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花椒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分离接种证明了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其病害症状表现为根部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2.
在PDA、KB和含Fe(+++)的KB琼脂平板上,Pseudomonassp.A03和Rhizoctoniasolalni之间出现抑菌带。PseudomonasspA03培养物的无菌滤液及其粗提物以及在KB平板上产生的挥发性抗生物质都能抑制Rhizochtoniasloani菌丝生长。电镜扫描发现A03在杉木和云杉幼苗根面定殖。  相似文献   

3.
Ttrichoderma harzianum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生现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richodermaharzianumFO60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能抑制Rhizoctoniasolani的菌落生长和降低其菌丝干重,其中非挥发性代谢物具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发现PO60菌丝在R·Solani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并在其上形成附着胞或钩状分枝,有溶解和穿入R·solani菌丝,R·solani菌丝断裂和原生质发生颗粒状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川、滇、黔、藏的代表地区,采集植物及土壤样品812份,分离出具丝核菌特征的菌株361株。根据菌丝细胞宽度,细胞核数目等,鉴定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229株,双核丝核菌132株。将立枯丝核菌分离菌与已知融合群菌株分别配对进行菌丝融合试验,结果有207株分属于AG-1,AG-2,AG-3,AG-4,AG-5,AG-6,AG-77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频率最高(67.7),AG-1次之(22.7)。AG-6,AG-7为我国首次记录。还有22株不与现有已和融合群发生融合。立枯丝核菌在西南地区地理分布很广,寄主或基物种类多。在海拔300-3760m的高度范围及pH5-8的土壤中都有发现,但在300-1000m的高度,pH6-7.5及0-10cm的土壤中分布更丰富。季节变化对土壤中主要融合群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菌种保存、扩大繁殖和控制梨锈病的初步研究结果。重寄生菌的试管菌种在-12—10℃和自然温度下,经150天其孢子萌发率仍达80%以上。该菌在PDA复合培养基上生长快,产孢量大,易于人工培养。用重寄生菌的孢子悬浮液在梨锈病性子器成熟时喷雾防治梨锈病,寄生率从4月下旬的27.24%逐渐上升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63.42%和92.30%。  相似文献   

6.
鹅观草、大麦及其属间杂种赤霉病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鹅观草R.tsukushiensisvar.transiens、大麦H.vulgare以及它们的属间杂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鹅观草的病情指数为43.8,反应型为Ⅰ,高抗麦类赤霉病;栽培二棱大麦的病情指数为96.2,反应型为Ⅳ,易感赤霉病;杂种F1的病情指数为72.8,反应型为Ⅱ,较抗赤霉病。说明鹅观草的抗赤霉病基因在杂种中得到部分表达。本文还探讨了在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抗赤霉病种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is A30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杭州郊区水稻叶围分离得到BacilussubtilisA30菌株,平板检测表明它对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Rhizoctoniasolani、Fusariummoniliforme和Magnaporthegrisea等多种水稻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均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以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为代表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A30菌株的防病效果分别为58.1%和39.0%.A30菌株的培养去菌液经70%饱和度(NH4)2SO4处理,拮抗物可被(NH4)2SO4沉淀,其拮抗粗提液经Diol150及proRPCHR5/10等色谱柱分离得到两种对X.oryzaepv.oryzae的拮抗峰和两种对R.solani的拮抗峰.  相似文献   

8.
秧田茬免耕种植水稻的产量效应及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91年,在田间及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秧田茬免耕和常规耕下种植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转换特点等有关产量效应的生理基础,免耕比常规耕增产稻谷654kg/ha(增加9.87%)。其生理基础主要在于:免耕水稻各生育期具有较大的根系生长量(单株根干重,根数,总根长等),较强根系活力(较强的发根力,较大的表面积,较高的a-NA氧化力,较大的分布范围和对32P较强吸收能力等);植株地上部分矿质养分32P的积累与分配,干物质的积累转换等方面,免耕都比正常规耕具有优势。在植株地上部性状上免耕表现出前期力蘖早生长快发,后期成穗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猕猴桃根腐病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和平县猕猴桃根腐病病根分离到2个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及开矿特征,分别鉴定为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交配型为Al)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室内人工接种表明;P.cinnamomi有较强的致病力,F,solani是第2次侵入者,单独不能为害,但在P.cinnamomi为害的基础上,可加重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字4号是四川新胜茶场选出的甜橙(CitrusSinensis)优良单株,具果大、质优、少核、晚熟、较耐低温等综合优良性状。特别是单胚率高而稳定,1990—1992年镜检,单胚率分别为98.15%、95.6%、97.7%。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应用绿粘帚孢霉(Gliocladium virens)的发酵制剂、菌粉和分生孢子及其与低量PCNB联合防治由Rhizoctcnia solani引起的杉苗立枯病,结果表明各种制剂与低量PCNB的联合防治效果都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其中发酵制剂与PCNB的联合防治效果最好。在土壤中发酵制剂增殖的水平最高,菌粉次之,分生孢子则不明显。低量PCN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制剂增殖的水平。同时,R.solani的群体受到生物制剂的抑制,低于对照的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表明:利用耐 PCNB(五氯硝基苯)的 Trichodcrmaharzianum(哈瑞木霉)的野生菌株 F060,以玉米粉#石硫酸铵液为载体,与低量 PCNB 联合施入土壤中,能提高防治 Rhizoctonia solani(Rg)引起的杉苗立枯病的效果;而 F060在灭菌士中的群体数量呈现出10~7-10~9-10~5数量级的变化,Rg 的残存一般随时间逐渐下降,RCNB 表现出对 F060增殖和 Rg 残存降低有协同作用;F060群体数量与 Rg 残存及立枯病发生无线性相关,Rg 残存与幼苗生长状况呈负线性相关;F060对一年生杉苗的地径有促生作用,对苗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冷杉精油对几种瓜蔬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巴山冷杉精油为主料,五氯硝基苯为辅料进行的西瓜、茄子、辣椒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立枯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冷杉精油对种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稀释倍液的冷杉精油对西瓜幼苗立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1500倍液的五氯硝基苯和1000倍液冷杉精油混合使用对西瓜立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较单独使用1500倍液的五氯硝基苯防效提高了33.3%。  相似文献   

14.
云冷杉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讨长白山云冷杉天然林的空间结构对云杉、冷杉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8月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2块云冷杉天然林的典型样地(面积分别为60 m×60 m、80 m×80 m)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整个林分和林分内所有云杉、冷杉的角尺度和混交度,分析整个林分和林分内的云杉、冷杉的空间结构分布情况;然后,将角尺度和混交度对应的5种情况加以区分,对比这5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所有云杉、冷杉近5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均值;最后分析云杉、冷杉不同空间结构对其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块样地平均角尺度均为0.5左右,总体上都呈随机分布;样地1和样地2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65和0.73,处于强度的混交状态;角尺度为0.5(随机分布)、混交度为0.75(强度混交)时云杉、冷杉株数分布最多;从林分整体角度看,样地2的云杉、冷杉平均胸径生长量都稍高于样地1;云杉、冷杉处于随机分布时胸径生长量最大,明显高于均匀和团状分布;随混交度的增大,云杉、冷杉的胸径生长量总体呈递增趋势,表明混交度的增大能促进云杉和冷杉的生长,而且对冷杉的促进作用更强,说明其生长对混交的强弱程度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植物源农药用于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制丸粒化配方包衣青菜和花椰菜种子,测试种子发芽状况及田间使用效果。室内试验表明,丸粒化包衣青菜和花椰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常温干燥贮藏2年,丸粒化包衣处理对青菜和花椰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没有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丸粒化包衣处理降低了青菜和花椰菜种子苗期猝倒病发病率,减少了小地老虎危害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极端高温处理对鸡冠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与变异的影响,采用57~61℃处理鸡冠花的种子,然后播种让其生长、开花,观察其整个生长史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20 min内,鸡冠花种子能够忍受的极端温度范围是57~60℃.经过不同高温和不同时间处理的鸡冠花种子,其抗病性都不同程度的下降,易患立枯病.高温处理对花色、花型的变异影响不大.高温处理过的鸡冠花种子萌发后,小苗长势明显比对照的慢,且参差不齐.高温处理未能得到有利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 hm2)最高(226 420.1 kg),柞树红松林(10.0 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云冷杉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山地山杨林>谷地白桦林>谷地落叶松林>柞树红松林;4)在保护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谷地云冷杉林、谷地落叶松林、河岸杂木林、谷地白桦林和人工林为猴腿蹄盖蕨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杉落混交林是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的一个重要林分类型,为提高该地区林木经济效益,采用野外调查杉落混交林不同树种的分布密度、断面积、胸径、苗高等数据,评估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木材经济价值和总价值。结果表明: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为69.375 25万元·hm~(-2),木材经济价值为14.347 6万元·hm~(-2),总经济价值为83.722 85万元·hm~(-2)。由此看出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高于木材经济价值,落叶松和云杉经济价值高,可以通过近自然经营,使杉落混交林针阔比达到7∶3,提高云杉和落叶松的整体比重,最终使杉落混交林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0 g·L-1的浸提液处理的种苗综合指标最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叶长和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根长对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反应最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高浓度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且高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的絮乱,可见随着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浓度的上升,其对杉木种苗的化感作用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