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在美国危害日趋严重的2种玉米害虫美洲蠹蛾和粉红尖翅蛾在美国的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中国加强对进口玉米的检疫,在关注这2种害虫的发生、发展动态,严防其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刘同先  彭丽年 《植物保护》2009,35(3):165-165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在美国危害日趋严重的2种玉米害虫美洲蠹蛾和粉红尖翅蛾在美国的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中国应加强对进口玉米的检疫,并关注这2种害虫的发生、发展动态,严防其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 ,豹蠹蛾科 ,是近年来在黄皮树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黄皮枝条或主干 ,幼树受害更重 ,一般被害率为6% ,严重达 31% ,甚至死亡。经室内外饲养观察明确 :该虫在粤西地区 1年发生 1代。完成一个世代需 358.6d。向虫孔注射 80 %敌敌畏乳油 100倍液可有效防治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宁市绿化树木木蠹蛾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9年在南宁市区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动物园、青秀山公园、五象广场等主要景点对主要绿化树种木蠹蛾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南宁市绿化树木上木蠹蛾种类有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umura)和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很多树种如荔枝、龙眼、台湾相思、黄槐、火焰木、人面子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被害的树种达22种;受害与树种及其树皮结构、树干的围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苹果蠹蛾线虫防治荔枝拟木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是荔枝、龙眼等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的常见害虫,其幼虫蛀茎或枝条成坑道,夜出啃食树的韧皮部为害。1988—1989年,作者应用苹果蠹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1—8×10~3条/ml水悬浮液,注射进荔枝拟木蠹蛾的坑道或喷雾至隧道,防治面积1500亩(100ha),防效达89%—100%,有效地压低了荔枝拟木蠹蛾在这地区的为害,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沙棘线角木蠹蛾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是1958年建平县从西北引种栽植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面积营造,因其独具的防风固沙,耐瘠薄干旱,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的优良特性,一度成为朝阳市委、市政府重点推广的造林树种.到20世纪90年代初累计人工栽植面积达到8.56万hm2.由于最初栽植的树龄已达20年,加之干旱树势渐衰,引发沙棘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et al)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毛缺沟姬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年来在我国三北地区爆发成灾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沙棘根茎部蛀食为害,引起沙棘枯死,对其天敌的研究一直未见报道。作者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沙棘木蠹蛾的有效寄生性天敌——毛缺沟姬蜂[Lisssonota setosa(Geoffroy)],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了解该天敌对沙棘木蠹蛾的控制能力,实现该天敌的人工助迁和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8.
田斌  徐丽丽  王涛  宗世祥 《植物保护》2017,43(5):113-118
以宁夏地区3种木蠹蛾越冬幼虫(榆木蠹蛾、沙蒿木蠹蛾和沙棘木蠹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木蠹蛾越冬幼虫在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同时比较了沙棘木蠹蛾不同虫龄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3种木蠹蛾的过冷却能力基本相似,沙蒿木蠹蛾在3种木蠹蛾中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低温驯化对木蠹蛾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影响明显,榆木蠹蛾和沙蒿木蠹蛾2013年3月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显著高于2014年1月,两种木蠹蛾表现出耐结冰型昆虫的特征。沙棘木蠹蛾各虫龄阶段之间的过冷却能力差异不显著,但高龄越冬幼虫具有更好的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喷雾法施用线虫大面积防治荔枝拟木蠹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是南方荔枝、木麻黄等主要的钻蛀害虫,作者利用拟木蠹蛾昼伏夜出的习性,用大蜡螟幼虫诱测和回收喷雾荔枝拟木蠹蛾粪道上的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griotos),不同温度、不同粪道大小对线虫存活影响的测试结果表明,应用1×10~3/ml线虫剂量喷雾拟木蠢蛾挂在树上的粪道,粪道上便有足够数量的线虫和时间使寄主感染。1995年喷雾法施用线虫防治荔枝拟木蠹蛾260hm~2,防治效果在85%~100%,平均为94.28%,有效地压低了田间的虫口密度。解决了树冠嫩枝受害后人工难以注射及倒置斜垂坑道的虫口防治效果差的矛盾,也使利用病原线虫防治害虫这一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更容易为果农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几种蛀干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天敌蒲螨对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六星黑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结果表明,以上几种幼虫接种蒲螨后,在8h内可以导致所有幼虫死亡。室外采用淹没式释放方式,按照树胸径释放蒲螨(20 000头/cm)。释放后30d调查,对双条杉天牛幼虫、柏肤小蠹幼虫、双棘长蠹幼虫、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4.7%、67.3%、67.8%和60.5%。  相似文献   

11.
小卷蛾斯氏线虫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室内侵染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沙棘重要蛀干性害虫之一,近年来在“三北”一些地区爆发成灾,造成大面积沙棘人工林死亡。沙棘不仅是生态建设极重要的树种,同时沙棘叶和果具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用于开发药品和饮品,因此使用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将成为控制沙棘木蠹蛾的重要防治措施之一。在利用线虫防治蛀干性害虫方面,  相似文献   

12.
白蜡树是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在行道树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但近年来饱受蛀干害虫的不断侵扰。为明确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为害情况,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共发现4种蛀干害虫,分别是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Staudinger)、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其中小线角木蠹蛾、白蜡外齿茎蜂和咖啡脊虎天牛均是新疆新记录种。白蜡窄吉丁和小线角木蠹蛾发生相对普遍且为害严重;白蜡外齿茎蜂在多数白蜡树都有观察到,主要为害上部枝梢;咖啡脊虎天牛仅在2株白蜡树上发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北京平谷县板栗树上发现一种潜叶害虫,此虫在叶片内蛀食叶肉,并在叶内做成白色的绵茧.2001年京郊密云、怀柔等区县均发现此虫危害板栗叶片,据初步统计全市发生面积达1 100 hm2以上.经鉴定为潜蛾科潜蛾属害虫,暂定名为板栗潜叶蛾(Lyonetia bedellist sp.).  相似文献   

14.
豹纹木蠹蛾为害尾叶桉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豹纹木蠹蛾(Zeuzera coffene Nietner)又称咖啡木蠹蛾,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江西等省(自治区).主要以幼虫钻蛀荔枝、龙眼、柑桔、枇杷、番石榴、咖啡、相思树、木麻等多种果树林木枝干的木质部,使枝条枯死,严重削弱树势.笔者于2004年2月,发现豹纹木蠹蛾为害桉树十分严重,在尾叶桉主要种植区的镇江、新垌、宝光、大井、潭头等地均发现豹纹木蠹蛾为害,枯死率树达10%.豹纹木蠹蛾已成影响尾叶桉生长主要虫害之一,  相似文献   

15.
芜菁夜蛾线虫对小木蠹蛾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5个品系Agriotos、All、Mexican、NC 116、Florida对蛀干害虫小木蠹蛾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但不侵染蛹。用Agriotos品系作试验,剂量和温度影响小木蠹蛾的死亡率和致死速度。当剂量大于25条线虫/木蠹蛾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2%以上,同一剂量对一年、二年生幼虫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15-30℃的范围内,线虫均能侵染和杀死寄主,但30℃不能在寄主尸体内繁殖。25℃为线虫浸染的最适宜温度,寄主死亡率最高,死亡速度也最快。一头5龄和7龄木蠹蛾幼虫能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和48万头。在10℃低温中,线虫不能侵染寄主,但并不死亡,当移入适宜的温度后,能迅速恢复活动。在35℃高温中,线虫则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粘膏的研制和林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粘膏新剂型是以白僵菌孢子粉与废糖蜜、甘薯粉混合拌匀而成。菌膏直接涂于蛀干害虫排粪孔口,对多纹豹蠹娥和相思拟木蠹蛾,小区试验防治效果达93.6~96.8%,但对防治星天牛三无效。林间大面积防治木麻黄多纹豹蠹蛾583.7公顷,死亡率达88.5~98.4%。白僵菌膏成本费0.128元/公顷。菌膏在宣温下贮藏90天仍有效。  相似文献   

17.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石家庄和天津两城市,施用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griotos Filitjev防治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经防治的树计1.4万棵,用塑料洗涤瓶将线虫悬液(1000条/ml)从最上端虫孔注入,每树约注200ml。线虫注入虫道后,有大量木蠹蛾幼虫感病爬出树干外死亡。死亡率达96.8%,活幼虫孔减退率为94.2%。大面积用线虫防治小木蠹蛾的显著效果说明,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可应用于生产上。  相似文献   

18.
姜朝林 《植物医生》2005,18(1):21-22
茶材小蠹(Xyleborusfornicatus Eilchhoff),又名茶枝小蠹,农民习惯上称之为"折梢虫",系小蠹科.主要分布于华南沿海、四川盆地.赤水市处于四川盆地边缘,栽培荔枝、龙眼约386.7 hm2,近年来,该虫逐步上升为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经调查,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20%,并且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宁夏彭阳2006-2011年期间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资料和2005-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彭阳县每年5-9月气温变化趋势和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年变化趋势,探讨了发生期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5-2011年,彭阳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达-0.89、-0.57℃/10年,而平均最低气温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8℃/10年,但总体来说,气温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显著.沙棘木蠹蛾成虫始见期和结束期均向后推迟,发生期总体呈现加长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低对沙棘木蠹蛾成虫始见期的影响较大,始见期随气温的降低而推迟,平均温度下降1℃则向后推迟约9d,而历期受气温降低的影响较小,其他时期基本不受气温降低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沙棘木蠹蛾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在福建室内试验,用芜菁夜蛾昆虫病原线虫北京品系感染多纹豹蠹蛾,按每头豹蠢蛾接线虫500条,5天后即可将幼虫全部杀死。12天后杀死蛹95%。在木麻黄林间试验,线虫剂量均为1000条/毫升,用不同施线虫方法结果,以在蛀孔注入线虫水悬液法和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法为最好,豹蠹蛾死亡率分别为97和93%,“线虫糊”涂孔法效果为75%。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法操作简单,省水,省工。在平潭县莲花山林场用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法处理木麻黄树38000株,豹蠹蛾平均死亡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