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H4)2SO4盐析、超滤、Sephacryl-400HR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Ralstonia eutropha H16)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杀虫毒素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杀虫毒素蛋白存在于胞内和胞外上清液中,电泳结果显示胞内和分泌到胞外的杀虫毒素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此毒素对菜青虫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口服毒性,LD50为2.7mg/头.SDS-PAGE图谱显示此杀虫毒素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意大利蜂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摄入法、触杀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V(阿维菌素)∶V(吡虫啉)=1∶17]对意大利蜂(Apism elliferaL.)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处理的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24 h对意大利蜂的LC50分别为0.252 0 mg/L、5.066 7 mg/L、1.222 1 mg/L,48 h对意大利蜂的LC50分别为0.047 3 mg/L、1.787 8 mg/L、0.814 9mg/L。触杀法处理的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24 h对意大利蜂的LD50分别为0.001 7μg/头、0.054 9μg/头、0.025 6μg/头;48 h对意大利蜂的LD50分别为0.001μg/头、0.027 4μg/头、0.020 7μg/头。24h、48h胃毒联合系数K分别为2.010 3、0.720 3,24 h、48 h触杀联合系数K分别为0.782 7、0.536 4。上述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混配后对意大利蜂的毒性属相加作用,无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HB310是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HB310共生的细菌。对X.nematophilusHB310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共生菌菌液对小菜蛾、菜粉蝶和云斑粉蝶等幼虫均有较高的胃毒杀虫活性,饲喂蘸有该菌液的甘蓝叶片72h后,小菜蛾2龄幼虫、云斑粉蝶1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96h菜粉蝶1龄幼虫、云斑粉蝶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分别达到100%。云斑粉蝶1龄幼虫最敏感(LC50为6 4998×105cells/mL),其次为小菜蛾2龄幼虫(LC50为1 3614×106cells/mL)和菜粉蝶1龄幼虫(LC50为2 7418×106cells/mL)。深入研究发现胃毒杀虫活性物质在该菌对数生长初期就开始产生,对数生长中期已达到最大量。生测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分泌物中都含有较强的胃毒杀虫活性物质,5 994×108cells/mL的原菌液、细胞及同样浓度的菌液上清和胞内上清120h对1龄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杀虫活性均在90%以上,上清的胃毒活性最低,与原菌液、细胞及胞内上清的胃毒活性差异显著。X.nematophilusHB310的Ⅱ型菌菌液的胃毒杀虫活性较低,只有Ⅰ型菌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的杀虫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分离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杀虫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玉米象、淡色库蚊、家蝇、烟蚜和酢浆草茹叶螨等7种重要害虫的杀虫活性;并以粘虫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追踪初步探索中国粗榧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条件。【结果】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7种重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小菜蛾和粘虫幼虫的杀虫活性较好,处理48h后,其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为74.94mg/mL,拒食中浓度(AFC50)为45.39mg/mL,对粘虫3龄幼虫的胃毒LC50为562.28mg/mL,AFC50为71.96mg/mL;处理24h后,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致死中量(LD50)为0.22mg/头;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中国粗榧杀虫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中的Y5和Y6组分中,点滴量为0.05μg/头时,其触杀死亡率均为100%。【结论】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作用方式表现为拒食、胃毒及触杀,活性成分主要是非极性亲脂物质。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以采于吉林省长春地区的酸模的浸提液为供试药剂,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松毛虫为供试昆虫。将酸模磨碎浸泡24h,把酸模浸提液分别稀释为0.01g/m L、0.02g/m L、0.04g/m L对试验昆虫定时喷洒不同浓度的酸模提取液,观察并记录24h、48h、72h内,试供昆虫的死亡数量。通过试供昆虫对酸模不同浓度萃取液的敏感程度,来研究酸模提取液的杀虫活性,以确定它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生物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酸模浸提液对不同害虫的杀虫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维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动物实验,从舟山黄海葵粗毒中筛选了多种具有强杀虫活性以及低哺乳动物活性的杀虫肽,其分子量约在2~5 kDa之间,在100μg/kg体重浓度下对脊尾白虾以及黄粉虫幼虫具有强且快速的麻痹、致死活性,对小鼠毒性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舟山黄海葵是一个研究和开发杀虫肽的宝库,同时也为从舟山黄海葵毒素中进一步筛选杀虫肽并深入研究其杀虫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嗜线虫致病杆菌X.nematophilaYL001(YL001菌株)和伯氏致病杆菌X.bovieniiYL002(YL002菌株)发酵物的杀虫活性,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注射法、浸液法及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YL001和YL002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大蜡螟、粘虫、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血腔毒性及毒杀、生长抑制和拒食活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YL001和YL002菌株无菌滤液对大蜡螟和粘虫5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用其不同培养时间的无菌滤液处理大蜡螟和粘虫,48 h后大蜡螟的死亡率均为100%,粘虫的死亡率随共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YL001和YL002菌株的无菌滤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活性和生长抑制活性均较低,对5龄棉铃虫幼虫的拒食活性也很低,48 h的平均拒食率分别为24.0%和29.0%。2菌株无菌滤液经50℃处理后,对大蜡螟5龄幼虫的血腔毒性无影响;经70℃处理后毒力明显降低。2菌株无菌滤液对蛋白酶较敏感。【结论】YL001和YL002菌株对害虫有较高的血腔毒性,但毒杀、生长抑制及拒食活性较低,其血腔毒素可能主要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D50为0.14g/L,自然土壤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D50为1.11g/L,自然土壤法中敌敌畏对蚯蚓的毒性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自然土壤中成分复杂,敌敌畏或其降解产物与其中某些成分结合,从而降低了敌敌畏的毒性所至。  相似文献   

9.
对蜜蜂雄蜂幼虫安全食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10.0g/kg、21.5g/kg、46.4g/kg、100g/kg 4个剂量,24h内多次给样,各组均没发生死亡现象,解剖未发现任何异常;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雄蜂幼虫在试验剂量下不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和纯化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enorhabdus nematophila var. pekingensis)CB6菌株胞内和胞外杀虫蛋白,鉴定其蛋白种类。为进一步利用此类杀虫蛋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Butyl Sepharose FF疏水柱层析和Sephacryl S-200 HR凝胶过滤对该类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Native-PAGE和SDS-PAGE技术对所纯化蛋白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获得达电泳纯的胞内杀虫蛋白E1和胞外杀虫蛋白E2。以2.58 μg•ml-1含量E1、以4.21 μg•ml-1含量E2喂饲棉铃虫初孵幼虫,对幼虫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62.63%和97.9%。E1、E2经相同纯化参数处理获得的洗脱图相似,经native-PAGE和SDS-PAGE呈现出相似的单带电泳图谱。SDS-PAGE测得E1、E2表观分子量大于212 kD,该杀虫蛋白在60℃仍表现出较强的活性。电泳染色结果表明该类蛋白非糖蛋白也非酯蛋白。【结论】CB6菌株胞内杀虫蛋白E1和胞外杀虫蛋白E2可能是同一种(类)蛋白。  相似文献   

11.
李贺  林学政  刘同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01-10103,10118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sp.97产抗茵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茵R.sp.97产抗茵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O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茵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22.2%。[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茵R.sp.9r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菌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0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18.1%。[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菌R.sp.9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雪茄外包皮烟堆积发酵中主要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雪茄外包皮烟在堆积发酵中主要香气物质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雪茄外包皮烟堆积发酵过程中除糠醇、5 甲基糠醛、2 乙酰呋喃、2 乙酰基吡咯、β 二氢大马酮、β 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含量在第21天达到最大值,其他香气物质含量均在第14天达到最大值。雪茄外包皮烟堆积发酵14~21 d主要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马铃薯渣与汁水为原料,以短小芽孢杆菌ZY05为发酵菌种,优化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初步确定了马铃薯薯渣与汁水发酵的适宜条件.具体为除茵种外不添加任何外源物质,pH自然.发酵温度为37℃,转数为180 r·min-1,发酵时间为120 h.通过本项工艺获得的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响应面法研究对桑葚果酒的主发酵工艺,评价其品质,为新疆桑葚果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桑葚品种仟格丽桑葚果为原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桑葚果酒最优主发酵工艺参数:酵母添加量0.22 g/kg、发酵温度21~23℃、二氧化硫(SO2)添加量为8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曲霉属内生真菌发酵液药用部位及抑菌效果。[方法]考察其稳定性,以及分离发酵液得到的菌体和菌液两部分的三种极性部位的抑菌能力的考察,确定抑菌活性物质所在极性部位。[结果]在紫外、酸碱、温度处理情况下,曲霉属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菌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抑菌能力最强,抑菌率为82.6%;菌体正丁醇部位抑菌能力最强,达到71.6%。[结论]人参曲霉属真菌发酵液抑菌能力较强,可以进一步研究菌体、菌液的抑菌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更全面地了发酵液的抗菌机制,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从山西太谷、运城采集的油菜中分离得到40株植物内生细菌,经过初步筛选得到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yc8,该菌株发酵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发酵产物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yc8在发酵培养20 h时,菌液的吸光值达最大值1.68,其蛋白质浓度也达到最大值0.478 mg/mL;在发酵培养48 h时,其发酵滤液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抑菌率达到最大值,为83.0%。发酵液对热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pH6~9的溶液里抑菌活性较稳定;在极酸极碱条件下抑菌活性丧失;对氯仿的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J-6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的抗菌物质,为提高该菌株抗菌物质的产量,收集到应用于芽孢杆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18种,通过摇床培养筛选出较适宜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J-6发酵的培养基7种.在此基础上,利用2号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了5 L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并采用不同生化检测方法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蛋白产生量、碳源和氮源的消耗量随发酵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明确了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以及碳氮源的补加时间为开始发酵后的8~12 h.同时,发酵罐自动记录了发酵过程中pH值和溶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崔亚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00-17201,17207
[目的]研究利用蛹虫草发酵液制取虫草保健啤酒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发酵液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方法,为虫草保健啤酒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筛选出合适的蛹虫草菌株,然后以蛹虫草一次发酵液与麦芽汁混合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在30L发酵罐中采用单罐低温发酵方法,接着检测发酵液理化、感官指标以及应用HPLC法检测生物活性物质。[结果]该虫草啤酒的理化和感官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酒精、总酸、双乙酰、真正发酵度分别达到4.6%vol、1.8mg/100ml、0.02mg/g、71%;获得了富含虫草生物活性成分的虫草保健啤酒。当发酵周期为240h时,发酵液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2.3和11.8μg/ml;发酵周期为144h时,甘露醇含量达到最高,为19.75mg/L。[结论]该发酵方法可以使虫草啤酒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并且赋予了啤酒虫草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侧孢短芽孢杆菌B8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生防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B8,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抑菌圈直径可达到63 mm.为了明确生防菌株B8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对发酵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