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研究了安徽电溪戏剧性以种源试验林场不同种源的戏剧性以及南京等地工的马尾松共120余株针叶中的萜类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挥发油中主要含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乙酸芳樟酯等8个单萜类成分和β-石竹烯等11个倍半萜成分。在酸性部分主含4种脂肪酸和13种二萜酸。根据其二萜酸组成将戏剧性以分成7个化学类型,它们分别是19-甲基贝壳极酸型,泪极醚酸型、1复瓦杉酸型、湿地松酸型、泪杉醚酸+19-甲基贝壳极酸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与分级分离技术联用提取石菖蒲挥发性组分.并与水蒸气提取(HD)法所得挥发油进行了对比,发现挥发油成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在SCFE挥发油中烯烃单萜、倍半萜类的相对含量高;而含氧单萜、含氧倍半萜类则正好相反.HD法所提挥发油中含氧萜类明显高于SCFE。其主要有效成分口一细辛醚在SCFE和HD所提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2.84%和38.67%,这说明SCFE对口一细辛醚的提取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5个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部位之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产地香茅均以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其次为全草,茎的挥发油含量最低。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其GC含量差异较大,湖南、广东、浙江、海南、福建香茅全草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30、37、22和33种成分,叶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5、24、32、27和39种成分,主要成分均为(E)-柠檬醛、(Z)-柠檬醛、β-月桂烯、香叶醇等。5个产地香茅全草和叶挥发油中柠檬醛GC含量均最高,为70%~85%左右,其中(E)-柠檬醛为40.86%~51.15%,(Z)-柠檬醛为31.01%~36.46%;β-月桂烯GC含量为1.94%~15.43%,香叶醇GC含量为1.61%~4.89%。5个产地全草、叶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为含氧单萜类(GC含量为81.91%~93.04%),含量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4.
香椿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香棒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定性检验。结果表明,香椿嫩叶、叶中含有黄酮、萜类、蒽醌、皂甙、鞣质、生物碱等重要药用成分;香椿种子内含有醛、酮、萜类、皂甙、甾体和挥发油等,而挥发油中含有单质硫、硫华。本文对香椿可能具有的药用功效和环保功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香榧假种皮不同制备方式与分析方法对挥发油成分含量测定的影响,揭示香榧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挥发油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香榧假种皮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优化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样品制备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测定香榧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挥发性油成分与含量。【结果】1)基于GC-MS的分析结果,从成分种类及含量上来看,SD更适合香榧假种皮挥发油分析样品的制备。2)用SD-GC-MS分析,检测出假种皮挥发油成分有47种,包含萜烯类21种(柠檬烯、α-蒎烯、δ-杜松烯等)、萜醇类15种(芳樟醇、冰片、榄香醇等)、萜烯酯类3种(乙酸冰片酯、乙酸松油酯、乙酸香叶酯)、其他化合物8种(胡椒酮、抗氧剂264、棕榈酸等)。3)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莰烯、β-蒎烯、萜品油烯等含量5—9月均呈上升趋势;部分成分5—8月上升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如α-蒎烯、桧烯、月桂烯等;5—6月和8—9月单萜类和倍半萜类成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趋势,而6—7月由于假种皮处于生长时期,单萜类和倍半萜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小相同、长势一致的健康2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幼苗相同位置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幼苗叶挥发油中共鉴别出156种成分,北美乔柏鉴定出74种,北美香柏鉴定出95种。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叶挥发性成分均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北美乔柏的平均相对含量(80.258%)高于北美香柏(69.445%),而倍半萜类及其他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反。两树种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幼苗特有成分27种,北美香柏35种; 10个种源共有成分仅6种且含量差异显著,共有成分分别为α-崖柏酮、γ-松油烯、(8β,13β)-13-methyl-17-Norkaur-15-ene、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石竹烯和棕榈酸甲酯。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的主要成分差异明显,相同主成分仅有α-崖柏酮和β-水芹烯,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缅甸卡西亚松松脂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产自缅甸的卡西亚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鉴定出24种主要化合物,占总量的94.4%,其中单萜类5种,占41.39%,倍半萜类5种,占11.28%,二萜类14种,占41.73%.与我国云南地区生产的思茅松松脂比较,单萜和二萜类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差别不大,含量相近;倍半萜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较大,所含的β-依兰烯是卡西亚松松脂的化学组成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8.
10种国产玉兰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0种国产木兰科玉兰属(原木兰属玉兰亚属)植物辛夷挥发油成分及其含率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腋花玉兰、河南玉兰、椭圆叶玉兰、舞钢玉兰、两型玉兰、罗田玉兰和鸡公玉兰7种植物为首次测定。结果表明,10种植物共检测出84种成分,每种植物为36~56种成分,鉴定出62种化合物,其含率占挥发油的98.4%。有17种成分为10种植物所共有,含率达72.9%,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占64.8%,其余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占8.1%。主要共有成分为桉油醇、香桧烯、β-蒎烯、月桂烯、α-松油醇,其中桉油醇的含量最高,通常在20%以上,最高达35.5%。5种成分在玉兰属植物挥发油中为首次报道,其中1种共有成分:1羟基-1,7-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二烯,其平均含率2.72%;4种非共有成分:α-姜烯、大根香叶烯β、α-倍半水茴香烯和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根据不同植物挥发油成分及其含率差异,提出河南玉兰与椭圆叶玉兰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杂种起源。玉兰属挥发油成分月桂烯与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据此可把10种玉兰属植物分为2类,一类为朱砂玉兰、玉兰、舞钢玉兰、两型玉兰、罗田玉兰和鸡公玉兰,其月桂烯含率在6.0%以上,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含率在1%以上;另一类为望春玉兰、腋花玉兰、河南玉兰和椭圆叶玉兰,其月桂烯含率在2.0%以下,不含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  相似文献   

9.
太白米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假百合属植物太白米茎叶、大鳞茎、小鳞茎3部分做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显示含有生物碱、皂甙、强心甙、黄酮、酚性成分、挥发油、甾体及萜类、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物质,但各成分的含量在植物不同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心果乳汁成分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对人心果果实乳汁水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化学成份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果实乳汁中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类、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甾体、萜类、有机酸、鞣质、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可能含有皂甙、强心甙、油脂等化学成分;不含苯醌类、香豆素、内酯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其中萜类是最值得开发利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联合技术对取自广西乐业、隆林、西林3县的细叶云南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从细叶云南松松脂中分离出67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3种主要成分,占总离子流的89.27%。其中,单萜类9种,占26.86%;倍半萜类4种,占7.22%;二萜类10种,占65.92%。与云南松(正种)、马尾松松脂进行比较,单萜和二萜类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相差不大,但含量有一定的差别,单萜含量与马尾松相近,二萜类含量与云南松(正种)相近,倍半萜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差较大;β-蒎烯含量平均值达到3.65%,高β-蒎烯含量是细叶云南松松脂的遗传特征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枫香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挥发油的出油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的最佳组合方式优化枫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枫香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打浆、不浸泡、蒸馏提取6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检出率为98.11%;其中萜类化合物30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28%;脂肪族成分为1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4.01%;芳香族成分为3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82%.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21.18%)、α-蒎烯(20.70%)、(E)-2-已烯醛(7.64%)、柠檬烯(7.59%)、β-石竹烯(6.08%)等.  相似文献   

13.
芳香油也叫挥发油、精油、香精油,是植物体的特殊器官——油腺和腺毛的分泌物。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涂在纸片上,短时间内即挥发掉,不留下油迹。这种特性可与油脂相区别。芳香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通常会有五十种以上的化合物。可分为烃、醇、酚、醚、酸、酯、醛、酮、内酯,含氮、含硫化合物等十大类。而这十类化合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萜类<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和萜类衍生物。一般来说,萜烯化合物没有多少香气,只有萜烯的含氧衍生物或芳香族化合物,才具有特殊的香味儿。许多植物的花朵,尤其在含苞待放之际,含有各种各样的芳香油…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海南保亭、昌江、白沙和三亚4个地区益智果实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提取果实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最多为白沙(1.80ml),最低为保亭(1.10ml),其平均挥发油含量为1.51ml。4个地区果实挥发油检测出190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及含氧衍生物为主。4个地区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前4位均为(Z)-β-ocimene、γ-松油烯、(E,E)-α-farnesene和圆柚酮,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81%、7.60%、7.94%和8.16%。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中性萜类(主要是倍半萜类)化学组成及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是由其内部化学组成决定的,是种源的特征性质。高抗种源比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含量有更多的长叶烯和α-松油醇,而含有较少的反式石竹烯和β-芹子烯。而且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差越大,马尾松种源的抗松材线虫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松油醇生产中副产物化学组成及分离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GC和GC-MS方法研究了同醇副产物的化学组成,鉴定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莰烯、月桂烯、α-松油烯、双戊烯(柠檬烯)、1,8-桉叶油素、γ-萜品烯、萜品油烯等单萜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松油醇类。根据组成特点,对主要组分的分离技术及副产物气相脱氢芳化成对伞花烃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球桧叶片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对该挥发油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球桧挥发油中共检出了46种化学成分,以烯萜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占总成分的98.75%。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桧烯(16.88%)、松油烯-4-醇(9.84%)、D-柠檬烯(7.38%)、δ-杜松烯(7.45%)和乙酸龙脑酯(7.33%)等,其中一些成分是医药或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该研究未发现金球桧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金球桧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叶片中分离出挥发油,经GC/MS/计算机进行成分分析和定量测定,并且测定了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与清除活性.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酯类 (33.396%),萜类 (18.313%),醇类(12.065%)和芳香族化合物(9.484%).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叶片挥发油有较强的抑制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挥发油在稀释100倍时,抑制超氧阴离子活性最大,超过了植酸和没食子酸丙酯.在稀释20倍时,总SOD(T-SOD)活性达495.10 U·mL-1,其中CuZn-SOD活性为338.50 U·mL-1,占T-SOD的68.36%,Mn-SOD活性为156.70 U·mL-1,占T-SOD的31.64%.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观光木叶片挥发油的保健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精油是以挥发油性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其化学组成相当复杂,本文介绍在精油化学成分研究中,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法与在几个方面的应用,阐明精油研究领域中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单萜类(Monoterpenes)是树脂的组成成份,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不仅针叶树含有,阔叶树如樟科、椴科、芸香科、菊科及唇形科也都含有,但以针叶树含量较高.湿地松松脂占心材干重的25%;赤松松脂占心材干重的8%,松脂中25%是单萜.针叶树整个植物体都有树脂管分布,形成一定的树脂管系统,在受到伤害时能产生创伤树脂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