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皖麦31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原名安徽13,亲本组合为:栽培一粒/阿夫乐尔∥77R-1246/3/0723/5/栽培一粒/阿夫乐尔∥NPFP-5442/3/0703/4/郑引761。1991年系选稳定,1997年8月3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  相似文献   

2.
K型杂交小麦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B)和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R)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A/R),F2,B2(A/F),B2′(A∥BR)作为试验材料,对育性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恢复性遗传研究的最佳指标-套代自交结实率为育性指标,对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配子体不系,三个恢复材料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皖麦30皖麦30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以百农82-5034为母本,穗2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3~1995年在安徽省区试中,2年平均产量6230kg/hm2,比对照增产7.3……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34豫麦34是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早熟、适应性强等优点。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3月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在全国...  相似文献   

5.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辽春10号辽春10号是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用1048(克71F4370-10/黑巴66∥UP321)做母本,以70181-2(辽春6号/京红1号)为父本,采取有性杂交和定向培育的方法,历经18年选育成功的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获...  相似文献   

6.
国审小麦新品种皖麦52号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种子科技》2008,26(3):65-65
皖麦52号是安徽省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号杂交后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52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9。  相似文献   

7.
高产春小麦新品系克93-742克93-742品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克86F2-86-3为母本,克86F6-613-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3年F6代决选,品系代号克93-742。1994年小麦所内产量鉴定试验,公顷产量为4714.3...  相似文献   

8.
卫云宗 《小麦研究》1996,17(2):29-31
印度六倍体小麦品种Pb,C591的染色体3A携带一个叶绿素合成基因。在本试验中,研究了Pb,C591单体3A(母本)与Kundan,Oligo和Rht-8(父本)之间组合绿苗和白化苗的F2分离情况。在Oligo和Rht-8中有两个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小麦皖麦18皖麦18是安徽农业大学以百农3217为母本,安农8108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于199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和1995年两年在江苏省兴化市多点试种,产量5730~7725kg/hm2,比扬麦……  相似文献   

10.
抗BYDV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α-淀粉酶2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孝  钱幼婷 《作物学报》1998,24(1):16-20
对抗大麦黄矮病毒病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F94631和F94885-2进行抗性和α-淀粉酶2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研究,证明抗性基因和控制α-淀粉酶2形成的结构基因α-Amy-Ag2(α-Amy-X2)均位于中间偃麦草第76组染色体长臂上。这两个基因都呈显著遗传性。α-Amy-X2控制形成二条α-淀粉酶2特异酶带,可认为是7Ai-1长臂的生化标记,经BYDV抗性和α-淀粉酶2遗传分析,推断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在土壤干旱过程中,叶面喷施2×10-5mol/L的生长素(IAA)或5×10-4mol/L的赤霉素(GA3)可阻止小麦幼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且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似。对于超氧物歧化酶(SOD),IAA使其活性强化,而GA3则对其起着抑制作用。IAA还能提高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但对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影响不大;而GA3对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皖麦36是安徽省萧县农科所用萧农12×皖鉴7924F5为母本、鲁麦一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2年育成。1997年8月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皖麦36(原代号萧农8523)。产量表现1996年在安徽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4...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种光合作用对光、温、CO2及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荣铣  沈允钢 《作物学报》1995,21(2):161-164
本文以三个典型的小麦种为材料,对其部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一粒小麦及节节麦的光饱和点都在1050μEm^-2s^-1左右,而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光饱和点为850μEm^-2s^-1左右。饱和光强下野生一粒小麦和节节麦的光合速率分别比中国春高36.3%和27.2%。光合作用最适温度野生一粒小麦和节节麦均在35℃左右,较普通小麦中国春高(中国春为30℃左右)。在100至300ppmCO2浓  相似文献   

14.
沈淮光 《种子科技》2011,29(3):19-20
选用皖麦33号、皖麦41号、皖麦44号、皖麦48号、郑麦9023、豫麦18号6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影响较大,随播种期推迟,各品种抽穗期延迟,全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明显;各期播种皖麦44号、皖麦33号产量均低于对照及其他品种,皖麦41号、皖麦48号、郑麦9023与对照豫麦18号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抗源宛抗号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利用法国抗源材料V.P.M991,采用复合杂交法,配置宛7107/大姆指矮//百农79-2/3/V.P.M991组合,从中选育出47个各具类型的抗源材料--宛抗号,利用宛抗号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宛麦369于2001年8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杂交育种F1组合的量化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F1组合评选的两种量化方法-最小平方和(LSS)法与最小绝对值和(LSA)法,分别以SS=n∑iWi(F1i-Ii)^2/max(F1i-Ii)^2)和SA=n∑iWi(│F1i-Ii?/max│F1i-Ii│)度量F1组合多个性状表现与育种目标接近程度,SS或SA值越小,则F1组合越好,采用LSS法,LSA法32个小麦高产育种F1组合进行了分析,以F2实际选择情况时验证,结果表明,LS  相似文献   

17.
1选育经过克旱15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以克86F2-172-1为母本,父本为克86F5-325-3,于1986年进行有性杂交,共3穗,84粒,在1987年全部点播种植,其F1表现优势强,株高适中,粒较大,被选为重点组合;1988年种植F2代,仍表现...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上麦及半野生小麦异染色质分化的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任正隆 《作物学报》1996,22(5):525-529,T001
以GiemsaC-带技术研究了西藏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中国春的异染色质分化。它们之间的带型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出现了C-带多生,多生主要表现在A、B组染色体和分布于染色体臂的中部及端部,以中国春C-带为标准的比较表明,半野生小麦的多态性所属染色体主要为A组的2A,6A和7A,B组的2B、3B、4B和7B,西藏小麦为2A、7A5 7B。推测它们同属一个类群,西藏半野生小麦比西藏小麦和中国春原始,并非  相似文献   

19.
用AFLP标记鉴定带有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易位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个小簇麦及小麦亲本和抗源供体簇毛麦进行了AFLP分析,确定了4个小簇麦是均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从得到的3个与该基因可能较紧密连锁的标记和7个不太紧密连锁的标记中,推测4个易位系中簇毛麦DNA的长短不一样。文中还讨论了AFLP作为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易位系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20-140mg/L的苄基腺嘌呤(BA)喷施小麦幼苗2天后,体内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0.78-64.71%,其正相关系数是r=0.9839,其直线回归方程是Y=0.1007+0.00048X。用20-140mg/L的BA喷施小麦2天后,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3.62-24.27%,正相关r=0.9015,20-100mg/L的BA处理2天后,蛋白质含量升高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