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银川市几种针叶绿化树种的春季滞尘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银川市西夏区的四个针叶树种在三个不同粉尘污染区的春季滞尘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尘效应;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树种的滞尘能力与降尘环境、滞尘时间等因素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四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的滞尘能力呈增大趋势;几种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侧柏>白皮松>桧柏>云杉。    相似文献   

2.
张兴泽 《林业科技》2010,35(4):72-73
对7种引进的高档绿化美化树种滞尘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滞尘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欧美海棠1号滞尘能力最强,挪威槭滞尘能力最差;城市在选择绿化树种时应优先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银川市几种灌木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川市四种灌木绿化树种在两个不同的粉尘降尘区滞尘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不同的粉尘降尘区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尘效应;树种不同,其滞尘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树种的滞尘能力与降尘环境、滞尘时间等因素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四树种在不同的降尘区的滞尘能力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降尘区的降尘情况为:丽景街降尘较重,北京路降尘较轻;几种灌木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金叶女贞 > 金银木 > 连翘 > 红瑞木。    相似文献   

4.
园林绿化树种枝叶滞尘效果分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园林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是评价其园林绿化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园林绿化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枝叶滞尘效果测定,先将49种(类)园林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划分成5个等级,然后用判别分析法进行订正,得出科学合理的分级结果。  相似文献   

5.
陕西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20种常见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树种问滞尘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乔木树种中广玉兰、国槐滞尘能力强,女贞和七叶树弱;灌木树种中石楠、大叶黄杨和海桐滞尘能力强,连翘和贴梗海棠滞尘能力差;常绿针叶树种中雪松、青杄滞尘能力强,龙柏和云杉滞尘能力弱。选择绿化树种时应优先选择滞尘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常见绿化常绿阔叶树种的滞尘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厦门市6种常见常绿阔叶树为研究对象,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树种的滞尘能力以及各树种滞尘能力在高度、方向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6种常见常绿阔叶树种滞尘能力的顺序为:榕树>芒果>海南蒲桃>香樟>幌伞枫>盆架子;各树种叶片的滞尘能力随高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方向上,各树种叶片的滞尘能力顺序为南>东>西>北,风向是造成各树种在不同方向上滞尘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主要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21种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功能区的树种滞尘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明显,乔木树种中,果树的滞尘量最大;灌木树种中雀舌黄杨、木槿、杜鹃等滞尘能力强。在一定时间内,乔木和灌木的滞尘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同种植物不同功能区间的滞尘效应差异显著(P0.05),人行道的滞尘量明显大于主干道的滞尘量。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植物叶片的构造对滞尘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石家庄市的道路、公园、学校中的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石家庄市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单株树木滞尘量都存有较大差异,乔木中,以侧柏、榆树的滞尘能力最强;灌木中,以大叶黄杨的滞尘能力最强;地被植物中白三叶的滞尘能力比早熟禾强。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点的滞尘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不仅与树种自身有关,还与其周围环境质量有关,如公路旁的榆树的滞尘能力比植物园里的同年龄的榆树的滞尘能力要强。同一树种不同径阶树木的滞尘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得出结论: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在较大差异,针叶植物表现出极强的滞尘能力.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针叶乔木>灌木>阔叶乔木.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城市主要绿化树种最大滞尘量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绿化树种对一定范围内大气颗粒物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尤其在沙尘危害较严重的干旱区城市,滞尘能力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可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此,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新疆阿克苏市为例,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随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规律,为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阿克苏市常见的绿化树种新疆杨、二球悬铃木、圆冠榆、小叶梣和垂柳为研究对象,叶片人工清洗后每隔4天对其进行采样,累计28天;在室内清洗、过滤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留尘质量,用激光叶面积仪测出叶片面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用多重比较法对比分析城市4个不同功能区、5种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用经验公式法估算各树种单株滞尘量。【结果】同一个功能区5种园林树种单位叶面积最大滞尘量有显著差异(P <0.05),人工降尘1 h后二球悬铃木单位叶面积最大滞尘量[(13.5±0.90) g·m -2]>新疆杨[(12.1±0.87) g·m -2]>圆冠榆[(9.21±0.77) g·m -2]>小叶梣[(7.11±0.43) g·m -2]> 垂柳[(6.96±0.24) g·m -2]。在不同功能区同一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排序为工业区( IA)>交通枢纽区( TA)> 居民区( RA)> 清洁区( CA)。叶片在树冠中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其滞尘量,二球悬铃木3个高度处的叶片滞尘量顺序为1 m >2 m >4 m。从单株树种滞尘量对比得出,28天内二球悬铃木最高,为2.6 kg,垂柳最低,为0.2 kg。【结论】工业区、交通枢纽区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比居民区、清洁区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前两个区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比后两区高,说明树种叶面滞尘量受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滞尘量也相应的不同。在同一个功能区树种滞尘量差异由树高、冠幅和叶面特性(黏度、绒毛、粗糙度)等所引起,如树体大、冠幅宽、叶面粗糙并有绒毛的二球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要比树体小、叶面光滑并无毛的垂柳叶片滞尘量大。在树冠1m处的叶片同时受到自然降尘及地面扬尘的影响,因此比4m处叶片滞尘量高。二球悬铃木和新疆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单株滞尘量都较高,起到明显的降尘作用,是沙尘频发的南疆地区城市绿化树种的优先之选。  相似文献   

11.
以潍坊市9种道路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季节、累积时间、道路交通环境对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影响,建立树种综合滞尘效应量化模型,探讨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结果表明:9种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叶片滞尘量随累积时间增加,20 d后增量减慢趋向平缓,拟合了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累积滞尘时间的二次曲线方程函数;树种滞尘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变化规律为春季>秋季>夏季,与潍坊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树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环境基本一致,表现为宝通街>潍安路>北海路>樱前街。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树种综合滞尘能力,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滞尘能力最强,五角枫滞尘能力最弱,筛选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作为潍坊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油松、华山松2种针叶树的盆栽2 a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静态熏气法,将苗木用不同浓度(0.0、0.6、1.0、1.6、2.5、3.1、4.1 mg/m3)的标准汽车尾气处理72 h,研究了汽车尾气对2种苗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2种苗木的叶片MDA和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两树种叶片POD和油松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华山松SOD活性呈现逐渐升高变化趋势。对2种苗木的抗性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华山松抗汽车尾气污染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五种林分改造树种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樟树、黧蒴、假苹婆、米老排和高山榕等5种林分改造树种凋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黧蒴、假苹婆、米老排和高山榕凋落物鲜重分别为7.63,6.90,6.38,13.95和7.55 t/hm^2。各树种凋落物干重为米老排〉樟树〉高山榕〉黧蒴〉假苹婆。5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最大,分别达23.81 t/hm^2和338.89%;高山榕最小,分别仅为11.35 t/hm^2和167.11%。各树种凋落物的最大拦蓄量与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顺序都是米老排〉黧蒴〉假苹婆〉樟树〉高山榕。在不同浸泡时间段,各树种凋落物持水量均呈现米老排〉黧蒴〉假苹婆〉樟树〉高山榕。0.5 h内,凋落物吸水速率为米老排〉假苹婆〉黧蒴〉樟树〉高山榕。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4种城市绿化树种的生态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山杜英、云南拟单性木兰、天竺桂、云南樟4种昆明市常用的城市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林木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放氧量、降低太阳光直射能力、滞尘能力、改善土壤质量能力和降低大气降水污染的能力进行了测定,以求比较其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表明,4种树种的林木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但各树种林木的生态功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利用ArcMap 10、Fragstats 4.1、DPS 14.1、Excel等软件,选取常用的景观指数,分析云南省腾冲县天然林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总体异质性高、形状复杂、聚集程度高、斑块分布比较均衡,景观格局特征比较复杂;②各森林类型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栎类林、其它阔叶林面积占61.51%,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面积占32.04%,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面积仅占6.45%,面积虽小,但在天然林景观中具有特殊的作用;③因子分析结果,从稳定、复杂、异质性高、破碎化低、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综合评价,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竹林冷杉林铁杉林华山松林软阔林;④聚类分析结果,可把腾冲县天然林分为4类,第一类是破碎度低、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栎类林和其它阔叶林,第二类是破碎度高但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旱冬瓜林,第三类是斑块间平均距离远、聚合度高、呈群团状分布的硬阔林、竹林、铁杉林和冷杉林,第四类是破碎度高、形状简单、异质性低、抗干扰能力弱的华山松林和软阔林;⑤聚类分析结果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体现了硬阔林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远的特征,对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的评价效果比因子分析更好。  相似文献   

16.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e and radial growth of Oxalis-Myrtillus-site type Norway spruce and Scots pine stands under different cement dust loads were investigated. Dendrochron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Long-term alkaline (pH 13.2-12.7) dust pollution emitted over 40 years from a cement plant was the reason of alkalisation (pH 7.8-8.1)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K, Ca and Mg in soil of affected territories. Two study sites, Kunda and Malla (2.5 and 5.0 km E from the emission source), were influenced by the dust emissions of the cement plant. Two other study sites, Eru (38 km W) and Revoja (34 km W), were situated on a relatively unpolluted area and served as control si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adial growth and climate were almost similar on the control and dust-polluted sites. The climatic variables tha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Norway spruce at both control and polluted sites were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summer months of the current and preceding years. Specific to the Scots pine stands growing under dust pollution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f the current spring temperature on the radial growth. A positiv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winter months on the radial growth was found at all site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f cement dust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Scots pine stands during the period of large amounts of dust emission (1966-1991) was detected. The effect of cement dust emissions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Norway spruce stands was also negative but weak. The decrease in the dust emissions since 1992 improved the growth conditions at pine stand sites.  相似文献   

17.
顺德森林改造区不同林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质量是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退化及其它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质量指标是表示从土壤生产潜力和环境管理的角度监测和评价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过程以  相似文献   

18.
岳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Effects on dust blocking capacity of 25 common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were measu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blocked d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af size, tree species and site conditions wher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Results indicated that:the rank of dust blocking capacity of unit leaf area for the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are in descent order of Magnolia grandiflora, Ligustrum lucidum, Trachycarpus excelsus, Liriodendron chinensis,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Cinnamomum camphora,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tanus acerifolia and Liquidambar formosana. The rank for the broad-leaved shrubs are in descent order of Photinia serrulata, red-leaf Plum, Viburnum odoratissimum, Camellia japonica, Mahonia fortunei, Ligustrum quihoui, Kalmia and Nerium. The rank of dust blocking capacity of unit leaf weight for the conifer species are in descent order of Cedrus deodara, 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 Sieboldii, Sabina chinensis,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and Pinus elliottii.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永林公司"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水源涵养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林冠层的水源涵养能力都大于灌草层,部分枯枝落叶层大于林冠层。其中,林冠层持水量最大的为采育结合模式,持水量高达16.7461t/hm2,封禁保护模式和生态功效模式林冠层持水量也较高,均在10t/hm2之上。相比之下,保育补植模式林冠层持水量最小,仅有1.8334 t/hm2;灌木层持水量最大的是块状利用模式,为5.4354t/hm2;最小的是采育结合模式,为0.1346 t/hm2。其他经营模式的持水量大小相差不大,在0.2-0.4 t/hm2之间;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大致在5-17 t/hm2范围内,其中持水量最高的为改良增效模式,达到16.2668 t/hm2;其它依次为保育补植模式、封禁保护模式、间伐调整模式、生态功效模式、定向培育模式、集约经营模式、采育结合模式、块状利用模式;另外,各种经营模式土壤的贮水能力大小顺序为生态功效模式改良增效模式采育结合模式集约经营模式封禁保护模式块状利用模式定向培育模式间伐调整模式保育补植模式;各种经营模式中土壤渗透能力比较好的有间伐调整模式和采育结合模式,而改良增效模式、定向培育模式和集约经营模式的渗透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