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病症状 病斑发生在叶片上,初期产生圆形斑点,呈黄色,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深褐色,中心色浅,周缘黑色,后期病叶渐变红色,病斑周围出现黄褐色晕环,病斑直径一般为2-3mm,最大达7mm,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病叶在一周内脱落,柿果也随之产生黄色病斑,后变红、变软,并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中,有些枣农会发现,冬枣病果初在肩部或腹部出现淡黄色晕环,逐渐扩大,稍凹呈不规则淡黄色病斑。进而果皮水渍状,浸润型,散布针刺状圆形褐点;果肉土黄色、松软,外果皮踣红色、无光泽。因病菌快速增殖,病果呼吸强度高,叶绿素分解,提前出现红色,失水快,病部组织发软萎缩,果柄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而早落。病果小、皱缩、干瘪,组织呈海绵状坏死,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太原市的枣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交城的骏枣、太谷的壶瓶枣、临猗的梨枣由于品质优、价格高,果农大量引种,目前也已成批量结果。但是,在2006年枣树生长后期,有一种病害普遍发生,造成减产,损失达30%以上。8月份在枣果梗洼变红时,果面出现晕环,病斑处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黄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果皮皱缩,不能食用。这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缩果病,又名束腰病。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大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均有严重的影响。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病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  相似文献   

5.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引起烂果的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病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外果皮暗红无光泽.病果个小、皱缩,味苦,不堪食用.  相似文献   

6.
1疫病 1.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及球茎。在叶片上,初生褐色或黄褐色圆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为浓、淡褐色相隔的大型轮纹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周围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水浸状晕环。天气潮湿时,斑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或米粒大小的蜜黄色的溢滴液,叶背更明显。发病后期,病组织干枯、脆裂和穿孔,严重时大部分感病组织脱落,仅残留叶脉,病叶呈破伞状。  相似文献   

7.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和嫩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约2毫米左右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缝,病部脱落后形成穿孔,故称"穿孔病"。果实发病时,果面发生暗紫色圆形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粘性物质;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枝条受害后形成溃疡斑。  相似文献   

8.
陈星旭 《农家致富》2009,(17):34-34
秋雨时节是果实迅速膨大成熟的关键时期.保护叶片的正常功能和果实的正常发育是夺取果品丰产丰收的最后一关。但是连续阴雨、低温寡照致使果实发育迟缓。果树抗性降低.果园部分病虫发生危害,主要有早期落叶病、炭疽病、黑点病、金纹细蛾。如果不及时加强防治.会造成叶片提前脱落、果面污染、烂果病发生。所以.果园管理主要以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已发生病虫害的果园,选用对路农药。及时进行树上喷施,保护叶片、果实.减轻病虫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果粒,也危害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幼果受害,表面呈现黑色,圆形病斑,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展,病部只限于表皮。从果粒着色期开始,病斑较快扩展,病果出现圆形稍凹陷病斑.浅褐色.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痛斑表面逐渐生出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遇潮湿天气病斑长出粉红色粘状物,发病严重的果粒软腐易脱落。后期天气干燥病果干枯.最后变成僵果。  相似文献   

10.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毫米,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班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班,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大,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树病害主要以李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和李褐腐病最为常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最为严重。病害主要侵染花、果、叶等,可导致叶片脱落、树势削弱,果实丧失商品价值。现把这几种李树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葡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在7~9月高温多雨期最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枝蔓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先出现淡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1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实软腐,果皮下密生灰白色略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腐病以此得名),以后病果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病果在软腐时极易脱落,僵果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13.
<正>3病虫害3.1病害3.1.1细菌性穿孔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对新梢和果实也有一定的危害。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降水多,伴随高温强风,会导致细菌性褐斑病的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受害叶片上,叶斑最初呈半透明油浸状褐色小点,然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四周有浅黄色晕环的褐色病斑,上常有菌脓;当病斑干枯时,便会形成穿孔或脱落,病症从顶芽向下扩展,会导致叶芽无法正常展开。一旦细菌性穿  相似文献   

1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几年在西瓜上发生的新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危害重等特点。一、病害症状幼苗子叶发病,叶背面呈现水渍状斑点,并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真叶上的病斑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  相似文献   

15.
西瓜阴皮病又叫细菌性果腐病、细菌性斑点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主要危害西瓜果实的严重病害,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大,防治难,成为西瓜生产中难以防治的一大难题。一、病害症状西瓜阴皮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叶片和果实,以果实受害最重。苗期发病叶片出现水浸状褪绿色斑点,沿主脉迅速发展成为黑褐色坏死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导致叶片干枯,幼苗枯死。果实受害后,最初在果实表面出现许多水浸状暗绿色小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扩大为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浸状大  相似文献   

16.
叶片发病初时在叶背产生水渍状小斑点,不久病斑发展到叶片正面,扩大后成为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或仅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病斑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和边缘附近,有时数个斑融合形成一块大斑。病害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  相似文献   

17.
1主要病害种类1.1褐腐病1.1.1症状特点主要危害果实,也为害花、叶、枝梢,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果实接近成熟时受害严重。果实受害后,先发生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果实呈褐色软腐状,并在表面产生白色或褐色丝绒状点粒,至同心圆。病果易脱落,有的失水后变成僵果而久悬于树枝上。  相似文献   

18.
一、病害防治 1.杏疔病(杏疔叶病、红肿病、叶枯病)①症状杏疔病开始主要危害杏树的新梢、叶片,也危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生长缓慢,节间短而粗,病枝上叶片密而集中,表面为暗红色,后有黄褐色的小粒点。叶片后期呈红褐色、黑褐色,厚度逐渐增加,并呈革质状,质硬脆,病叶正反面都有褐色小点,最后叶片干枯,挂在树上不易脱落。果实染病后,生长慢或停止生长,果面有黄色小病斑或病点,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云南葡萄13种侵染性病害和4种生理性病害。其中熟腐病(Dothiorella ribis)、蜜环菌根腐病(Armillariella tabescens)为国内新纪录病害。轴枯褐腐病(Alternaria vitis)、房枯病(Macrophoma flaocida)、果腐病(Pestalotiopsis guepini)、蔓割病(Phomopsis viticola)为云南省内新纪录病害。病害附有分布和危害情况,国内新纪录病害有症状和病原菌的描述和形态图。  相似文献   

20.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也为害果实和新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小斑点,其周围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成一个大斑。若口光温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在病叶背面病斑上常溢出黄色黏状菌脓。最终,病斑干枯,其边缘产生一圈裂纹,病斑脱落后,叶片形成穿孔,穿孔边缘一般破碎且不整齐,有时残留部分组织坏死。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