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当前辽宁柞蚕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淑萍 《北方蚕业》2006,27(2):12-13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其中的70%产自辽宁,因此辽宁省的柞蚕业现状就基本反映了世界柞蚕业的现状。而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国际野蚕研究中心,拥有着全国83.9%的柞蚕业重大科技成果,其在柞蚕业应用技术领域研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印度目前居第2位,其产量约占世界的7%左右.我国柞蚕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东起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柞树分布,辽、鲁、豫、吉、黑、内蒙等省(区)都有放养柞蚕的历史.全国适于发展柞蚕生产的柞林面积有1000万hm2,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0%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放养柞蚕一直是部分山区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建国55年来,我国的柞蚕业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实力的支撑,使柞蚕茧年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1万t发展到目前的6万t左右,古老的柞蚕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柞蚕业亦然.而文献信息资源是承载技术信息的载体,是行业进步的真实记录.因此,本文以1994~2003年公开发表于专业期刊的柞蚕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发现最近10年来我国柞蚕研究领域重点内容的变化,同时为柞蚕专业科研人员搜集、利用相关文献提供参考,为继续保持我国柞蚕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3.
齐永红 《北方蚕业》2006,27(2):14-15
柞蚕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产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柞蚕丝绸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瑰宝和传统出口创汇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在柞蚕业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使柞蚕业越来越市场化,特别是在柞蚕业综合利用上开辟了新的市场前景。发展柞蚕生产不仅有利于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山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蚕业生产是我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其中,柞蚕放养量、蚕茧产量均居全国及世界首位,柞蚕茧产量占全国70%,占世界60%,是全国柞蚕生产基地。桑蚕生产近年来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蚕业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的蚕业生产已成为全省农业种植业的七项主导产业之一,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李晓强  张涛  秦利 《中国蚕业》2004,25(2):8-10
中国柞蚕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它是人类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史杰出贡献之一.它为中国柞蚕产区的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源泉,也为中国经济尤其是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新的世纪,如何进一步实现中国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王文航 《北方蚕业》2002,23(2):38-40
柞蚕生产是辽宁的传统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全省每年放养柞蚕利用蚕场53.3万hm2(其中人造蚕场13.3万hm2),蚕茧产量4万t,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居国内和世界首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和70%,在国内外蚕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柞蚕生产第一大国(占总产量的90%),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柞蚕生产实用技术,全国可利用的柞蚕场近百万公顷.按理论值计算,每公顷蚕场应产柞蚕茧近400kg,而实际产量只有100kg左右,即理论值的1/4.这与柞蚕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柞蚕生产第一大国(占总产量的90%),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柞蚕生产实用技术,全国可利用的柞蚕场近百万公顷.按理论值计算,每公顷蚕场应产柞蚕茧近400kg,而实际产量只有100kg左右,即理论值的1/4.这与柞蚕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1.
浅议辽宁省柞蚕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是辽宁的优势产业、创汇产业。多年来,为本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人称“生物学世纪”,用现代生物技术武装的柞蚕业也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提出要抓住机遇,使柞蚕业跟上时代步伐,趋利避害,因势力导,增加投入,从建设柞蚕茧商品基地;提高蚕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加强柞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拓宽柞蚕应用新领域;提高柞蚕生产科技含量;加强蚕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柞蚕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柞蚕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增立 《北方蚕业》2003,24(3):8-9,28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科技进步和柞蚕资源综合利用使柞蚕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辽宁省柞蚕生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 ,从柞蚕生产的要素——蚕种、蚕场、柞蚕生产技术三个方面 ,分析了柞蚕生产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针对柞蚕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进行内涵式潜力开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辽宁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柞蚕业是辽宁省特色产业,创汇产业,为辽宁省"三高"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柞蚕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柞蚕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利与弊,一直都是柞蚕业是砍还是留问题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泌丝昆虫,柞蚕属共有35个种和变种.柞蚕育种研究是柞蚕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我国柞蚕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我国柞蚕育种研究进展、核心种质的提出、分子标记在柞蚕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四川柞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柞蚕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中国已然加入WTO,历经2000多年的中国柞蚕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据预测,未来10年的国际和国内2个市场,对柞蚕丝绸商品的需求量都将达到20世纪90年代实际贸易量的2倍左右。而有史以来,中国的柞茧产量一直要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依据目前国内柞蚕业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柞蚕业发展史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6世纪前后,山东农民创造了一整套柞蚕放养方法。17世纪后期或18世纪初,这套柞蚕放养技术和柞蚕种茧传到辽东半岛和河南省。18世纪中叶前后,更传到陕、川、黔、皖等省。然各地柞蚕业的蓬勃发展则在19世纪后期,海禁大开以后,柞丝绸出口日增,刺激了柞蚕生产。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柞蚕业突趋衰落;抗战期间,山东、河南的柞蚕业更陷绝境,但贵卅的柞蚕业却有较大进步。30年代,我国蚕业科学工作者开始把近代科学运用到柞蚕放养上来,改进了我国柞蚕放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柞蚕业生产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柞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在食品、医药保健和农林业生防等方面的广泛用途,预测了我国柞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持续稳步发展。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对柞蚕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将柞蚕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25~36°21',东经110°20'~116°40',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宜柞宜蚕,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其产量占全国一化性柞蚕区的80%以上。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柞蚕业在带动广大山区农村大批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起到保持水土、绿化山川、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具有产业链条长、绿色环保的优势生态产业。1河南省柞蚕业现状1.1河南省柞蚕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9.
贵州柞蚕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柞蚕的饲养是在清乾隆年间由遵义知府陈玉玺从山东引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柞蚕业的发展曾几度兴废.但得天独厚的柞蚕业资源优势,终使柞蚕这一吐丝昆虫在贵州得以繁衍生息,并逐步形成了贵州特色的柞蚕业生产体系.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临近,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国内茧丝重心的西移等,为我省整个蚕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柞蚕资源是贵州固有的优势资源,柞蚕产茧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柞蚕业具有的特色性、生态性均符合新机遇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认识评估我省柞蚕的潜力与发展,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黄海北岸的庄河市,有柞蚕场6.5万hm2,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3.4%,占林地总面积的43.2%.所辖23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228个村、1481个自然屯近2万个农户养柞蚕.有6个乡(镇)柞蚕业收入占农业的45%以上.2000年全市产柞蚕茧5000t,产值约5000万元,纯收入4000万元,是庄河市300年柞蚕业历史上蚕民收入最高的一年.柞蚕业的丰收主要应用了稚蚕保护饲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