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行了两年的温室试验以明确氮素对棉花结铃、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棉株结铃和棉铃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变幅为最低施氮处理的1%至最高施氮处理的3%。氮素胁迫降低了棉株叶面积、铃数和单铃重,且单株铃数的下降程度大于铃重。氮素对棉铃成熟期没有影响。氮素胁迫下,棉铃在主茎和果枝上所处的节位影响到单铃纤维重。但是,氮素胁迫只影响纤维品质性状中的纤维齐整度。第二果节棉铃的纤维麦克隆、长度、强度和整齐度值均低于第一果节的,但纤维伸长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栽培技术措施,2008年和2009年在安阳进行了棉花密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高密度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而密度适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在低密度时较大,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较高。下部和中部内围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中处于中等水平,低密度时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成铃率较高,低密度处理最高。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在棉株的中部和内围最大;棉铃直径对铃体积的影响高于铃长,而棉铃体积对铃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机采种植模式下不同水平减施氮肥后增施叶面肥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与产量的影响,旱碱地条件下,设置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当地常规施氮量)、225 kg·hm-2 (N6)7个施氮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花铃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冠层光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施(60~150 kg·hm-2)氮肥后,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降低0.7%~5.5%,冠层光总截获率降低0.2~1.7百分点,冠层光透射率升高0.2~0.8百分点;各减施氮肥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冠层上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则呈负相关;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90 5)。减氮(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的LAI、冠层光总截获率、光透射率、冠层上下层叶片光截获率以及籽棉产量与当地常规施氮量180 kg·hm-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旱碱地机采模式棉田增施叶面肥,对减施氮肥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籽棉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机采种植模式下不同水平减施氮肥后增施叶面肥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与产量的影响,旱碱地条件下,设置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当地常规施氮量)、225 kg·hm-2 (N6)7个施氮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花铃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冠层光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施(60~150 kg·hm-2)氮肥后,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降低0.7%~5.5%,冠层光总截获率降低0.2~1.7百分点,冠层光透射率升高0.2~0.8百分点;各减施氮肥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冠层上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则呈负相关;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90 5)。减氮(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的LAI、冠层光总截获率、光透射率、冠层上下层叶片光截获率以及籽棉产量与当地常规施氮量180 kg·hm-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旱碱地机采模式棉田增施叶面肥,对减施氮肥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籽棉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疆高产棉田棉铃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品种新陆早 6号为材料 ,分析北疆不同产量棉田不同结铃部位棉铃各组分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铃壳的干物质积累在花后2 0~ 2 8d达最大值 ,至棉铃发育成熟 ,干重略有下降。棉纤维和棉子的干物质积累在花后 40~ 5 0 d才达到最大值 ,其积累过程可用 Logistic方程加以拟合。高产田棉铃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量及棉纤维和棉子旺盛生长期的长短均高于低产田 ,最终其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皮棉产量也较高。从结铃部位来看 ,中部棉铃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较下部和上部要高。≥ 1 5℃有效积温的高低和铃期日温差大小对棉纤维和棉子干物质在旺盛生长期间的积累速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区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棉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棉铃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依据植株顶部铃龄变化,采用分阶段喷施脱叶催熟剂(8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40%乙烯利水剂)的方式,以不喷施脱叶催熟剂为对照,研究脱叶催熟剂对棉铃干物质累积特性的影响,探讨棉纤维和棉籽生长对脱叶催熟剂不同喷施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催熟剂显著降低了铃壳干物质质量的最大理论值,较对照降低了4.6%~8.5%;但对铃壳达到最大理论干物质质量的时间无显著影响。脱叶催熟剂影响单铃纤维干物质质量和棉籽干物质质量,且喷施时间越早则其降低幅度越大,且对单铃纤维干物质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铃龄30 d时喷施脱叶催熟剂较对照分别降低61%和46%,但铃龄44 d时喷施脱叶催熟剂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显著影响了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导致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和期间的平均累积速率显著下降。因此,单铃纤维干物质质量和单铃棉籽干物质质量对脱叶催熟剂的响应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二者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及期间的平均累积速率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200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在0-240kg/hm^2纯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以180kg/hm^2的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0.7t/hm^2),在120—180kg/hm^2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员明显。氮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施氮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04^**),二是在低氮水平下(0—120kg/hm^2)施氮量对穗数有明显影响。超级杂交稻对抽穗期源器官有特殊的要求,施氮明显影响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较高的施氮量,能保证超级杂交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完全彻底转运,发挥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氮肥农学利用率(AE)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高,达16.10,而24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低.仅为7.43。  相似文献   

8.
明确钾肥对冬油菜两种光合器官(叶片和角果皮)的演替和光合能力的调控,对于进一步理解钾肥促进油菜产量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于2018-2019年油菜生长季的田间开展,通过监测不同施钾量下油菜(甘蓝型油菜华油杂9号)叶面积指数(LAI)和角果皮面积指数(PAI)的动态变化,结合光合能力变化,探究油菜主要光合器官对产量的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LAI逐渐增加,在花期达到最大,为3.4~4.8,此后迅速降低,而PAI快速增加,相同处理下最大PAI与最大LAI相当。钾肥施用对LAI和PAI调控作用一致,LAI和PAI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PAI/LAI的比值不受施钾量影响。在各关键生育期,光合速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在超过120 K2O kg/hm2 后不再显著变化。在一天中,钾肥施用显著提高午间光合速率,缓解越冬期午休现象。LAI、PAI和光合能力与油菜籽产量显著相关,施钾显著提高油菜光合器官光合面积和能力,从而增加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中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 0 kg·hm-2,中氮189.5 kg·hm-2,高氮395.0 kg·hm-2)处理,研究棉花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透光率(CLP)、群体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及作物生长率(CGR)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群体生理指标有所提高,但数值过高不利于产量提高。中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其LAI最高值为4.3,CGR最高值为16.71 kg·hm-2·d-1,叶面积载荷量为21.6 mg·cm-2。因此,适当氮素供应对棉花群体性能改善较为显著,对调控棉花群体生长发育及氮素管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铃重、衣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棉田,设置6个不同施氮量水平,研究施氮对陆地棉铃重、衣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量为300~45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铃重和衣分,超过450 kg·hm-2时公顷总铃数开始减少。当施纯氮量为427.8 kg·hm-2时,子棉产量的最大值6860.5 kg·hm-2,此结论为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高产棉田适宜施氮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扬麦10号为材料,设置0、93.75、168.75和243.75 kg/ha四个氮肥处理水平(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研究了施氮对小麦地上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N3处理与N2处理差别不大,增施氮肥不影响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干物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营养器官转运率以不施氮(N0)处理最大,对籽粒的贡献率以N2处理最大.增加施氮量提高了小麦各个生长时期氮素累积量,N3处理在收获时茎秆中有较高的氮素残留,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产量,N2处理与N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氮肥生理效率以N1最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农学效率均以N2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棉区油棉双移栽种植制度、沙质壤土和中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设置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300、450、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于2011~2012年插入当地生产上常规密度和当地生产条件下杂交棉密度试验最佳密度的两个代表密度进行氮肥与密度互作试验。结果表明:两年的试验结果基本相似,一是施氮对棉花生育期略有影响,而密度对生育无明显影响;二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其株高、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总数、果枝数、单铃重均相应增加,单株果枝数略有减少,但密度增加株高变化不明显,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三是子棉产量均以高施氮水平和高密度较好,随着施氮量增加子棉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子棉产量略增加;四是施氮处理产值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以施氮量增加产值略增加;五是不施氮处理的效益出现较大的负值,其他处理有较小的效益;六是氮增效以低氮处理大,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是综合产值、效益与氮增效等指标认为,适宜施氮水平为300~450 kg/hm2,种植密度为34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大田大区试验,设6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240、3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N5表示),测定棉花生长发育阶段以及收获期各器官干物质质量、产量及纤维品质,研究施氮量对赣北植棉区油后直播棉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2日之后,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棉花株高最高;8月19日之后,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棉花单株果节数最高;在8月30日,施氮量300 kg·hm~(-2)处理棉花单株成铃数最高;施氮0~240 kg·hm~(-2),棉株单株干物质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在180~300 kg·hm~(-2),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差异不显著;以施氮180 kg·hm~(-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施氮量对油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赣北地区早熟油后直播棉施氮量为180 kg·hm~(-2)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圆柱管栽培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氮肥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入生物炭对单株干物质积累与LAI的调控起到了促进作用,其调控作用在生育后期大于生育前期。在R6期C1(施炭750 kg·hm-2)处理单株干物重与LAI最高,但随着施炭量的进一步增加单株干物重与LAI却逐渐下降,施炭量为C3(施炭2 250 kg·hm-2)时单株干物重与LAI低于不施炭处理。施入生物炭使大豆株高降低,施炭量越多株高降低幅度越大。在相同施炭量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重及叶面积指数的均值以N2(施氮60 kg·hm-2)最高,叶绿素的均值以N3(施氮90 kg·hm-2)最高。施炭750 kg·hm-2和施氮42 kg·hm-2为大豆高产的最优施用组合,理论产量为3 546.9 kg·hm-2。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单株粒数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研究氮、硫养分互作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硫素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均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显著。高氮处理的株高、茎粗、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提高48.7%、30.0%、28.3%、18.5%、47.4%和285.3%,低氮处理介于高氮处理和不施氮处理之间。施硫促进玉米生长,且氮硫交互效应显著。不施氮条件下,施硫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低氮条件下,施硫促进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高氮条件下,施硫效果与低氮条件下接近。综合分析,高氮低硫处理获得较高的植株干重、最高的硫素利用率和较高的氮素利用率,是适宜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佳氮硫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郑单958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郑单958玉米子粒产量、不同生育时期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特性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明确生物炭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炭氮施量处理中,正常施肥配施5 000 kg/hm~2生物炭处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成熟期玉米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LAI)分别比不施生物炭处理(对照)高46.22%和37.22%。正常施肥配施生物炭处理玉米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高于CK,且高施炭量处理明显高于低施炭量处理,有效提高了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延缓玉米衰老。添加生物炭处理郑单958产量最高可达12 076.35 kg/hm2,比对照增产10.23%,表现为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新玉9号为试验对象,设置覆膜与不覆膜滴灌条件下3个施氮水平(368.88、278.40和187.92 kg/hm2)及1个对照(当地灌溉施肥制度),共计7个处理,研究新疆地区覆膜/不覆膜滴灌条件夏玉米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梯度条件下,夏玉米各生长指标总体呈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覆膜与不覆膜滴灌条件玉米各生长指标发现,覆膜滴灌玉米产量比不覆膜滴灌平均提高16.84%~37.32%,覆膜处理的夏玉米各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均值比不覆膜分别提高48.05%、18.14%、41.65%。因此,在南疆地区采用覆膜滴灌方式且施氮量在278.4 kg/hm2左右时可较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全国棉田氮肥施用技术定位联试江西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3年以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在赣北中等肥力沙质壤土上,以24 000~25 830株/hm2的密度种植湘杂棉8号和赣棉杂1号杂交棉品种,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有随施氮量的减少逐步降低或减少之势,若连续不施氮降低或减少更为明显;不施氮或连续不施氮有利于提高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会造成产量、单铃重、铃壳重、子指和断裂比强度的逐步下降;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相应提高,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上,随着花氮量的增加产量有相应降低之势,若配合施用有机态氮增产效果更好,且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年度间有随着定位年限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逐步提高,且是以施氮量多处理和配合施有机肥处理提高明显;以2010年产出和价格拟合的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300.9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88.9 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取2种灌溉方式(长期淹灌和节水灌溉)和4种施氮水平(纯氮0、135、180和225 kg/hm~2),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双季杂交晚稻丰源优227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能促进水稻生物量的增加,节水灌溉方式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以节水灌溉下中氮处理(施氮量180 kg/hm~2)的生物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极显著促进作用;叶面积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节水灌溉处理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提高。水稻产量与水稻的净同化率无明显相关性,与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光合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物质转运受施氮量影响,茎叶表观输出量、茎叶表观输出率、茎鞘物质转化率、茎鞘物质输出率、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以中氮处理最大,过高和过低施氮量均不利于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形成。施氮量为180 kg/hm~2配合节水灌溉方式能使杂交晚稻丰源优227可获得最高的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