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上星油藤植株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差异,在西双版纳雨季,对4个海拔梯度(560、900、1 200、1 490 m)上栽培的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进行了叶片光合与解剖、植株生长与种子成分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星油藤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高海拔(≥1 200 m)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呼吸速率值显著小于低海拔(1 200 m),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均显著减小,而叶片厚度和气孔大小的变化则不显著。单株的总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则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低海拔(560 m)星油藤具有较大的根茎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氮和NSC库,较高海拔(900~1490 m)植株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碳源供应不足。不同海拔高度星油藤种子的NSC、脂肪酸、蛋白质和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星油藤生物量的差异主要由植株冠层碳源供应不足造成;雨季种子产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种子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宗俦 《作物研究》1993,7(3):40-41
经多年研究,高海拔、低温地区(以海拔1 000m~1 400m范围,年均温13.9~15.0℃的黔中地区为例)的水稻(包括杂交稻、常规稻),比低海拔、高温地区更易发生水稻贪青,已成为高海拔地区不可忽略的产量限制因素。木文着重就贪青的原因及预防、补救对策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 水稻贪青的栽培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对云南景东烟区高(1550m)、中(1350m)、低(1150m)3个不同海拔初烤烟叶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下烟叶外观质量表现一般,部位间差异较小,化学成分中总糖、还原糖含量偏低,化学协调性较差,感官特性清香风格明显,烟香透发性稍差,浓度劲头较低;中海拔烟叶外观表现较好,油分较足、叶片结构好、身份适中,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性较好,感官评吸品质好,烟香饱满透发性好;低海拔烟叶外观质量表现稍好,烟叶色度较强,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协调性较好,感官评吸质量较好。总之,中海拔烟叶质量表现最好,低海拔烟叶质量稍逊于中海拔烟叶,高海拔烟叶质量表现较差,需要通过后续加工技术和醇化技术来提高其烟叶价值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籼稻冈优22为材料,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齐穗期前提下,低海拔(300—400m)和高海拔(700—800m)种植的冈优22外观品质均劣于中海拔(500—600m),外观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建议可在中海拔区域(最优种植区域)生产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0、0.3、1.0、3.0、5.0、10.0 m L/L)乙烯利对胡椒鲜果采后催熟效果、脱皮率、色差及其胡椒精油、胡椒碱含量等的影响,探讨乙烯利催熟法去除胡椒鲜果果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促进胡椒鲜果成熟,脱皮后的胡椒种子无异臭味,胡椒精油和胡椒碱含量高于传统白胡椒。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云南小粒种咖啡3个主要种植区采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比较了不同海拔荫蔽和非荫蔽耕作系统中咖啡豆的质量。结果显示:荫蔽系统的优势明显。荫蔽系统下生产的咖啡豆在所有4个感官项目测试和“带衣豆总干重/咖啡鲜果重”(D/F)项目中都有较好的表现。此外,在比较来自相近海拔(约1 000 m)的不同卡蒂莫品系时,发现香味和D/F之间呈正相关。D/F比值因其结果简单、具体、客观,从而可作为咖啡质量中的物理性状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另外,荫蔽耕作制度能够明显增加D/F的比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结合近年来各地小麦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对陕西省条锈菌越夏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在陕西省能够顺利完成越夏。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陇县、太白、凤县等高海拔地区;不稳定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镇安、旬阳阳山等海拔1 400m以上小麦种植区;留坝、宁强、山阳、周至和宁陕等海拔1 400m以上区域几乎没有小麦种植,已丧失了越夏区作用,成为小麦条锈菌非越夏区。  相似文献   

9.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中北部.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农业.耕地分布在海拔220-1400m范围内.多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种植水稻17.3万hm^2、玉米13.3万hm^2、油菜13.3万hm^2。农业生产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本文根据种子产业化的理论,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的经验.着重对遵义市种子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为遵义市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000 m,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区,气候寒冷湿润,无霜期短,自然条件差。青稞以其早熟、耐寒、耐瘠、抗逆性强等特点,成为甘南州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7万hm2左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  相似文献   

11.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到的20株麻疯树优良单株的产量性状指标和种子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单株种子数、单株果重和单株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60%,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而百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含水量和种子含油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09%、1.67%、1.99%、2.04%、11.84%和7.02%,相对选择潜力较小;(2)单株果数、单株种数、单株果重和单株种子重4个性状反映了单株产量,且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则反映了种子饱满程度,因此可选取单株种重和百粒重作为麻疯树优良单株筛选评价的主要指标;(3)种子含油量可在将来获得麻疯树高产稳产品种的基础上作为高油品种的筛选评价指标;(4)优良单株CPT1的单株种重、百粒重和种子含油量分别为676.84g、62.04g和34.43%,其产量性状和含油量表现较好,可作为生产上优良品种进一步筛选和培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以晚熟龙眼‘立冬本’、‘苗翘’正反交的54个杂种后代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正反交杂种后代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后代单果重有趋小的倾向,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超亲的倾向,果核重、可食率呈趋中的倾向,果形指数变异小,趋于近圆形。流汁程度和果肉质地在后代中表现受母本的影响大。其它性状受‘立冬本’品种特性影响较大,倾向于果梗软韧、果实排列较紧密、皮青褐色、汁液多。正反交后代均存在超亲子代,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类型罗望子果实性状之间的差异,以3种不同类型的罗望子为试材,对其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酸型罗望子果肉厚度、种子厚度显著小于甜型和酸甜型罗望子;甜型罗望子果柄粗度显著小于酸型和酸甜型罗望子;3种类型的罗望子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重、果皮厚度、可食率、种子数、纤维条数、皮肉间距等性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为罗望子优良单株的筛选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罗望子新品种选育建立优树档案。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种间嫁接生产应用可行性,以解决连作咖啡园再植植株长势弱、死亡率高的问题,布置了以未嫁接的中粒种咖啡热研3号实生后代为对照,查理种16号为砧木、中粒种咖啡热研3号实生后代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大田试验。经过5 a的田间性状观测,结果表明:1年生种间嫁接植株株高、茎粗、冠幅、最长一级分枝长度大于未嫁接植株,但差异未达显著,种间嫁接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最长一级分枝节数显著大于未嫁接植株;2015年单节果实数未嫁接植株显著高于嫁接植株,其余年份(2014年、2016年)差异不显著;干鲜比、百粒重、单株鲜果产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虽然嫁接植株2015年单节果实数显著低于未嫁接植株,但种间嫁接促进了中粒种咖啡的生长,增加了单株结果节数,因而嫁接植株单株鲜果产量未显著减少。综上,嫁接不影响中粒种单株鲜果产量和果实的品质性状,该组合的种间嫁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台湾凤梨释迦为试验材料,应用生物统计软件分析种子发育状况与台湾凤梨释迦果实偏斜度及其品质的关系,为防控台湾凤梨释迦果实偏斜,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偏斜度与横径、纵径、单果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种子总数和种子重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对偏斜度进行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果实偏斜主要影响因子是果实的横径发育,其次为种子总数,其他因子主要通过果实横径和种子数量影响果实偏斜度,并建立回归方程为:Y=0.785-0.005X_5-0.003X_1,(Y偏斜度、X_5为横径、X_1为种子总数);端正果在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可食率均高于偏斜果和畸形果,且端正果与畸形果在维生素C和可食率方面均呈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台湾释迦果实生长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防控果实偏斜指明了方向,对提高其果实品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5~2011年,对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及鉴定评价(主要包括果实形状、果实重量、果皮颜色、果肉颜色、胚性、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等)。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0份杧果种质资源中,无论是从果实的大小、颜色、胚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在杧果果实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种子长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和种子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除与果宽和果厚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呈现显著相关。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的优异性状,这些优异性状为杧果的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