣、骏枣、梨枣等主干生长势强、中央领导干易于培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2003年初,二二四团开发种植红枣,以骏枣为主栽品种,到2007年春季,种植面积已达到0.87万hm2,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和田地区独特高温、干旱、多风少雨的气候特征虽然对提高骏枣的品质十分有利,但却给原本自然坐果率很低的骏枣开花、坐果带来很大影响。5年来,通过大量的试验摸索,我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种苗1.选择品种。由于温室光照不如自然光强,温室催开的花较自然开放的花色浅,因此,红色、紫红色的品种最好,浅红、粉色的品种不宜选择。用来催花的牡丹品种主要有洛阳红、胡红、乌龙捧盛、肉芙蓉、银红巧对、十八号、似荷莲等。  相似文献   

6.
鲜枣裂果及其与解剖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14个枣品种的裂果指数及其与解剖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枣品种之间裂果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三变红品种裂果指数最高,太谷葫芦枣、金丝小枣、油枣次之,柳林木枣、板枣、尖枣等品种不易裂果。枣果角质层厚度与裂果指数间相关不显著,表皮细胞层数、亚表皮细胞层数、表皮厚度及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程度与裂果指数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果皮细胞大小、维管束粗细及多少、空腔大小及多少与裂果指数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5个特早熟鲜食枣的优良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早熟鲜食枣市场供不应求,前景逐渐看好.但适于生产推广的优质早熟鲜食枣品种却不多.为此,1992年以来,我们先后从国内各枣产区引进鲜食枣品种16个,1996年又在市、区科委的支持下立题对分布于我市的枣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结合各个品种的特点进行了早果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从中优选了5个成熟期在9月上旬以前,颇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枣树与其他果树相比,对土壤、温度、光照、水分、风等诸因素的要求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花芽分化独具特色。枣是多花树种之一,一个枣吊上着生的花朵上百,可自然坐果率却低得惊人。既使坐果率较高的品种,也只有2%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枣花具有当年分化、连续多次分化、分化速度快,单花分化时间、寿命都很短,而单株分化持续时间较长(2~3个月)的特点。花期花量大,分化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定向培育的结果.任何一个品种总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这就有一个品种选择的过程.品种的选择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种更新,即对每年使用经受了各种自然条件的考验,表现出高产、稳产、质佳、抗逆性强的品种,通过提纯复壮,保持和提高品种特性,继续利用.二是品种更换,即对一些丰产性能下降、混杂、退化失去利用价值的品种进行淘汰,不再利用.品种更新更换是一个科学的选择与决策的过程,因此,必须持慎重的态度.本文以杂交玉米品种为例,通过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提出品种更新更换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尖椒种性自然退化严重.影响尖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要不断更换种子.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强.符合出口干椒标准的品种;其次还要依据地力选择品种.肥力高的土壤应选择高产的大株型品种,一般地力和沙地应选择小棵型早熟品种.以密植取胜。  相似文献   

11.
<正>蜜枣是枣的糖渍干制珍品,起源于安徽歙县,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现已遍布我国南北方很多枣区,并已形成质地和风味各具特色的多种加工品种。制作蜜枣时以果大,果面平整,长筒形,皮薄核小,含水量低,肉质比较松软的品种为好。原料枣以白熟期为采收适期,采取分期采收。加工前将果实按大小细致分级,以便于加工,并使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北美13个熟期组大豆代表品种48份及我国各地地方品种256份在南京春播自然条件结合18小时长光照条件的试验,部分品种在石家庄、哈尔滨的春播试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将我国大豆品种归属为相应的000~Ⅸ共12个熟期组,未发现熟期组Ⅹ品种;(2)按同一熟期组品种生育前期变异的地理分布,0~Ⅲ熟期组内各划分为秦岭淮河  相似文献   

13.
蔬菜迷宫的设计,应增加文化内涵,突出景观特色,可设计成不同的类型。蔬菜迷宫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调节播种期、种植密度和高度,调节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植株调整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枣股和枣吊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中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枣园管理以提高枣子产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统计栽培于延川县红枣主产区的24个枣树品种(系)的枣股粗度和长度,及枣股上枣吊数、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挂果数等农艺性状,结合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阐明了枣股长、枣股粗、枣股形态、枣吊长、枣吊叶片数、挂果数与枣股龄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间枣股和枣吊生长的变异大于枣股龄间。提出基于枣股龄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曲线将枣股生长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的标准;基于枣吊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与有效挂果数的相关系数,首次建立了高产枣树品种选择的综合指数;提供了丰产枣园枣股管理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北省雄县甘薯规模生产集约经营发展较快,特别是早熟甘薯带来了突出效益,农民发展早熟甘薯积极性高涨,应用推广了豫薯10号、冀薯6-8等早熟高产品种,但这些品种食用品质较差,所以筛选早熟优质品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引进龙薯9号,2008年小面积试验获得成功,2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约1200hm2,取得良好效益,每667m2经济效益在2000元以上。经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主要性状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耐弱光性不同的番茄品种(品系)对光照条件反应不同,确定番茄耐弱光鉴定指标,可以快速有效地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耐弱光的番茄品种,提高品种耐弱光选择效率;试验对耐弱光性不同的4份番茄品种(品系)于定植后进行遮光处理,分别研究各品种在不同光照下的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变化,并对11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透光率为25%(平均光照强度的光通量约为230μmol/)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弱光下坐果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弱光下胞间CO2浓度与相对单株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2、1.76、2.13,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09、0.48。可见,弱光下的坐果率是鉴定番茄耐弱光性的可靠指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可作为耐弱光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播期调节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适宜条件下不同类型高产玉米品种都能发挥高产潜力。晚熟品种掖单13对温度、光照变化反应敏感,花后高温、光照不足严重影响其产量。登海1号花后最适日均温为25.41℃,掖单13为24.15℃。  相似文献   

18.
甜(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在不同的低温弱光条件下,对8个代表性品种的冷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初步确定:15℃/5℃(昼/夜)、光照强度4000lx、光照时间8h、处理15天,是耐低温弱光品种的适宜选择压力。在此条件下,耐低温品种不出现伤害症状和落叶现象,叶片生长速度快;不耐低温品种生长缓慢,落叶严重,且生长点呈黑褐色,以至干枯。品种间差异显著。同时,耐低温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而不耐低温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耐低温弱光品种的鉴定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宋思平 《种子世界》2000,(10):21-22
农作物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定向培育的结果。任何一个品种总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存在适应一切地区、一切年份的“万能”良种,因此,这就有一个品种选择的过程。品种的选择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种的更新,即对每年使用经受了各种自然条件的考验,表现出高产、稳产、质佳、抗逆性强的老品种,通过提纯复壮,保持和提高品种特性,继续利用。二是品种更换,即对一些丰产性能已经严重下降,严重的混杂、退化失去利用价值的品种进行淘汰,不再利用。品种更新更换是一个科学的选择与决策的过程,因此,必须持慎重的态度。本文以杂交玉米品种为例,通过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提出品种更新更换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枣食芽象甲对不同品种枣树挥发物气味行为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开发植物源引诱剂监测和控制枣食芽象甲提供新方法,以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和枣芽为试材,研究了枣食芽象甲寄主定向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食芽象甲成虫对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和枣芽的气味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成虫对6种枣树品种枣叶的反应率为53.57%~57.58%,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挥发物均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枣食芽象甲成虫对‘赞皇枣’、‘壶瓶枣’和‘骏枣’的枣芽挥发物反应率均大于68%,这3种枣树品种的枣芽挥发物对枣食芽象甲有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