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吸收磷素营养的代谢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2P示踪研究玉米的磷素代谢及分布,结果表明:^32P经玉米吸收后,代谢各成分所占百分数:RNA-^32P最多为61.26%,DNA-^32P为23.08%,脂类-^32P为1.32%,有机-^32P为13.04%,无机-^32P最小为1.30%。整株吸收率与时间成显著正相关。说明磷素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转化、代谢活动较强。  相似文献   

2.
应用^32P示踪技术,在高、低磷土壤条件下,对冬小麦返青期追磷后吸收利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返青期追施磷素的情况下,小麦所需的磷素,在低磷土壤上82.78%来自肥料,高磷土壤上70.54%来自土壤;高、人工磷土壤上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3.40%5和23.28%。  相似文献   

3.
红壤旱地玉米施磷的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壤地区生物气候资源丰富,土壤风化强烈,盐基多被淋洗,土壤磷素容量小,供磷强度弱。本研究采用 ̄(32)P核示踪技术,对玉米吸磷动态、磷素去向及磷肥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吸收肥料磷以产量形成期为主,约占全生育期吸 ̄(32)P总量的58.09%~73.27%,营养生长前期仅占21.48%~32.53%;籽实体是肥料磷素运积的主要蓄积库,约占全株吸 ̄(32)P总量54.74%。浓度及积累容量均以籽实>茎秆>叶片>叶鞘>根。玉米部态布局的“上浓下稀”及阶段容量的“前少后多”的磷素时空流向,暴露了红壤旱地作物需磷与土壤供磷的不协调性,是当前磷肥利用率低的关键所在。优化施磷结构,能显著提高土壤─肥料─作物三者间的磷素循环水平,干物质积累及磷肥利用率趋以N ̄(32)PK+PM>N ̄(32)PK>N ̄(32)P> ̄(32)P,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区磷肥利用率净增23.62%~32.99%,且有机肥供磷亦达7.23%。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2O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有机肥处理(有机肥4500 kg·hm-2),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比例、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 表明:棉田土壤有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施磷水平为150 kg·hm-2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较高.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且在施磷量100 kg·hm-2时最高,为5642 kg·hm-2.磷肥利用率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达到最优,为37.24%;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盈余量为16.82 kg·hm-2.综上,在磷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添加可通过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来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 2.4~3.1 kg·ha-1,作物带走P16.7~21.6 kg·ha-1,每年亏缺P 14.3~18.5 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 kg·ha-1和107 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 2.7~134 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36.1%之间,高低顺序为:1.5MNPK>SNPK>NPK>NP>MNPK>PK。【结论】磷素施入越多,残留在土壤中越多,磷素利用率越低,其中38%~60%转化为0~40 cm土层全磷,6.7%~13.6%转化为有效态磷,有机肥处理磷的有效化高于无机肥;40%~62%成为非测定磷,即至少有40%~62%的外源磷素被浪费。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磷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主栽的4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梯度磷素处理,对各产量性状耐缺磷系数及其各生育期磷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对磷素有不同的响应力,其中龙麦30属于磷高效利用型、龙麦26属于磷高效吸收型、克丰10是中间类型、而龙麦19为磷低效型。低磷胁迫对不同磷效基因型小麦各性状的耐低磷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缺磷条件下,对中间类型和磷低效型品种的耐低磷系数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磷高效型品种。不同生育期磷素积累量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小麦对磷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抽穗以前,在开花期最低,随着生育进程又呈上升趋势。同时,在土壤基础磷肥偏低时,磷高效基因型小麦植株内磷素积累量和利用效率要显著大于磷低效基因型小麦。  相似文献   

7.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8.
利用^32P示踪技术及常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动态地测定了人以对中面磷的吸收,分配及代谢过程,结果表明,五年生化参青果叶面供磷,随供磷后时间的推移,吸收率呈递增趋势,供试36d平均吸收率为21.97%,而且以正在发育的果实和根部为主要分配中心,叶面吸收的^32P迅速参与代谢过程,由无机态合成多种有机磷化物,其中80%左右掺入酸溶性组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10.
江苏里下河地区由于历史上低洼冷湿,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到目前为止,全区还有50%左右的耕地面积速效磷含量在5ppm以下,不能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对磷素的需要.本试验采用~(32)P示踪技术,试图探明水稻对磷素吸收利用的特点及不同类型中籼品种对磷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为生产上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花菜对^32P的吸收运转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示踪法研究了黄花菜对磷的吸收,分配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株对^32P吸收量为秋苗期〉春苗期〉抽薹期〉盛蕾期〉抽蕾前期。吸收的磷大多分布于根系,叶片中含量很少。纤维根是吸收无机磷并将其转化为酸溶性磷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试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52.5和67.5 kg.hm-2,磷钾肥用量分别为P2O578.8 kg.hm-2和K2O157.5 kg.hm-2,研究烤烟根茎叶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3~7周为缓慢积累期,7~15周为快速积累期;茎在7~11周快速增加,11~15周保持稳定状态,磷的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整个生育期内叶片磷积累表现为稳定增加的趋势,叶片磷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利用率为10.02%和11.74%,氮肥用量对磷肥利用率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供磷水平对韭菜根构型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法,以4个不同基因型韭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磷胁迫下根系形态适应性变化与磷效率的关系及低磷胁迫对根、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磷条件下,791雪韭和甜脆791根生长角度变得更小,一代杂交和久星2号的根角明显大于正常供磷环境。在无磷时,791雪韭和甜脆791根比一代杂交和久星2号长,说明791雪韭和甜脆791这两个耐低磷基因型品种在磷胁迫条件下仍有强大的生长能力。无磷条件下,激发了791雪韭和甜脆791的根部活力,增加根毛数量,加速了养分循环,而一代杂交和久星2号的根毛数量有所减少,不能摄取足够的养分,使根系活力下降。791雪韭和甜脆791根、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无磷水平下显著高于P2O5含量320μmol/L的水平,一代杂交次之,增加最小的是久星2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杄在不同环境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以关帝山典型森林分布区的青杄(Piceawilsonii)为对象,分析其叶片鲜干比、叶面积、叶绿素和C、N、P含量等重要功能性状在不同年龄(5、15、25、35、45a)和不同海拔梯度(1760、1820、1880、1940、2000m)上的变化,以及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随年龄和海拔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随树龄的增加,青杄叶面积、叶鲜干比呈增大趋势,叶P和根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有机碳含量下调,但根有机碳在上调。2)随海拔增加,叶绿素、叶面积显著增加,叶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根有机碳在增加。叶、枝、根中的N、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相比之下,N、P随海拔的变化较有机碳更为显著。3)随树龄增加,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表现为:P在幼年时于叶、根中分配比例相对较大,成年时主要集中在枝中。在研究的5~45a范围内,N分配呈叶>枝>根的稳定格局,未随年龄而显著变化。有机碳则在各器官呈近乎均匀分配的基础上随年龄增加根中比例略有增大,相反叶中比例略有下降。C、N、P并未随海拔增加呈现各器官间分配格局上的显著变化。青杄各功能性状随年龄和海拔变化并通过在各器官间相互关联和协调分配来增强其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施磷量对烤烟体内氮磷钾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褐土区不同施磷量对烤烟体内氮、磷、钾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 ,增施磷肥增加了根、茎、叶中磷、钾的含量 ,降低了根和叶中氮的含量 ;同时 ,增施磷肥还增加了根、茎、叶中氮、磷、钾的积累量 ;各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另外 ,增施磷肥不影响氮、磷、钾在根、茎、叶中的绝对分布量 ,但随磷肥用量增加 ,根中磷的相对分布量增大  相似文献   

16.
磷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在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研究磷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方法】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 cm土层处。【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能够利用注射并扩散于100~120 cm土壤层次的标记硝态氮,3种磷水平的利用率分别为6.8%、16.4%和11.2%;耕层施用磷肥有利于小麦地下部根系发育,根长密度及根干重较不施磷均有增加,提高了小麦对深层硝态氮的利用,耕层适量供磷有利于小麦对土壤剖面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吸收利用。【结论】磷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对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利用,过量施磷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缺磷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黄腐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物,在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开展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生理调控作用研究,明确黄腐酸对番茄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对黄腐酸缓解番茄“遗传学缺磷”的概念和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方法】采用Hogland营养液水培方式,以番茄‘金棚1号’为供试品种,待番茄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移到水培盆中缓苗7 d,外源添加不同浓度(0、0.04、0.08、0.12、0.16和0.20 g·L-1)黄腐酸,研究其对低磷胁迫(10 μmol·L-1)下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光合作用性能、磷素吸收和分配、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低磷胁迫下,随着黄腐酸施用量的增加,番茄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基本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黄腐酸的施用浓度为0.08 g·L-1时,显著提高根冠比;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性能;提高番茄不同组织中磷素积累、分配和转运;提高磷转运相关基因(PT1和PHO1)的表达,其中PT1能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向环境中吸收磷酸盐缓解低磷胁迫;PHO1能促进磷酸盐由根系向茎叶分配从而有效缓解地上部缺磷。黄腐酸能提高根系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酒石酸)积累,降低根系中无氧呼吸产物乳酸和乙酸含量,促进质子泵基因(HA1)的表达,促进根系泌酸,这种生理代谢变化有利于将环境中难溶性的磷转变为可溶性的磷,并促进植物根系对磷素吸收;增强生长发育相关转录因子(GRAS1)表达,降低叶片花青素积累。【结论】通过低磷胁迫下添加一定浓度的黄腐酸可明显改善番茄幼苗地上部生长及根系发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植物的缺磷症状。  相似文献   

18.
以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它们在不同氮磷施肥组合(低氮、高氮、低磷、高磷、低氮低磷、低氮高磷、高氮低磷、高氮高磷)下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拉巴豆单种及与美洲商陆混种中,施磷肥和混合施肥均显著提高拉巴豆叶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美洲商陆单种及与拉巴豆混种中,高氮和高氮高磷处理均显著提高美洲商陆的株高、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单种时,高氮高磷肥力处理下美洲商陆叶磷含量、根氮含量和根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混种时,在高氮高磷肥力处理下美洲商陆叶磷含量、根氮含量和根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拉巴豆单种及与美洲商陆混种时,拉巴豆叶氮含量、根氮含量均在高氮高磷肥力处理下达到最高,叶氮含量分别为67.17、66.62,根氮含量分别为62.07、66.31 mg/g;美洲商陆与拉巴豆混种时,在所有施肥处理下美洲商陆的相对产量均小于1.0,说明拉巴豆对美洲商陆有明显的种间竞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西洋参根、茎、叶共39个样品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总皂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各聚为一大类,表现为叶根茎。不同产地根中总皂苷含量差异明显。根、茎、叶的总皂苷含量按采收期均可聚为2类:4~6月份的为一组,7~9月份的为一组,7~9月组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4~6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