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里千家是日本茶道的代表流派之一,在过去四十年中,里千家代表团访问中国100多次,在许多高校捐资兴建里千家茶道室。在祖国各地传播日本茶道文化,宣传"一碗茶里出和平的"理念,为中日茶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千玄宗大宗匠因此荣获中国政府"文化化交流贡献奖"。在文中主要就对里千家在中日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里千家元千宗室为团长、多田嘉三郎为副团长率领的第21次日中友好里千家茶道文化交流团一行六十五人,于九月六日至九月十一日来华访问,受到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等同志的接见。多田嘉三郎副团长等六十余人于九月八日抵杭,参观访问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受到了该所副所长阮宇成、胡海波等热情友好的接待。日本朋友在阮、胡副所长等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名茶样品及各种各样的茶叶,并沏茶品尝了用龙井43号优良品种制成的高级龙井茶,饮后心旷神怡,非常高兴地拍手称好茶!好  相似文献   

3.
<正>鸡年新年伊始,我收到日本里千家十五代家元千玄室大宗匠寄来的一副"寿"字,欣喜之极,提笔撰文并成"宝塔诗"一首以记之。里千家是日本500年来最重要的茶道组织,始祖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千利休(1521~1591)。千利休既是茶道奇才,又参与政界。在日本"战国时代"(约1582年),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此公嗜茶,封千利休为"茶头"。千利休将中国宋代白云山守端禅师的"和、敬、清、寂"引人日本,定为"茶道四规"。千利休过世后,其后嗣分为两支:表千家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10,(7):4-4
5月31日下午2时45分,在毗邻日本皇宫的新大谷饭店芙蓉厅里,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中日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过井乔、日本茶道里千家大宗匠千玄室及中日文化界著名人士。  相似文献   

5.
九月十日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这一活动是由商业部土特产品管理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新华社北京分社和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共同主办的. 展示周内容分为展示、展销和对外贸易小交会三部分.展示项目有茶史、风俗、茶与健康、茶与文学艺术、茶与贸易、茶具、茶叶教学科研等,搜集之广为建国以来所仅见,受到来宾观众的赞赏. 十一日为“福建日”,我省代表现场表演了特种茶的品饮艺术,当日下午日本茶道里千家专程来京与福建分别表演了日本“茶道”和福建“功夫  相似文献   

6.
外事活动     
以多田、嘉三郎为团长的日本茶道会里千家日中茶史考察团一行五人于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参观访问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并就中日茶叶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交流。应中国农学会的邀请,日中农交会长、日本社会党参议员八百板正,日中农交常任理事、事务局长堀江真一郎,日中农交任理  相似文献   

7.
日本茶道里千家日中友好文化交流团一行七十余人,于七月十三日到达福州。十四日下午拜会了省、市有关单位领导同志,我会副理 事长庄任、叶延庠参加了会见。代表团并为此次会见举行茶道仪式,敬献了日本抹茶。省茶叶学会、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也以品饮功夫茶传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七月十日,应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日本茶道里千家青年之船组织的日中友好文化代表团四百余人专船渡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在我国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茶会。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同志,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及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茶庭是为了满足茶道仪式而特地设计的环境,它引导人们进入孤寂、静雅的氛围,亦与茶道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日本茶道和茶庭为背景,通过分析具体的设计理念和造景元素,探究日本茶道文化与茶庭。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追求"茶禅一味"思想,茶庭是茶道思想的体现的实体空间。为了实现道即茶道、茶道即禅道的境界,茶庭的空间意境体现"和、敬、清、寂"的禅意。本文着重从茶庭的空间及空间序列、观赏方式、色彩设计、植物造景及景观小品等角度综合分析日本茶庭空间意境的营造,并探讨茶道思想与日本茶庭空间意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茶由中国传入,最初的日本茶道也是模仿中国茶而来,后才独立成为一个文化体系。因此,从日本茶道诞生之日起就与东方文化密切关联。本文首先论述了日本茶道起源,阐明东方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关联性。然后,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东方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一词所包涵的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南宋初年时茶由中国传入日本,并结合日本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详细分析了中国茶韵与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背景差异、发展前途差异及精神差异,有利于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进一步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日两国茶不同的渊源和发展着手,阐述了两国由于茶出现和发展过程的不同,导致了中国多重茶道精神和日本"茶禅一体"茶道精神的巨大差异。茶在中国是世俗的大众的,因此,中式茶馆环境氛围与社会生活匹配,能适应各阶级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因而表现出多种形式、装饰繁简不一的茶馆环境;而茶在日本是精神的精英的,因此,日本出现了与其茶道精神匹配的茶庭和茶室环境,其装饰讲究简朴自然、环境氛围追求清雅枯寂。  相似文献   

14.
我的拙作《由日本千玄室茶道说起中国文化》(见《广东茶业》2007年第1期)发表后,有茶友问我:能不能介绍一下日本的茶道并与中国茶文化作个对比呢?我的回答是:可以。于是便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两国就交流往来,中国的许多优秀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也有许多先进的东西传入中国。茶道就是中日交流的产物,中国茶道漂洋过海,并在日本生根发芽。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因此茶道传入日本后,融合了大和民族文化的特性,形成了区别于中国茶道的日本茶道。而日本茶道又反作用于中国茶道,对于中国茶道思想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禅文化,受禅宗文化影响至深。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的主要传播者就是禅僧,日本茶道的建立和发展也离不开禅僧。日本茶道中所谓的"茶禅一味"、"茶道四谛"理念的实质也与禅宗精神完全一致。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禅文化对日本茶道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华 《福建茶叶》2016,(4):347-348
"茶"一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从神农氏开始,茶渐渐进入人们视野,中国古代上至君王臣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茶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儒释道文化的渐入以及文人墨客的称颂使中国"茶韵"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南宋初年,茶叶首次传入日本,南宋末年茶道再次登入日本土地,并且与日本当地文化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茶道,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中国茶韵与日本茶道的比较研究,对中日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7):304-305
众所周知,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四川、云南一带的山丘自古以来盛产茶。史料记载,早期日本没有茶树,茶是在唐朝时由最澄和尚带入日本,并首先从日本寺院发展起来的。同样日本茶文化也深受我国茶文化影响,然而如今的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很大差异。通过将禅导入茶的精神世界,日本茶道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发展可以看出茶与禅紧密的关系和日本茶道的本质。通过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的禅意意境和"禅茶一味"、"一期一会"的精神境界,我们不难看出禅道思想在茶人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郭崇 《福建茶叶》2016,(3):345-346
日本茶道是日本的茶爱好者所尊崇的茶道礼仪的简称。日本茶道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日本独特的审美特征,型、气、美、味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本文将对日本的茶道文化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和敬清寂的理念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深刻的展现出茶道的文化审美。  相似文献   

20.
王露 《福建茶叶》2016,(7):325-326
中国的茶道是世界茶道的鼻祖,而日本的茶道也主要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传承中国茶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日语中的"茶"字,从茶名、茶与人的交互以及茶的谚语方面对日语中的"茶"字表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