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三裂叶豚草的重要值升高,同时样方中物种的丰富度随三裂叶豚草重要值的增大而下降,说明在不同生境中,三裂叶豚草的大量滋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结论】三裂叶豚草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故在防除三裂叶豚草时,首先应严把植物检疫关,同时应加强生态安全宣传和生态学教育,以建立生态安全的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以葎草(Humulus scandens)、葶苈(Draba nemorosa)、藜(Chenopodium album)等1年生杂草为主,未入侵区域则加入了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两种多年生植物,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或许会影响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搭配,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由三裂叶豚草主导的退化状态,抑制了群落的演替;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葎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760和0.9640,显著高于其余植物。葎草是一种缠绕藤本,三裂叶豚草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葎草会加剧下部冠层中的光限制,所以葎草在三裂叶豚草入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与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间接充当了协助者;葶苈、鹅肠菜、藜和蔊菜(Rorippa indica)生态位宽度分别减少0.4456,0.7526,0.156,1.1603,入侵样地本地植物生态位重叠系数平均值为0.647,高于未入侵样地的0.583,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提高本地植物间生态位重叠系数,干扰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增强植物间的竞争;入侵样地植物Pielou均匀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入侵样地,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三裂叶豚草对植物群落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季与其重叠的植物群落,有可能在生态方面产生更为广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来入侵杂草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地、河堤、林地3种生境条件下均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开阔地>河堤>林地;种群的聚集分布是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传播方式和生境光照条件差异是影响其种群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豚草卷蛾在我国的生物气候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CLIMEX系统软件对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及其寄主豚草、三裂叶豚草与银胶菊进行研究,对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作了预测,并通过生态气候指数(EI)转化的生物-气候风险指数(BCRI),定量地分析了该天敌与目标杂草在我国85个气候观测区可能同时定殖的吻合程度。同时假定向日葵在逼迫环境下成为豚草卷蛾取食寄主时,定量地评价了这种风险寄主的气候相似性风险程度。其结果对预测检疫杂草豚草、三裂叶豚草和银胶菊在我国的扩散分布,扩大豚草卷蛾对上述杂草的释放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对风险寄主(如向日葵)的生态气候风险分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态入侵植物营养器官对环境的适应特性。[方法]采用高清显示植物组织晶体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吉林省长春市郊区环境中的菊科豚草属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L.)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生态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营养器官适合生态入侵的结构基础主要是通过加强根系的水分吸收和输导功能、提高茎叶的水分贮藏功能、降低茎叶水势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加强叶片的同化作用来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迅速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入侵。[结论]为三裂叶豚草生态入侵的生物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态入侵植物营养器官对环境的适应特性。[方法]采用高清显示植物组织晶体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吉林省长春市郊区环境中的菊科豚草属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L.)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生态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营养器官适合生态入侵的结构基础主要是通过加强根系的水分吸收和输导功能、提高茎叶的水分贮藏功能、降低茎叶水势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加强叶片的同化作用来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迅速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入侵。[结论]为三裂叶豚草生态入侵的生物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是我国公布的危害严重的重大外来恶性入侵杂草,2017年在尼勒克县木斯镇发现豚草与三裂叶豚草。近2年来,尼勒克县积极开展豚草发生普查及防控工作,摸清了尼勒克县境内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入侵、蔓延面积和区域。尼勒克县通过采取植物检疫、物理防控、化学灭除等综合防控技术,已有效控制了豚草的发生与蔓延,为当地农牧业生产、旅游资源保护及生态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8.
调查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不同生境下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假臭草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23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探讨假臭草对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样点共有杂草58种,隶属22个科,其中外来杂草20种,杂草中以菊科最多(16种),有菊科外来杂草9种;群落中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龙葵和铁苋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其次是假臭草与小飞蓬。  相似文献   

9.
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两侧土壤铅含量通常显著高于土壤背景值。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杂草,其在公路两侧通常形成单优种群呈集群分布,但关于土壤铅含量对三裂叶豚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土壤铅含量分别为背景值(CK),100,250,500,1000mg·kg~(-1)共5个处理,分析土壤中不同的铅含量对三裂叶豚草生长及铅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升高,三裂叶豚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均增加,而且随着生长发育三裂叶豚草组织中铅含量不断上升。但三裂叶豚草铅转运系数低,根系铅含量要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铅含量,根系富集系数高于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三裂叶豚草生物量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的铅促进三裂叶豚草生长、根冠比增加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土壤铅含量为250mg·kg~(-1)时,三裂叶豚草生物量最大。但土壤铅含量继续增加,三裂叶豚草生物量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可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土壤铅能够促进三裂叶豚草生长,三裂叶豚草通过将铅积累在根系中以适应土壤铅含量的增加,公路两侧高铅含量的土壤斑块将有助于三裂叶豚草的分布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学中竞争的理论,探讨增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和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变化情况.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除草剂处理,副区为三裂叶豚草密度处理.三裂叶豚草密度设0,8,32,48株·m~(-2)共4个处理,分别用D0、D1、D2、D3表示,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在结英期施除草剂条件下,处理D0最大,达103.49cm,与未施除草剂下差异不显著;大豆生物量的表现为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英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化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分枝数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除草剂和自身密度的共同作用,各个时期施除草剂条件下株高和分枝数均显著低于未施除草剂条件.三裂叶豚草叶重与茎重变化规律相同,都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除草剂能显著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大豆的生长受来自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