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级债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村级负债是目前基层工作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入,村级收入萎缩,旧的债务难以化解,新的不良债务仍在不断增加。倘若村级负债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村级基层政权的巩固。如果没有村级基层组织的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村级债务已是中央和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最近笔者也对村级负债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专题调查,对如何化解村级债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南漳县委、县政府把化解村级债务作为保农村社会稳定,促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截止2001年12月底,全县已化解村级债务2210万元,占15.5%,村平减轻债务4.22万元。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化债目标。近几年来,由于村级经济发展不快,加之管理不善,致使村级负债剧增 全县524个村,有441个村负债,负债总额达1.4299亿元。因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引发的民间纠纷频频不断,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化债专题会议,研究化解债务的方法措施。一是制定了《全县清理化解农村集体债务实施方案》,确立指  相似文献   

3.
如何化解农村债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乡村举办公益事业和一些不良债务的资金缺口主要靠借款弥补.形成了乡村两级严重负债。为化解农村债务.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曲靖市到2000年乡村两级债务总额为57026万元,其中:村级31726万元,占56%,乡级25300万元,占44%。这些债务涉及大多数乡(镇)和村委会,且债务还在继续蔓延,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化解,将导致农村基层政权负债运转,干群关系紧张,将会严重影响农村费税改革的开展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乡村两级债务的过快增长,逐步化解已形成的债务。……  相似文献   

5.
浅谈村级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债务问题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如不认真研究解决,将侵蚀税费改革成果,甚至危及农村社会稳定,本文拟从分析一个县级市的村级债务情况入手,认为加快研究制订解决村级债务问题必须设立偿债基金、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借贷行为,防止新的不良债务发生,发展生产增收节支,逐步化解乡村债务。  相似文献   

6.
为防范和化解村级不良债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稳定,菏泽市牡丹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加强农村工作的有关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通知》精神,认真清理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良债务。据清理调查,截止2001年底,全区668个村累计负债3723万元,村均负债5.6万元,其中负债超过10万元的村有107个,占总村数的16%。作为欠发达地区,沉重的债务负担给农村经济发展背上了包袱,已成为农村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债务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和村级组织能否正常运转,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要及时出台政策,化解乡村负债。通过制定政策,搞好清查摸底,采取多项措施,灵活化解债务。同时要采取措施,巩固化债成果,防止债务反弹。  相似文献   

8.
<正> 截止1999年底,宜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4941万元,村平27.3万元,农民户平负债571元。沉重的债务负担,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再投入,给农村经济的发展背上了包袱。由此而引发的农民上访、信访等社会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 1 村级组织负债现状 ——负债现象具有普遍性。据调查,宜城市有个乡镇12个村76个村民小组,  相似文献   

9.
<正> 破译负债成因 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负债,在各地是很普遍的现象。据统计,内地农村80%以上的乡村负债,总额达3000亿元以上,而集体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和多种因素,上级政府和基层政权组织都有责任。一些  相似文献   

10.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我区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户营经济快速增长,到200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934元.但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由于各种矛盾的综合作用,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级不良债务逐年积累,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加蔓延趋势加快.1998年末,我区13727个嘎查村进行的不良债务清理统计,全区村级负债27.3亿元,村均19.9万元,已经成为农村牧区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